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工艺学》3预处理
第三章 生物材料的预处理、 细胞破碎和液-固分离
第一节 生物材料的预处理
生物活性物质不论在胞内胞外,浓度通常都 很低,杂质含量却很高,生理活性越高的成分其含 量往往越低。即使通过现代生物技术,目的物含量 提高,前期处理液中也会含有大量的菌体细胞、色 素、金属离子以及其他代谢物质等,需进行预处理 去除大部分杂质,提高分离纯化的效率。
(5)等电点沉淀: 与其他方法合用以增加沉淀效果
(6)加各种沉淀剂沉淀: 与蛋白质形成各种复合物沉淀。阳离子
或酸根离子
2.多糖的去除 含较多多糖,黏度增加,液固分离困难 加入酶:将多糖转化为单糖;
加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CPC 3.高价金属离子 离子交换法 沉淀法
钙-草酸;镁离子-草酸,磷酸盐;铁离子-黄血盐
3.PH:合适的PH有助于提高离子型絮凝剂功能团的电 离度,从而使链分子上同种电荷间的排斥作用增大, 链从卷曲状态到伸展状态,发挥最佳架桥能力
4.操作条件:刚加入絮凝剂时增加搅拌速度可使之迅 速分散;絮凝团形成后快的搅拌会打碎絮凝团
(3)变性沉淀 加热、大幅度改变PH、加入有机试剂、
重金属盐、表面活性剂等
激活方法:提取前加入活化剂和保护剂,激活后再分 离纯化;先以酶原的形式初步提纯,再加入激活剂 等活化,再分离提纯
2.后续操作的要求 不同的提取工艺路线,对预处理和固-液分
离后的滤液的要求液不一样。 离子交换
对无机离子、灰分含量、澄清度方面要求严格 溶剂萃取
蛋白质含量低,减轻乳化现象 直接沉淀法
(1)加入凝聚剂
(2)加入絮凝剂 (3)变性沉淀 (4)吸附 (5)等电点沉淀 (6)加各种沉淀剂沉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加入凝聚剂 原理:在某些电解质作用下,使胶体粒子的扩散双电层
的排斥电位降低,破坏了胶体系统的分散状 态,而使胶体粒子聚集的过程。(凝聚作用) 方法:加入无机盐使细胞、细胞碎片和蛋白质等胶体颗 粒发生凝聚作用而被去除 影响因素:无机盐的种类、化合价及无机盐的用量等。
(4)吸附
加入吸附剂(活性炭等);
加入反应剂,利用它们相互反应生成的沉淀物来 吸附蛋白质,使其凝固。如:在枯草杆菌的碱性 蛋白酶发酵液中,利用氯化钙和磷酸盐生成磷酸 钙盐的反应来除去杂蛋白和菌体等;四环素发酵 液中加入黄血盐和硫酸锌,生成亚铁氰化锌钾 K2Zn3[Fe(CN)6]2的胶状沉淀,能将杂蛋白质和菌 体等黏附在其中而除去
二.动物材料的预处理 绞成组织肉糜: 先粗后细反复多次;冰冻状态下直接切块绞 匀浆: 玻璃匀浆器、组织捣碎器;高压匀浆器 反复冻融; 制成丙酮粉
匀浆机
三.细胞培养液的预处理 目的: 除去可溶性黏胶状物质
如核酸、杂蛋白、不溶性多糖等; 除去某些无机盐,特别是高价金属离子
1.细胞及蛋白质的处理
1、化学试剂处理
2、冻融
2、酶解法
3、渗透压冲击 3、制成丙酮粉
一.机械法 基于细胞与设备中的固体表面间的相互作
用产生的剪切力 高压匀浆器、高速珠磨机、超声波振荡器
高压匀浆器
高速珠磨机
超声波振荡器
二.物理法
干燥法:菌体干燥后,其细胞膜的渗透性发生变 化,同时部分菌体会产生自溶,然后用丙酮、丁醇 或缓冲液等溶剂处理,胞内物质就会被抽提出来。
高价阳离子效果好 水合硫酸铝,水合氯化铝,氯化铁,硫酸锌,碳酸镁
(2)加入絮凝剂 原理:絮凝剂是一种长链状结构的有机高分子
化合物,易溶于水,其分子量可达数万到一千万以 上,在长链上含有相当多的活性功能基团,可强烈 吸附胶体悬浮液中的胶粒;而且其含有许多链节, 可分别吸附在不同的颗粒表面,产生架桥联接,形 成粗大的絮凝团沉淀出来,有助于过滤。
发酵液加草酸、净化剂、复滤、脱色
3.目的物稳定性
分离纯化过程中,目的物的生理活性处于不断 变化中,所以要把防止目的物失活放在首要!对酶 类药物的提取要防止辅酶的丢失和其他失活因素的 干扰;对蛋白质类药物要防止高级结构的破坏,即 变性作用;多肽及核酸类药物需注意酶的降解作用; 对脂类药物应特别注意防止氧化作用
(絮凝作用)
分类: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 常用:壳聚糖、海藻酸钠、明胶、酰胺类衍
生物、聚苯乙烯类衍生物、聚丙烯酸类等 影响因素: (1)絮凝剂的分子量: (2)絮凝剂的用量: (3)溶液pH值: (4)搅拌速度和时间
1.絮凝剂的分子量: 大,链长,吸附架桥效果明显; 但降低溶解度
2.用量: 浓度低: 增加用量有助于架桥,提高絮凝效果; 浓度高: 过多会引起吸附饱和,在胶粒上形成覆盖层而失 去与其他胶粒架桥的作用,使胶粒更加稳定
反复冻融法:将细胞在-15度左右冰冻,室温融 解,反复几次,由于在冷冻过程中会使细胞膜的疏 水键结构破裂,从而增加细胞的亲水性能;细胞内 冰粒形成和剩余细胞液的盐浓度增高引起溶胀,而 使细胞结构破碎。
渗透压冲击法:先把细胞放在高渗溶液中, 由于渗透压作用,细胞内水分向外渗出,细 胞发生收缩,当达到平衡后,将介质快速稀 释或将细胞转入水或缓冲液中,由于渗透压 发生突然变化,胞外的水分迅速渗入胞内, 使细胞快速膨胀而破裂,使产物释放到溶液 中。
第二节 细胞破碎
不同的生物体或同一生物体的不同部位的组 织,其细胞破碎的难易不一,使用的方法也不相 同,如动物脏器的细胞膜较脆弱,容易破碎,植 物和微生物由于具有较坚固的纤维素、半纤维素 组成的细胞壁,要采取专门的细胞破碎方法。
一、机械法 1、匀浆法 2、珠磨法 3、超声波
二、物理法
三、化学法
1、干燥
三.化学处理法 1.加入化学试剂:
化学试剂处理可以通过改变微生物细胞细胞膜/ 壁的通透性来溶解细胞或者抽提某些细胞组分,从而 使内含物有选择性地渗透出来 (1)用酸碱处理细胞: 溶解除去细胞壁以外的大部分组分; 调节溶液PH-改变细胞所处环境-改变蛋白质的带 电性质-蛋白质之间或蛋白质与其他物质之间的作用 力降低-易于溶解到液相,便于后面的提取
一.确定预处理方法的依据 1.生物活性物质存在方式与特点
胞内:合成酶系,遗传物质,代谢中间产物, 如DNA聚合酶,CytC等 破碎细胞,结合于质膜或器膜上的,要选择
适当的溶剂使之溶解下来。 胞外:消化酶系,毒素,代谢终产物
注意: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等消化酶虽可以分泌到胞 外,但难以从消化道收集,一般都由相应腺体提取 分离。而且其在细胞内刚合成时是以无活性的酶原 形式存在的,提取时需预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