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气受热过程习题

大气受热过程习题

1.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 A .太阳辐射 B .地面辐射 C .地面反射
D .大气逆辐射
2•下列关于大气对流层特点的描述,其中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①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③低纬地区高度小于高纬地区 ④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A .①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3 .某地区近地面气温是 32C ,该地对流层的厚度为 16.8千米。

按一般规律,此时该地对流
层顶的气温应是( )
A . - 1008C
B .— 688
C C .— 132.8C
D . — 42.8C
4•“蓝蓝的天空,飘着那白云。

……”歌词中赞美的蓝天,其蓝色的形成是由于 A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B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C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D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5. 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的气体是
图是“白昼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各题。

大% 上界
7. 图示箭头中,代表大气逆辐射的是 A .① B .②
C.③
D.④
&与晴天相比,阴雨的白天,对图示箭头的描述,正确的是
A .①减弱
B .②减弱
C .③加强
D .④不变
9.下图中纬度相同的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A . N 2
B . CO 2
C . O 2
D . O 3
6. 下列概念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太阳辐射 ④大气逆辐射
A.①②③④⑤

地面吸收
③大气削弱
⑤地面辐射 C.①③②⑤④
D.①④③②⑤
A
阳辐対

唯球盘□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 (如下图),甲底部

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 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
3C 。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左图为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 10分钟后,透明玻
璃瓶内温度计的读数可能是 A • 25C B . 12C C . 10C D . 8C 13•右图中能说明上题实验结果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4•下列地理现象和形成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A .夏天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 大气的反射作用 B .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一一大气逆辐射强 C .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一一大气的散射作用
10•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
A 、 大气的温室效应
B 、 大气的热力环流
C 、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 、 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11 •甲箱温度比乙箱温度高的原因是( A 、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C 、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B 、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D 、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支舉]土层

D .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一一空气中二氧化碳较多
15. 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 A .减弱① B .增强② C .减弱③ D .增强④ 16. 地面获得热量的多少主要来源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7•下列情况中夜晚气温最低的是
F 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8. 表示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9. 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
A .大气吸收①辐射少
B .大气吸收②辐射少
C .地面吸收③辐射少
D .地面吸收④辐射少
右图表示草地、林地、沙地、湖泊等地物辐射温度在一天内的变化状况。

据此回答以
下问题。

20. 其中④代表的地物可能是 A .林地 B .沙地 C .草地 D .
湖泊
A.昼夜皆晴
B.昼夜皆阴
C.昼晴夜阴
D.昼阴夜晴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
B •日落后地物①的降温速度比较慢
C .地物③的辐射温度白天夜晚都最低
D .地物④到达最高温度的时间晚于其它地物
22. 北方冬季蔬菜大棚的主要作用是 A .增加土壤肥力
B .增强太阳辐射
C .减少热量散失
D .降低空气湿度
23. 014年8月,南京郊区农民给蔬菜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其目的是 A .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的温度 B .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 .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D .削弱太阳辐射,减少作物水分蒸发
甘肃省定西市属于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地区,多年来定西人总结了“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 山坡退耕还草披褂子,山腰兴修梯田系带子,山下覆膜建棚挣票子,沟底筑坝蓄水穿靴子” 的治理开发模式(如下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4. 塑料大棚农业是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农业的发展, 改造的自然环境因素最主要的是
A 热量
B .水分
C .地形
D .土壤 25. 该治理开发模式可以 ①提高环境人口容量 ②增加农民收入 ③保持水土
④改善生态环境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读我国某农区的冬灌景观图,田间作物为小麦。

每年入冬时,在日平均气温为 右时最适宜冬灌,冬灌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C 左
读图,回答以下问
26. 下列关于冬灌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 •有利于消灭越冬害虫,减轻病虫危害
B .有利于提高地温,防止作物冻害
C .有利于防止土壤盐渍化,增加土壤肥力
D .有利于提高土壤墒情,防止春旱
27. 下列种植小麦的省份中,最适宜进行冬灌的是 A .青海 B .河南 C .黑龙江 D .湖北
28•谚语说:“十雾九晴”(深秋、冬季和初春的时候),是指大雾多发生在晴天,原因是 A .晴天时水汽多 B .晴天时大气运动缓慢 C .晴天时尘埃多
D •晴天时大气逆辐射弱
雾霾天气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 10千米的空气
混浊现象。

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完成以下问题。

2012年12月15日,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江苏、北京、内蒙古自治区局部以 及重庆
中西部等多地遭遇了大雾天气,一些地方能见度还不足 50米。

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32. 由材料可知,深秋初冬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原理是(

A .昼夜温差较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 .昼夜温差较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 .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 .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朗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 33. 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
A .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B .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
C .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D .大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29.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A.甲
B.乙
30. 雾霾笼罩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大气垂直对流运动更加旺盛 ③ 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均增强
A.①②
B.②③
31. 图中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是
A.甲乙
B.乙丙
C.丙
D. 丁
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 ④ 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
C.②④
D.③④
C.甲丙
D.乙丁
4=短渡幅射 =>幺址辐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