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文学科论文写作(第二版) (6)[25页]
中文学科论文写作(第二版) (6)[25页]
四、引用材料辨真伪正误,是整理工作的重 要一环
一个认真的作者总是要反复地考虑, 他所引用的事实材料是否确实可靠, 他所引用的文献材料是不是恰如原 意。对材料的引用,包括语料的引 用,必须真实、准确,要反复核实、 验证,辨别真伪正误,这是对材料 的整理工作的重要一环,是对写作 论文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对学写学 科论文的基本训练之一,必须严格 要求学生这样去做。
第三章 语言学科论文的研究
本章目录
第一节 关于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运用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和创见的产生 第三节 运用分析方法值得注意的问题 第四节 研究成果的再整理和提升
题外话:研究工作的三境界
学习研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研究是一项繁复、细致而又极其劳顿 的“求索工程”。研究也是一种“艰苦、辛苦加痛苦”的心理行为训练。 做研究工作就是在崎岖的山路上攀登,就要不怕艰险、勇往直前。
值得注意的是,要学习和了解跟文史工具书的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这些工具书的 具体内容文献检索课程会讲到,但相关的背景知识得自己去学习。
开放性思考题(一)
你认为如今有哪些十分方便的资料收集方法?能否分别对比几种方 法的优劣?
二、从文献资料和现实生活中收集大量实证 性材料,以获取有力的证据
收集文献资料和实证性材料是很重要的,包括古今作家作品中的语料。同时,也鼓 励同学到生活中去调查,特别是一些新的语言现象,更是强调“田野考察”。
比如:统计调查法,是以统计的方法进行调查,是对调查的资料进行统计整理。统 计分析法是对调查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作穷尽性统计,作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统计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合在一起,就是“调查研究”的完整意思了。
开放性思考题(三):
怎么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不断训练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不能 具体举例说明一下。
二、从语言事实的分析中生发出创造性研究 成果
1、在大量占有语言事实材料的基础上,来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取真,由此及彼,由 表及里的制作工夫,此时可考虑使用各种研究方法,如哲学辩证分析,逻辑学归纳 分析、演绎分析,学科可共用的、借用的分析法,语言学科自己独特的分析方法, 进而从材料中归纳出观点,又用材料去证明其观点。
三、同一主题可用不同的材料,同一条材料 可以用在不同的地方
解释:同一主题,可用不同的材料来 表述,由于具体事例不同,写作的处 理(包括标题)也是有差异的。
举例:
同样是讲同音词的基本知识,一篇是徐 青《词语能混异为同吗?——谈同音词 的特点》徐青:《词语能混异为同 吗?——谈同音词的特点》。文章开头 用相声中的谐音趣例和历史上民间艺人 讲的谐音趣例引导解释什么是同音词, 同音词的产生,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 用。另一篇是康家珑《大家闺秀的求婚 对——谈同音词》。它是从一个民间传 说谈起,讲到什么是同音词,同音词和 多义词的区别,同音词的积极作用和消 极作用。由于占有资料主要是事例材料 的不同,写作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
开放性思考题(四):
有哪些如“合/阖/盍家欢乐”这样产生误写的同音字情况? 能否结合它们的历史发展得出某种规律?有没有什么创造性 的研究角度?
第三节 运用分析方法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强调注重“调查”,不可忽视“研究”
要把选定的课题搞清楚,非作多种调查不可。但调查的侧重面是获取资料,调查后 还要研究,“调查”、“研究”常并列连说,现在紧缩成一个词“调研”,可见二 者关系密切,可又不是一回事。
2、改变已有的思维模式,变换角度,从另一个视角分析问题,也可能产生创见。 3、从语料的分析中得出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又用翔实可靠的语料证明提出的观点,
并反复进行多角验证,是写作论文至关重要的一环。
具体实例:
讨论第三人称代词“她”的产生,一般从考释的即历时发展的角度来表述。有同学 变换角度,考察产生代词“她”的社会文化背景。在南朝梁顾野王撰的字书《玉篇》 中已收有“她”,但那时不读tā,而读jiě,同“姐”,宋代丁度等撰《集韵》中也 收有“她”,但那时不读tā,而读作chí,多用于女子人名。只有在“五四”前后兴 起新文化运动,并形成东西方两种异质文化的巨大撞击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才能产生 第三人称单数阴性人称代词“她”,于是,写了《论代词“她”产生的社会文化背 景——语言发展的典型一例》 龙玫:《论代词“她”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语言 发展的典型一例》,载《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
独上高楼,望断天 涯路
• 面对大量的各种 各样的文献资料 和实证材料
为伊消得人憔悴
• 分析、探究、思 索、追求,如此 反复
蓦然回首,那人却 在,灯火阑珊处
• 殚精竭虑,力尽 筋疲,如大病一 场,大病初愈, 蓦然回首,“创 见”便出现
第一节 关于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运用
一、了解收集资料的方法和相关的背景知识 二、从文献资料和现实生活中收集大量实证性材料,以获取有力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据 三、同一主题可用不同的材料,同一条材料可以用在不同的地方
开放性思考题(二):
辨认核实材料的真伪正误有哪些具体的方法?你最常用的方法 是什么?你觉得这样的方法有哪些优点?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和创见的产生
一、创造性思维是产生创见的思维方式 二、从语言事实的分析中生发出创造性研究成果
一、创造性思维是产生创见的思维方式
从材料中产生创见,提取自己的论点,是过研究关的又一个关键。
四、引用材料辨真伪正误,是整理工作的重要一环
一、了解收集资料的方法和相关的背景知识
收集的资料主要是与选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和以语料为主的实证性材料,其他的只要 与选题有关联的,包括关联材料的衍生材料乃至节外生枝、枝外生枝的材料,都要 收集。
除文献资料外,还有以语料为主的实证性材料,这是研究的基础和依据。要花大气 力搞书面语调查和田野调查。调查要做记录,或做卡片,或做笔记,或录音整理, 方法很多,因人因事而异。
钱学森把思维学分三部分:逻辑思维,微观法;形象思维,宏观法;创造性思维, 微观与宏观结合。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都是手段,创造性思维才是智慧的源泉。
创造性思维具有独创性、多元性、开放性、综合性等基本特征,它贯穿于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是科研与写作整个心理过程的核心。只 有创造性思维才是产生新见解、新理论、新方法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