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高中美术教案高中美术《传统艺术的根脉玉
器》教案
高中美术《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教案
一、授课课题:《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
二、授课时间:2课时(20XX年X月)
三、教学目标:1、知识:了解玉器、陶瓷、青铜器的艺术成就,及其发展。
2、能力: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美学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玉器的丰富内涵、陶瓷意识的审美观、青铜器的社会作用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艺术成就和美学特点。
五、教学难点:内涵及文化层面的理解。
六、课业类型:讲授
七、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法,提问法
八、教具学具:教材,ppt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过程:
导入:提问:你对玉的了解有多少?怎么知道玉的,喜欢吗?喜欢玉什么?从玉的故事、玉的功用等等方面思考。
一、玉的概念
提问:什么是玉?
说文解字对玉的定义“石之美者”谓之玉。
玉的甲骨文字形。
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
高一年级美术课《wbr》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
由于制玉工艺被人熟知,所以充斥于日常用语之中。
玉部的字多打117个,涉及到,制玉的质、声、形、方法。
是字数最多得部首之一。
提问:能举例子吗?
理本意是治玉,后引申治理国家
切磋琢磨…加工方法
瑾、瑜、瑶等字,是美玉的意思(同学的名字)
代表语言的功用“绝人以玦”、“环”归还。
玉和美同义(超凡脱俗的美感)保持气节而死“玉碎”。
玉安,玉步…
二:玉的分类:
看图猜一猜这些玉都是做什么用的?
玉的分类:佩玉、礼玉、弄玉、葬玉
1佩玉:中国人的先祖发现玉比一般的石头坚硬,有不同的色泽和光彩,温润晶莹剔透,由于它的材质美,慢慢用来做装饰品。
形成佩玉之风。
2礼玉:
提问:图表示的是什么?和我们学习的玉有关系吗?
高一年级美术课《wbr》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
甲骨文字形,上面象一器物盛有玉形,下面是“豆”(古代盛器)。
《说文》:“豊,行礼之器也。
”
由于玉的数量少,加工困难。
只有族长或祭祀师佩戴,渐渐玉器演变成礼器。
在中国古代被《周礼》一书称为是“六器礼天地四方”的玉礼器。
玉琮、玉璧、玉圭、玉璋、玉琥、玉璜
看图猜一猜下面的图,分别是哪一个玉礼器?
a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也是权势和财富的象征。
b玉琮于墓葬中出土时有如下特征:墓葬规格高,规模大,随葬品较丰富;墓主人多为男性;琮常于壁伴出,一些墓中有殉葬人的现象。
c璜是一种弧形片状玉器。
《说文》称:“半璧为璜。
“古代的玉璜不仅限于规整的半璧(半圆)形。
《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玄璜礼北方。
“d“圭”上部尖锐下端平直的片状玉器。
源于工具石铲和石斧,玉圭是上古重要的礼器,被广泛用作“朝勤礼见”标明等级身份的瑞玉及祭祖盟誓的祭器。
“大圭不琢”突出天然材质朴素的美感。
最高的礼节不求外表。
e“半圭为璋。
”礼南方.璋呈扁平长方体状,一端斜刃,另一端有穿孔。
f琥以白虎的身份来礼西方;后来发展为以虎符的身份来发兵。
3弄玉:
猜猜这个字念什么?
高一年级美术课《wbr》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双手拿玉
弄玉:供人把玩的的玉器。
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弄玉,玲珑可爱,惟妙惟肖。
4葬玉:
认为玉器可以防止身体腐烂。
两汉以后,对玉的审美有了变化,看中财富的意义,养生和殓葬之物。
金缕玉衣、随葬的玉器等。
三、比德于玉
随着玉器的发展。
西周到两汉时期,人们把对玉的审美,赋予了哲学道德内涵。
先秦的士喜欢佩玉,不仅为了展示仪容,更为展示内心的美德。
君子佩玉以洁身明志。
“玉不琢不成器”——治玉比喻君子修德
提问:中国的传统道德有什么,你认为能和传统道德联系起来的玉的特点有那些?(学生思考)
v仁——玉佩光洁温润
v义——不易折断,且断后不割伤肌肤
v礼——佩挂起来整齐有序,垂之如队。
v智——玉的内在结构,密致坚刚
v忠——瑕不掩瑜,瑜不掩瑕
v乐——击其声音清越优美
君子佩玉以洁身明志。
形成“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传统理念。
四、新石器时代的古玉——赏析
1红山文化:最早的玉器距今7000多年。
辽宁省建平县牛河梁出土的玉猪龙是红山文化后期典型的玉器制品。
——玉龙、玉猪龙赏析
2良渚文化:距今5000—4000年的良渚文化与东北红山文化并驾齐驱,使中国新石器时代玉器发展到最高峰。
良渚文化于1936年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
鬼斧神工个良诸玉器——玉琮制作之谜
3大汶口文化含山玉器
最早的玉制人体之一。
浓眉大眼双眼皮,蒙古人种特征。
双臂弯曲紧贴胸前。
头戴圆冠顶有三角形纹,四周方格纹。
腰系斜纹腰带,已经有纺织和服饰。
耳有穿孔,似带耳饰。
4妇好墓
商代玉器治玉史上的辉煌时期。
出土755件玉器,琳琅满目
巧色玉:玉材上的杂色斑点巧妙安排。
结束语:良渚文化的挖掘故事引发学生对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的重视。
1938年,战火连绵,日本侵华战争爆发,施昕以强烈的民族情感和工作热情整理出挖掘报告出版,篇首有这样一段话:
“中国绝对不是其他民族可以征服得了的,历史明明告诉我们,正因为有渊源悠久、博大坚强的文化,所以我们生存在这艰巨伟大的时代,更要以最大的努力来自维护来保存我们固有的文化,不使毁损毫厘,才可使每一个人都有了一个坚定不拔的信心!”
十一教学反思:
从古代文字的角度揭示玉器文化,分类等知识。
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玉器的深厚内涵,了解玉器在中国审美情操,民族精神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用良渚文化的挖掘故事结尾,使学生对保护文化传承文化形成初步理解。
提升课程内涵。
引发学生对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的重视。
以后的教学内容中还可以再加入些民间故事,从多视角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故事性的内容更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增加课堂活跃因素。
资料:
(象形。
甲骨文字形,上面象一器物盛有玉形,下面是“豆”(古代盛器)。
故“豐”在器血中放两串玉。
用以媚神。
本是盛有贵重物品的礼器。
这由“豊”字可以得到证明。
古文“豐与“豊”是同一个字,《说文》:“豊,行礼之器也。
”本义:古代盛酒器的托盘) 玉器沟通人神的重要重要媒介,甲骨文的“礼”字,“豐”在器血中放两串玉。
用以媚神。
礼玉——以苍璧礼天,以黄玉琮cong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3)
中国古代礼器,形状像豆,用以承酒觯[bean-likevessel]
豐,豆之豐满者也。
――《说文》
饮酒实于觯,加于丰。
――《仪礼·公食大夫礼》
五德:
在审美观上也注重德行修养、人格追求,以玉为例,君子佩玉以洁身明志。
战国时代的《王度记》说:“玉者有象君子之德,燥不轻,湿不重,薄不浇,廉不伤,疵不掩,是以人君宝之。
”先秦之士喜欢佩玉,不仅为了展示仪容,更为了展示的内心美德。
儒家思想也认为君子应“比德于玉”。
仁——玉佩光洁温润
义——不易折断,且断后不割伤肌肤
礼——佩挂起来整齐有序
乐——击其声音清越优美
忠——瑕不掩瑜,瑜不掩瑕
道——人皆珍爱
君子佩玉以洁身明志。
形成“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传统理念。
对玉的欣赏中凝结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陶冶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操,抚育了中华民族的君子风范。
没有对玉的了解,就没有中华文明的真正了解。
使玉超越了它本身的材质,而成为中华民族追求崇高人格的精神寄托。
资料:洪山文化
辽宁省建平县牛河梁出土的玉猪龙是红山文化后期典型的玉器制品。
这件玉器猪首龙身,通体呈鸡骨白色,局部有黄色土沁。
龙体蜷曲,首尾相连,器体厚重,造型粗犷。
猪首形象刻划逼真,肥首大耳,大眼阔嘴,吻部前突,口微张,露出獠牙,面部以阴刻线表现眼圈、皱纹。
中央的环孔光滑,背部有一可穿绳系挂的小孔。
玉猪龙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也是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的龙形器物之一。
古人视猪为一种吉祥之物,具有祈求吉祥,护身的作用。
古人在祈天、求雨
的祭祀活动中,以猪为沟通人神间的信物,从而出现了被神话的猪的传说。
:在东北地区出土这么多精美的齐全玉器,说明红山文化非常发达,当时的社会生活也比较发达了。
红山文化出土了多种动物形态的玉器,还有几何图形的,玉人,兽面纹玉器,说明综合的大的天然玉器体系
红山文化这一重大发现,把中华文明史提前了一千多年,为夏代以前的“三皇五帝”传说,找到了实物依据,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根据玉的属性,赋予哲学思想道德化。
排列玉的形式,赋予阴阳宗教化。
比较玉的尺度,赋予爵位等级政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