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实施方案

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实施方案

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优质高产茶叶种植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实行“产加销”联动增值,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努力实现农业发展、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消费安全、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

二、实施目标
通过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全面执行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和全过程质量控制,促进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市场化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提供优质原料,推动绿色食品事业全面加快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生产过程的控制
1、建立基地生产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县、乡、村、户生产管理体系,县乡村三级技术管理簿册齐全,农户应有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绿色食品生产者使用手册、基地投入品清单、有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和生产收购合同。

二是按照绿色食品技术标准制定统一的生产操作规程,并下发到乡(镇)、村和农户。

建立“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五统一”生产管理制度。

三是在显要位置设置基地标识牌,标明基地名称、基地范围、基地面积、基地
建设单位、基地栽培品种、主要技术措施、有效期等内容。

四是建立生产管理档案,统一农户生产档案,统一田间管理记录。

2、建立基地生产投入品(生产资料)管理制度。

一是在“五统一”的基础上,各单元基地、农户填写好绿色食品(茶叶)生产资料卡,建立绿色食品(茶叶)基地生产农事操作和生产资料档案。

二是建立基地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从源头把好投入品的使用关。

三是建立基地生产投入品公告制度。

定期公布并明示基地允许使用、禁用或限用的农业投入品目录。

3、建立技术指导和推广制度。

一是以省农科院为技术依托,以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为主体,组建基地建设技术指导小组。

二是建立乡镇(场)、村、示范户三级技术服务网络。

三是建立示范基地。

4、建立技术培训制度。

一是通过培训使基地农户每户至少有一人基本掌握绿色食品(芦柑、茶叶)生产技术要点。

二是建立绿色芦柑、茶叶生产资格证制度。

对参加培训考试合格者,颁发绿色芦柑、茶叶生产资格证。

凡未获得绿色芦柑、茶叶生产资格证者,其生产的芦柑、茶叶不得作为绿色食品(芦柑、茶叶)生产的原料。

5、建立基地环境保护制度。

一是加强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不断改善和提高基地的生产条件和环境质量,加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开展基地环境的保护。

不得在基地方圆5公里和上风向20公里范围内建有污染的工矿企业。

防止工业“三废”对基地的污染。

三是基地内的畜禽养殖场粪水要经过无害化
处理,施用的农家肥必须经高温发酵,确保无害。

四是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更好地保护和改善基地的生态环境质量,为绿色芦柑、茶叶的生产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6、建立监督管理制度。

一是坚持每年一次的验收检查,经常性地督促基地农户对绿色食品(芦柑、茶叶)生产操作规程的贯彻落实。

二是构建消费监督网。

加大绿色食品(芦柑、茶叶)的宣传力度,帮助消费者了解绿色食品(芦柑、茶叶),逐步建立由消费者组成的社会监督网。

三是建立由相关部门组织监督管理队伍,加强对基地环境生产过程,投入品使用、产品质量、市场及生产档案记录的监督检查。

四是定期抽检。

由检测机构进行定期抽检,对生产过程中,抽检不合格者,加以整改或取消绿色食品原料生产资格。

对检测不合格的,不得作为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收购。

四、主要措施
1、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树立绿色生态品牌、建设绿色食品大县,要按照“品种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投入科技化”的要求,为了确保基地建设顺利实施,成立了全国绿色食品原料(XX芦柑、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领导小组。

各乡镇(场)要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积极引导基地村成立绿色芦柑、茶叶标准化生产协会,搞好基地村绿色芦柑、茶叶种植技术服务和生产服务。

2、培训人才,积极推广绿色食品芦柑、茶叶生产新技术。

要制订绿色食品芦柑、茶叶生产技术培训计划,选派示范区管理和技术人员到外地学习先进农业理念和技术,对于绿色芦柑、茶叶科研项目和技术推广项目,农业、科技等部门要优先纳入重点科研和推广计划。

建立挂点联系制度,各成员单位、农业管理及技术人员联系到各乡镇(场)单元基地,协助和指导各单元基地生产管理和技术指导。

建立绿色芦柑、茶叶技术创新体系,依托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技术合作,加快建立绿色芦柑、茶叶生产及加工技术创新体系,发展一批绿色芦柑、茶叶技术创新型的企业。

3、加强服务,促进绿色芦柑、茶叶产业化。

采取“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组织形式,形成利益共同体,促进原料基地稳定发展和农民稳定增收。

完善市场网络,建立绿色芦柑、茶叶批发市场,形成贯通城乡、辐射省内外的市场网络。

加强市场管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维护绿色芦柑、茶叶知名品牌的市场形象,保护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加强绿色芦柑、茶叶市场供求信息平台建设,推动绿色芦柑、茶叶向现代产业化方向发展。

4、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认真抓好绿色芦柑、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项目建设的同时,创新投入机制,积极引导绿色芦柑、茶叶种植加工龙头企业和社会资金作为投资主体,逐步形成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绿色芦柑、茶叶开发投资机制,提高生产的集约化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