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的策略

我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的策略

浅谈我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的策略摘要:近年来,对华反倾销使我国企业蒙受巨大损失,也成为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重大障碍。

面对这种局面,我国政府、行业协会特别是企业应如何尽快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应对反倾销能力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abstract: recently,anti-dumping aiming at china has made great loss to domestic enterprises and has become big obstacle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with this situation, how the government, concerning associations and especially some enterprises improve self-quality and strengthen the ability of dealing with anti-dumping have become a burning question.关键词:贸易保护;反倾销;企业key words: trade protection;anti-dumping;enterprise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7-0111-030 引言中国入世以来,一些国家虽然逐步取消了对中国的高关税壁垒,但是他们不断通过反倾销手段来打击中国产品,行贸易保护之实,使我国成为该贸易保护措施的最大受害国。

因此,加强应对反倾销的策略和措施对我国当今的国际贸易发展是十分有必要的。

中国应对反倾销的策略,主要涉及到政府、行业协会以及企业三个方面。

在简单介绍政府和行业协会在应对反倾销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外,笔者将重点分析企业自身应从哪些方面提升自身素质,从而进一步加强应对反倾销的能力和策略。

1 加强政府支持和引导反倾销大多是是某些国家或地区实行保护主义的冠冕堂皇的借口,我国政府应引导企业认清反倾销的本质,并完善我国反倾销立法及应诉机制,加紧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提高反倾销应诉能力。

其次,政府应为企业开辟广阔的市场空间,为企业提供相关信息,如对外贸易发展动态,国际市场价格变动幅度,引导国内企业全方位、多层次地打开国际市场。

此外,政府还应尽快建立健全预警监控机制。

一方面主要是观察、捕捉国际市场信息,使我国企业在外国提起反倾销诉讼还处于萌芽状态时就能做好相应的准备,及时调整出口策略,或者快速组织应诉;另一方面是打击企业竞相低价出口,杜绝恶性竞争,规范出口市场秩序。

2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行业协会在开展国际市场调研和国内法律法规传达工作方面、在建立和健全信息反馈机制方面,在企业和企业、企业和政府之间搭建桥梁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方面,企业协会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加强与商检、海关和企业的沟通合作,发挥商会的协调作用,管理好行业的经营秩序,有效地避免我国出口商品价格的混乱。

另一方面,当我国出口产品遭到外国反倾销诉讼时,行业协会可以向企业提供国外市场信息;介绍国外法律环境及交易规则;调查国外竞争对手情况;培养专业人才,积极组织行业协会内的企业应诉;加强内部沟通,团结国内企业从而引导国内企业有条不紊的应诉。

另外,行业协会还可以采取一定的保证金制度,在公平的基础上对违规企业和行业间对外协调作战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处罚,以保证其有力的约束制度,从而推动我国企业能够形成一股合力去应对反倾销,进而争取到更好的发展。

3 提高企业自身素质,增强企业应对能力企业是反倾销的主体,在应对反倾销的问题上,企业的表现至关重要。

从短期来看,应直面反倾销,积极应诉,加强预防措施。

从长远来看,企业应本着“以质取胜”、“以优取胜”的方针,大力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改善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和国际形象,实现外贸增长向多元化方式转变。

3.1 从眼下来看,企业应:3.1.1 顺应市场要求,做到“以销定产”。

不管在国内市场,还是在国外市场,企业都应遵循一个规律:先有需求,后有供给。

预防反倾销的产生,必先要研究国际市场的需求容量情况。

通过市场调研收集当地消费变化的有关资料,企业制定出口计划,及时调整对产品的供给,做到先有市场后有产品,以迎合国外市场的需求,减少国外反倾销的投诉。

3.1.2 加强自身保护意识,防止对方“诡计多端”。

企业应熟悉wto规则防止某些外国企业的“倾销引诱”。

所谓倾销引诱,就是用非正常的低价购买中国产品,甚至用降低质量标准或者提供其他补偿的方法来压低收购中国产品,然后将它们投放其本国市场,最后对中国产品提起反倾销诉讼,一举将中国产品逐出该国市场。

2000年8月,欧盟对中国数百家节能灯企业的反倾销调查,此宗反倾销案,率先发难的是鼎鼎有名的荷兰菲利浦集团。

1999年,菲利浦在中国各地大量低价收购节能灯。

国内企业的低价售出成了菲利浦进行倾销投诉的“证据”。

3.1.3 规范企业内部管理,加强会计保障制度,健全商务档案。

一旦遭受国外反倾销诉讼,是否存在倾销行为的证明主要掌握在应诉方手里。

应诉反倾销案件的关键是证明产品出口价格未低于“正常价值”。

这需要企业多方收集数据和证据,因此,出口企业应该按照国际标准加强管理制度,健全商务档案,包括公司的各种协议合同、商务信函、收支票据等。

这样一旦发生诉讼,就可在较短时间内备齐资料。

3.1.4 加强与外国企业的联系和合作,说服起诉方撤诉。

在反倾销案件中,起诉方的利益往往也是多元化和多层面的,进口商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可以在其国反倾销应诉中提供有利于我方的证据;②可以说服其国内的广大产品用户向反倾销主管机构施加压力;③可以协助寻找相对低的替代国价格。

在面对反倾销投诉时,进口商意识到一旦倾销幅度上升,他们将直接承担高额的经济损失,因此应诉的积极性非常高,甚至愿意高价聘请律师参加诉讼,或分担一部分出口商应诉的律师费用。

我国企业应充分借助国外进口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联手参加应诉,不仅增加了胜诉的机会,而且会进一步密切双方之间固有的合作关系,增强应诉企业出口竞争优势。

3.1.5 配合反倾销调查,积极应诉。

国内有些企业的遭遇反倾销诉讼时,由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不配合或不积极配合往往力不从心,而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搭便车”的心理,这是片面、狭隘和短视的。

一旦国外对我国反倾销诉讼成功,我国的同种产品以及同类产品在该市场将受重创,甚至可能从该市场完全退出。

这对我国该产业的对外贸易将是巨大冲击。

因此,国内企业应团结起来,打破各自为战的局面,一致对外,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在此点上,为鼓励我国企业积极应诉,外经贸部明确规定了“谁应诉,谁受益”的原则,即在国外对我国产品裁定“统一税率”,或应诉取得全胜时,参加应诉的企业有权继续出口或获得较多的出口数量份额,未参加应诉企业则不能继续出口或限制其出口数量。

但是,在实际执行中,由于此项原则存在着落实不够、贯彻不力等问题,没有产生明显的效果。

因此,建议有关主管部门制定较为详实的实施办法法,并会同各商会加强监督,对应诉不力者加大处罚力度,直至取消其生产经营许可权、外贸经营权等。

3.1.6 加深对有关法律及案情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由于世贸组织反倾销协议是成员国之间反倾销起诉的主要依据,因此,企业必须尽快了解世贸组织的反倾销机制。

此外,还应了解进口国关于反倾销的法律规定,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2 从长远利益出发,企业应:3.2.1 转变企业经营观念,加强企业集团化建设。

企业本身不存在倾销是反倾销应诉成功的首要条件,如果的确存在倾销,那么任何努力都建立在脆弱的基础之上。

为了完全避免采用价格竞争的方式打入国际市场,根本上应加快企业集团化建设。

以规模大型化,功能综合化,资本股份化,经营集中化,管理科学化为特征的企业集团化经营可以通过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从而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局面,从而实现统一对外。

达到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3.2.2 提高产品质量,树立品牌意识,改变产品形象。

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历来形象不佳,长期以“低质低价”取悦国际市场。

由于反倾销主要是针对产品的低价而言,中国企业应努力走出通过压低价格增强竞争力的低谷。

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生产力的到很大提高,国内的消费结构和消费层次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产品的质量、包装、售后服务等越来越为消费者所重视。

价格已不再是唯一的、重要的竞争手段。

中国企业应考虑抓住机遇,变以价取胜为以质取胜,提高产品综合竞争力从而减少国外反倾销的诱因,防止授人以柄。

3.2.3 加大科研投入,开发新产品,实施差别化战略。

从长期来看,应对反倾销最佳的措施就是要加大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不可复制性,增强产品在技术上的竞争力,这样可加强出口产品市场的抗击打能力。

3.2.4 优化出口结构,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我国现有出口市场结构不尽合理,出口贸易大部分集中在欧盟、美国、日本等少数国家市场,而这些国家又是对我国实施反倾销最多的国家。

因此我国应实现贸易多元化战略。

以多样化的市场替代单一市场的出口,以多样化商品出口替代少数几种主要商品出口数量的扩大,在巩固和提高现有国际市场的前提下加强对东欧、非洲、拉美等市场的开拓,这样可以避免短期内出口的增长速度与绝对数量增加造成倾销侵害。

此外,在确定准备新进入的国际市场前,要了解该市场的产业结构与商品特点,尽量使我国出口产品与当地产品呈互补关系,从而有效地避免反倾销引起的麻烦。

3.2.5 出口企业应另辟蹊径,发展海外工业园区,绕开反倾销障碍,让利于人共同发展。

有能力的企业可以通过海外布局,采取直接投资、参股、控股等方式建立海外公司和生产基地,绕过种种障碍,实行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供应链和制造链的国际化经营。

这样就不容易被反倾销,或者即使反倾销,也增大了对方反倾销成本,并且涉及各方利益,从而使贸易利益难以协调而使反倾销动议流产。

如家电行业在遭受美国反倾销厄运后,各大彩电企业采取“绕道”第三国生产出口方式,借此有效规避反倾销风险。

从目前来看,我国逐步演变为世界贸易强国,特别是加入wto 初期,反倾销贸易摩擦愈演愈烈,这是偶然之中的必然,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

对此,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同时完善反倾销应诉机制,促进与国外的交流与谈判;企业协会应调节企业间的经营管理秩序以及对外的应对策略;企业应规范内部管理,优化出口结构,建立灵活的经营理念。

此外还应不断增进三者间的沟通与协调,进而增加我国应对反倾销的力度、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放眼于未来,中国走出反倾销的阴霾也并不是没有可能的。

参考文献:[1]陶涛.国际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94-202.[2]薛荣久,赵玉焕.世界贸易组织(wto)教程[m].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3]尚明.反倾销—wto规测及中外法律与实践[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4]薛求知,沈伟家.国际市场营销[m].浙江: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5]王林生,张汉林.反倾销热点剖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6]彭文革,徐文芳.倾销与反倾销法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193-217[7]于永达.2001中国反倾销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53-160.[8]田忠法.关于反倾销的若干对策思考[j].上海经济,2000,(2):29-31.[9]宾建成.简论美国对华彩电反倾销的特点和影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4):16-19.[10]李锋,章仁俊.应对国外对华反倾销预警机制的缺陷[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3)68-74.[11]陶景洲.再看反倾销—中国企业反倾销应诉的深层思考[j].中国律师,2001,(2):33-39.[12]陶晶波.扯掉贸易保护的幌子[j].商业研究,2001,(6):57-61.[13]周世俭,刘建伟.直面反倾销[j].国际贸易,2000,(11):4-7.[14]许春刚.积极应对国外反倾销[j].发展研究,2001,(7):21-2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