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理论课程(含课内实验实践)教学大纲模板

理论课程(含课内实验实践)教学大纲模板

《* * * *》教学大纲(小二黑体加粗)课程名称:****(小四仿宋)课程代码:课程类别:开课系部:适用专业:总学时:学时其中实验(上机)学时:学时先修课程:课程之间用顿号隔开后续课程:一、课程教学目标****(小四仿宋)示例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国家对高等学校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法制观念教育的通识教育教育课程。

本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对学生开展运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问题,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课程主要任务是针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有效地开展科学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者。

课程目标对学生能力要求如下:课程目标 1. 正确认识个人与他人、社会、自然的关系,提升学生自觉构建和谐人生环境的能力。

课程目标 2.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开放、包容、和谐、可持续发展理念。

课程目标3.深刻理解道德与法律的内涵、作用,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律素质,培养学生职业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能力。

示例2:《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以下简称“互换性”)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起着联系设计类课程与制造工艺类课程的纽带作用,在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产品质量检测和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培养应用相关公差标准对产品进行精度设计和产品质量检测的能力,支撑专业学习成果中相应指标点的达成。

课程目标对学生能力要求如下:课程目标1. 深刻理解互换性的含义,掌握有关公差与配合、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的国家标准。

课程目标2. 理解互换性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产品设计时应用互换性原则的能力。

具备查阅应用相关国家标准,进行产品精度设计的能力。

课程目标3. 掌握测量技术的相关概念,具备合理选择通用计量器具,设计专用计量器具,使用计量器具检测机械零部件形状和位置误差,并具有分析测量结果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对学习成果的支撑关系课程目标对学习成果的支撑关系学习成果学习成果指标点(五号宋体,加粗)课程目标毕业能力G1.工程知识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具备解决复杂机械问题能力。

课程目标1毕业能力G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和判断复杂机械问题的核心步骤课程目标2毕业能力G4.研究能够构建实验系统和实验方案,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结论课程目标3三、课程教学方法(或手段)****(小四仿宋)课堂讲授、理论+实践、或其他授课方法(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公共类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具体内容可根据课程实际填写。

1. 课堂讲授(1)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得自己想学到的知识。

(2) 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 采用案例教学。

理论教学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应用基本理论知识解决思想和生活问题。

(4) 采用互动式教学。

课内讨论和课外答疑相结合。

2. 书面作业围绕各专题教学重点内容,除布置一定数量的课后作业外,布置1-2次书面作业。

人文类课程针对学生思想和生活中的困惑以及社会热点问题,启发学生选择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剖析、讨论,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理类课程可参照数学建模的方式安排作业。

组织形式及要求如下:(1) 学生可选择教师给定的题目,或自主选题,以团队合作的方式,明确每个人的分工与责任,利用课余时间完成。

(2) 通过志愿服务等社会体验活动,锻炼学生动手与服务能力,并撰写社会活动实践报告。

(3) 提交社会实践报告,班级内交流互评,结合学生互评与教师评分,给予总体评价。

3. 实践教学(只有理论,没有实践,不需要填写)实践教学是本课程一个重要环节,对实现道德规范与法治观念的外化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社会实践环节使课程理论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品质,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从而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能力。

课内、校内社会实践及校外社会实践均由任课教师直接负责,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并提交实验报告。

专业类课程:(《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为例)具体内容可根据课程实际填写。

1. 课堂讲授(1)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得自己想学到的知识。

(2) 采用电子教案,CAI 课件,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 采用案例教学。

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应用基本理论知识对产品进行精度设计。

(4) 采用互动式教学。

课内讨论和课外答疑相结合。

2. 大作业(根据克城市及确定)围绕各章教学重点内容,除布置一定数量的课后作业外,布置大作业。

针对复杂程度适中的机械产品,根据产品的功能要求,要求学生确定零件精度要求,包括装配精度和相关非标准件的精度,要求绘制装配图和所有非标准件的零件图。

通过设计训练,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以及图纸表达能力,清晰陈述观点,回答问题和团队合作能力。

组织形式及要求如下:(1)学生可选择教师给定的题目,或自主选题,以小组为单位,明确每个人分工与责任;(2)通过分析给定产品的工作原理,确定产品需要实现的装配精度,绘制产品的装配图,并标注装配尺寸,给出合理的装配技术要求;这一部分由小组共同讨论完成。

(3)分配每人完成指定零件图的尺寸标注和精度确定。

(4)提交成果,答辩。

组内派出代表陈述,然后教师提问,指定学生回答。

3. 实验教学实验是本课程一个重要环节,对完成测量技术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有关测量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简单零件测量方法,量具、量仪操作技能,巩固课堂所讲授的内容,提高查阅有关表格的能力。

要求态度认真、原理清楚、方法正确、数据准确、实验报告工整。

选做1 个实验,按照实验指导书要求,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并提交实验报告。

四、课程教学内容第×章××××(××学时)(居中,小四号仿宋加粗)1.教学内容(小四仿宋加粗)(1)××××;(小四仿宋)(2)××××;………2.教学目的及要求(宋体加粗、小四号字)本部分教学要传授给学生哪些知识和技能,并按“了解”、“理解”、“掌握”、“熟练掌握”等层次,明确写出对学生的具体要求。

了解:是指学生应能辨认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术语,知道事物的分类、过程及变化趋势,包括必要的记忆;理解:是指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和归纳;掌握:是指学生能根据不同情况对某些概念、原理、方法等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事例加以运用;熟练掌握:是指学生能够依据所学的知识能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对应的课程目标本章节对应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等。

(注:各章格式均如此)五、实验教学内容(若有课程内实践、实验、上机的填写此项,没有的不填此项内容)实验项目(一) (××学时):(小四号仿宋加粗)(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2)项目性质:(演示性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4)主要仪器:(5)实验考核方法:实验项目(二) (××学时):(小四号仿宋加粗)………六、学时分配教学环节章目教学内容理论教学学时实践/实验/上机学时一二三四(五号宋体)五总计七、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成绩组成包括:学习过程考核(考勤作业等)、课内实验或上机部分、学习效果考核(期中、期末、大作业等)】成绩组成考核/评价细则分值(或百分比)八、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一)参考教材:(应写明作者、教材名称、版本、出版社、出版日期)1.××××……(二)主要参考资料:(两本以上,自编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提供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日期等内容;参考论文要提供发表的杂志名称、期号等)1. 《书名或论文名称》.作者.出版社(杂志名称).出版时间(期号)如有视频或网络资源等按照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九、授课教研室×××十、其它说明(不需说明的请删除本条)学院审核:系部审核:执笔人:说明:1、本教学大纲模版适用于所有理论课程(含课内实验、实践);2、课程类别填写(四选一):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综合实践课;3、适用专业:请填写全称;4、成绩构成:只填写成绩组成部分,具体的比例写明确,一般课程笔试成绩占80%,个别课程可适当放宽比例;5、页边距上下左右均是2.8cm;6、行距:固定值,22磅;7、从“一、课程简介”开始全部首行缩进2字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