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故事
转眼之间,三尺讲台我已经站了11年,其间我担任班主任工作已经10 年,其间有欢笑,有泪水,但我最大的感受,则是充实,这一点可能是没当过班主任的老师无法体会到的。
管理班级,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它不仅需要爱心、耐心与细心,也需要创造。
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对班主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在管理班级上的一些自认为有些创造性的管理方法。
一、沉默是金。
俗话说,班主任要嘴勤,怎么还冒出来个沉默是金呢?来看个案例。
案例:我现在所带这个班有名学生叫刘凯奇,听说五年级时就算是个人物,而且人长得也比较高大,最初我就知道他会成为我工作中的一个重点。
之后的相处也证实了这点。
:脾气犟,经常违反纪律,个性极强,凭着自己学习好经常欺负班上的同学。
开始时,我常对他说教。
有一天,他又犯错了,我将他叫进我的办公室,但他就是那样不在乎地等待我的批评。
正好办公室没老师,我看着他,什么话也没说,就那样平静看着他,因为说实话,我不知道说啥,但是很奇怪那时我一点不生气。
我发现,他慢慢有了变化,从刚才的满不在乎到有点局促不安。
又过了一会儿,他低下头,偶尔抬头瞟我一眼,我知道他在窥测我的内心,但我还是很平静地看着他的脸,就好像在欣赏一幅画。
他的头越发低了,也更加不安了。
良久,我的声音打破了沉默:“你可以走了。
”他抬起头惊讶地望着我。
“你可以走了。
”我重复了一遍。
他默默地走了。
但这次他竟连着几天表现很好,我不失时机地表扬了他。
后来尽管他有反复,但经过我又几次的沉默疗法,他变了。
后
来,他是个好学生。
沉默有时也是一种力量;沉默有时更能使学生明白老师的心。
二、顾左右而言他。
案例:上课的时候我和孩子们有一个约定:如果课堂上我们达成共识觉得好玩的时候就一定要笑,但我数到三的时候你们必须回来,要学会听课,更要学会管住自己。
孩子毕竟是孩子,有时我们讲到诗兴大发的时候,有些孩子会控制不住自己我就会大声唱:“你说--—你说-----你说你爱了不该爱的人”我这一唱孩子们立马就安静下来了,还对我有些敬慕。
那时的我觉得自己占据了一切很自豪。
生活需要幽默,严肃的课堂也需要幽默,如果能使犯错误的同学在笑声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何乐而不为呢?
三、学会察言观色
案例:那次我们学校举行了第一次跳绳比赛,孩子们的热情都很高,课下聚在一起想着练着。
可是比赛那天可能是孩子们太紧张了,成绩并不理想。
比赛结束后孩子们很沮丧可我又不经意地伤害了他们:“赖烨芳、彭素霞,你们的心理素质也太差啦。
这怎么行!”就是这句话让两个孩子对我有了看法;:“刘老师真是的比赛前还说重在参与,可我们输了却又这样。
后来我们班爆米花大队长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我,我才意识到自己伤害了孩子。
想来想去我就在我们的展牌上专门给参加跳绳比赛的同学写了封表扬信:“表扬赖烨芳、彭素霞、肖莉川、赖观华同学,他们在跳绳比赛中充分展示了我们五四班的风采,老师为他们而感到骄傲,虽然没有取胜但我们不是经常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孩子们下次加油!”当我正准备贴的时候,这俩丫头看明白我的心思,有些惭愧地对我说:“刘老师您歇会吧我
们帮您贴!”就这样我的孩子又回到了我身边,我也更加懂得孩子的心就像水晶容不得半点玷污。
后来我又在他们的本子上写了道歉的话,后来他们俩看见后对我说老师我看见您写给我们的信了,过去的事就不要再提了,她的小脸上泛起了红晕。
小学生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这对他们是荣誉的享受,更能增强他们的勇气和力量。
四、以身作则
案例:学生虽说能每天都打扫教室的卫生,但教室的环境卫生非常差,即使扫好了,同学们也不知道保持。
看到这一点,我每天早上、中午就到教室里,叫几个同学打扫,告诉他们平时该怎样保持。
有时写字时一点粉笔掉在地上,或一小张纸掉在地上,我都亲自把它捡起来送到垃圾箱中,同学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现在每天,有的同学早早就来到学校,帮助打扫卫生,平时也不乱丢乱扔。
班主任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可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何况是自已的老师呢?
五、创建新颖的奖罚机制
案例:“好习惯课堂”这一评价机制的设立,有效的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上的积极性。
孩子们不但课堂上回答问题积极了,学习的主动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个个都是学习小模范,个个都是习惯小明星。
真可谓学习、习惯一举两得!最有趣地是,我们班的大班长邱泽华还因为作业字写得潦草,让组长没收了两颗小星星却懊恼地哭了。
后来我听说后暗喜的不得了,因为这样的竞争机制已经走入了孩子的内心,必将会在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良好的习惯,是事情成功的基础。
正如“教无定法”一样,我认为管理也无定法。
肯定有一些班主任老
师会有更多的富有创造力的方法。
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所有的方法,基本前提是我们爱学生,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平等地对待他们。
我心目中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应该是班主任老师“无为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