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出版正文目录1、发展历史:大智无疆,无人机巨头的崛起 (5)1.1、航拍无人机兴起——技术成熟+场景恰当 (5)1.2、大疆赢得了市场原因——研发能力+产品品位 (8)2、成长潜力:消费级无人机业务的成长空间 (12)2.1、进入工业级无人机市场 (16)2.2、战略布局相机和医学影像等领域 (19)3、远景展望:下一个科技巨头的雏形 (24)3.1、大疆打造生态圈:Robo Master、机器人教育、用户社区 (24)3.2、大疆已是“超级独角兽”。
(25)4、投资策略及风险因素 (27)附录 (27)消费级无人机的组成 (27)工业级无人机市场空间测算 (29)图表目录图表 1:固定翼、直升机、多旋翼的性能对比 (5)图表 2:多旋翼的螺旋桨结构比直升机的螺旋桨结构简单 (6)图表 3:大疆 Phantom 2 vision+配备自主生产相机 (6)图表 4:智能手机是常用的航拍显示终端 (6)图表 5:Go Pro 的“运动视角” (7)图表 6:航拍无人机的“上帝视角” (7)图表 7:大疆收入增长迅猛,2017 年收入达到 180 亿元 (8)图表 8:大疆部分重要技术专利路线图 (9)图表 9:大疆产品发展历程 (11)图表 10:大疆对产品品位有着极高的要求,被誉为“无人机行业的苹果” (12)图表 11:用动态角度看待航拍无人机市场空间,“专业玩家——爱好者——普通消者” (12)图表 12:大疆无人机的重量下降趋势(克) (13)图表 13:Mavic Air 的智能跟随功能 (13)图表 14:Mavic Air 的手势自拍功能 (14)图表 15:Mavic Air 主要参数 (14)图表 16:大疆在行业中的龙头地位牢固 (15)图表 17:消费级无人机竞争对手动态 (15)图表 18:无人机行业的“T”字展开路径 (16)图表 19:工业级无人机的应用领域 (16)图表 20:工业级无人机和消费级无人机的外观对比(左:大疆 MG-1S/右:大疆 Mavic Air) (17)图表 21:工业级无人机与消费级无人机的参数对比 (17)图表 22:大疆工业级无人机产品概览 (18)图表 23:从大疆产品线看大疆影像领域技术的进化史 (19)图表 24:大疆-消费级无人机相机 (20)图表 25:大疆-禅思 Zenmuse X7 云台相机 (20)图表 26:大疆-OSMO 手持云台相机 (21)图表 27:大疆-Ronin 手持云台系统 (21)图表 28:从 Phantom 4 开始,大疆将无人机带入计算机视觉时代 (22)图表 29:大疆经纬 M600 平台搭载哈苏 H6D-100c (23)图表 30:哈苏相机 (23)图表 31:大疆举办 Robo Master 机甲大师大赛 (24)图表 32:摄影分享网站 (25)图表 33:全球“超级独角兽”公司,截止 2017 年 6 月 30 日(亿美元) (26)图表 34:大疆与 A 股机械行业上市公司的收入比较,排名第 9 位 (26)图表 35:大疆与 A 股电子行业上市公司的收入比较,排名第 11 位 (26)图表 36:消费级无人机一般参数 (28)图表 37:消费级无人机构成 (28)图表 38:消费级无人机产业链 (29)图表 39:植保无人机整机市场规模测算 (30)图表 40:电力巡检无人机整机市场规模测算 (30)图表 41:警用无人机整机市场规模测算 (31)发展历史:研发能力和产品品位成就无人机巨头。
2006 年汪滔于深圳创立大疆。
从 2012 年开始,公司陆续推出 Phantom 系列、Mavic 系列、Spark系列等明星产品,目前已成为消费级市场的龙头企业。
公司近年开始布局工业级无人机等新领域。
2017 年,公司收入近 180 亿元,同比增长约 80%,其中绝大部分收入来自消费级无人机,约 80%来自海外市场。
公司的优势主要是(1)研发能力:创始人奠定了公司的工程师文化,研发团队超过2000 人,远超竞争对手。
目前,在航拍无人机性能方面,市场上已经没有能够和公司正面竞争的对手。
近两年,公司发布新品的速度缩短至每半年 1个重磅新品,体现了极强的研发能力和团队活力。
(2)产品品位:公司无人机定位于高端市场,被誉为“无人机行业的苹果”。
Phantom 无人机在2016 年被《时代》杂志评为历史上 50 个最有影响力的科技产品之一,也是唯一上榜的中国企业。
成长潜力:动态角度看市场空间,用户基数仍在增长。
公司是在航拍无人机市场的“创造者”,随着产品的发展,用户基数仍在持续增长。
目前能够扩大用户基数的两个趋势是(1)小型化:公司 2018 年 1 月发布 Mavic Air,其折叠后大小和手机相当,在便携性上取得了质的突破;(2)智能化:自动避障、手势自拍、智能跟拍等功能的实现,用户学习成本和操作难度大幅下降,用户群体已从早期的科技发烧友扩散到普通消费者。
未来可能继续扩大用户基数的趋势包括续航能力提升、产品价格下降、产品功能增加等。
根据 IDC 对 2018 年的预测,全球航拍无人机市场有望超过 300 亿元。
长期来看,有望达到千亿级。
行业马太效应显著,大疆领先地位难以撼动。
外延方向 1:进入工业级无人机市场。
工业级无人机和消费级无人机的核心都是飞行平台。
工业级无人机是工具属性,具有定制程度高和技术要求高等特点。
工业级市场目前还未全面爆发,这给公司提供了宝贵的打磨产品和渠道布局的时机。
公司以农业植保为切入点,2017 年国内农业植保无人机市场销售量约 11000 台,其中公司销售超过 7500 台,市场份额近 70%。
同时,公司积极布局巡检、安防、测绘等市场。
大疆采用“无人机+”的战略,提供飞行平台,同时联合垂直领域专家来共同打造行业解决方案。
目前,无人机小型化、集群化管理、开发者生态等领域是公司的研发重点。
外延方向 2:战略布局相机和医学影像等领域。
公司在影像设备和计算机视觉领域有很深的技术积累。
(1)影像设备:包括航拍影像设备(禅思系列)、手持影像设备(灵眸系列)、影像系统和色彩管理(Cine Core)等。
2017 年 10 月发布的禅思 Zenmuse X7 已能够满足电影工业要求。
(2)计算机视觉:从 Phantom 4 开始,公司无人机进入计算机视觉时代,完成从Flying Camera 到 Flying Robot 的转变。
公司未来有望进入的领域包括:(1)相机:借助公司的技术和哈苏的品牌渠道;(2)医学影像:进入医学影像设备市场,同时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辅助医生分析医学影像;(3)人工智能:无人机上的计算机视觉解决方案应用到其他智能硬件。
远景展望:下一个科技巨头的雏形。
公司通过主办 Robo Master 大赛、开展机器人教育、建立用户社区等方式构建生态体系。
公司最近一轮公开融资在 2 015 年,估值达到 100 亿美元,已是全球 16 家“超级独角兽”之一。
1、发展历史:大智无疆,无人机巨头的崛起1.1、航拍无人机兴起——技术成熟+场景恰当一个新的服务机器人品类能否兴起主要取决于其技术是否成熟,以及应用场景是否选取恰当。
航拍无人机的兴起也适用于这一分析框架。
在技术方面:航拍无人机的两大核心技术是多旋翼无人机技术和航拍影像技术。
前者受益于 MEMS 传感器的发展,在 2005年前后取得商业化突破;后者受益于大疆等企业的技术研发,以及智能手机的发展,在 2010 年之后取得了长足进步。
在应用场景方面:Go Pro 等企业进行了最早的“运动相机”市场教育。
而无人机搭载相机后,能够提供全新角度的影像效果,这一创新使得航拍无人机迅速打开了户外运动人群的市场。
在航拍无人机实现小型化和智能化之后,用户群体又从户外运动人群逐步扩展到普通消费者。
技术成熟:多旋翼无人机技术和航拍影像技术在 2005 年之后实现商业化 MEMS 惯导系统是多旋翼无人机能够商业化的关键。
无人机一般分成固定翼、直升机、多旋翼三大类。
多旋翼无人机有多个对称分布的螺旋桨(常见的是四旋翼结构),通过改变螺旋桨的转速,实现升力的变化,从而控制无人机的飞行姿态和位置。
相较于固定翼和直升机,多旋翼是不稳定系统和欠驱动系统,其需要自动控制器来辅助控制飞行姿态。
自动控制器的核心部件是惯性导航系统。
20 世纪 90 年代之后,MEMS 技术的发展使得低成本和小体积的惯导系统成为可能,多旋翼技术的研究才开始加速。
到 2005 年,成熟的多旋翼无人机自动控制器问世,多旋翼无人机的商业化取得了质的突破。
图表 1:固定翼、直升机、多旋翼的性能对比多旋翼无人机的最大优势是结构简单,更适合消费级市场。
虽然多旋翼在续航时间和承载能力上弱于其他两种结构,但多旋翼的优势是结构简单,例如,其动力系统只要电机连接螺旋桨,省去了直升机螺旋桨复杂的机械结构。
在消费级市场上,固定翼需要起飞降落的跑道,受限制较大。
消费级市场的无人机体积通常较小,在这个尺寸下,直升机由于复杂的机械结构很难降低成本。
多旋翼是最适合消费级市场的无人机形态。
图表 2:多旋翼的螺旋桨结构比直升机的螺旋桨结构简单大疆等企业的技术研发,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让消费级的航拍影像技术成为现实。
最早的消费级无人机通过搭载 Go Pro 等品牌的运动相机来航拍,影像质量和图像传输都受到限制。
大疆通过对相机、云台、图传等领域的研发,从 P hantom 2 Vision+开始给无人机配备自主研发的航拍专用相机。
目前,大疆的航拍影像技术不仅可以满足消费级的需求,还被广泛应用于电影工业中。
此外,i Phone 手机于 2007 年上市后促使了智能手机的普及,这也让航拍无人机有了合适的显示终端。
图表 3:大疆 Phantom 2 vision+配备自主生产相机图表 4:智能手机是常用的航拍显示终端场景恰当:航拍无人机提供前所未有的“上帝视角”航拍无人机提供前所未有的“上帝视角”。
多旋翼无人机技术在 2005 年实现商业化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应用场景探索的阶段。
得益于 Go Pro 和 Parrot 等企业的尝试,消费级的“航拍无人机”这一全新的电子品类得以问世。
Go Pro 从 2001 年开始研发销售运动相机,逐步在户外运动人群中普及了运动相机的概念。
2010 年,Parrot 公司推出 AR.Drone,开始尝试使用无人机来进行拍摄。
由于可以提供独特的高空俯瞰的视角,“无人机+运动相机”的组合成为了户外运动领域的爆款产品,市场迅速被打开。
运动相机龙头 Go Pro 的收入从2010 年的 4.3 亿元快速增长至 2017 年的 77 亿元,无人机龙头大疆的收入则从 2010 年的不足 1 亿元快速增长至 2017 年的近 180 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