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浙江中小企业的特点及现状分析论文

12浙江中小企业的特点及现状分析论文

浙江中小企业的特点及现状分析
浙江是中小企业大省。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结合浙江实际,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形成了以中小企业为特色和优势的经济发展格局,对扩大社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浙江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部署,主动利用结构调整的倒逼压力,不失时机地加快推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目前,全省包括个体工商户在内的各类中小企业数量已突破300万户。

浙江中小企业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

一:浙江省中小企业的业务非常活跃,在商务领域更是独领风骚。

在全国500家最具成长性中小企业中,浙江共有105家企业入围,占总数的21%。

2010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破4万亿浙江占半壁江山。

据介绍,浙江电子商务占全国的50%,杭州云集了阿里巴巴、淘宝、盘石、网盛等众多著名电子商务企业。

2010年1至8月,杭州市的电子商务收
入达32.1亿元,同比增长36.2%。

二:有其独有的浙商精神。

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教授曾说到:“浙江商人最大的优势在于精神优势。

”的确,浙江商人的成功不仅因为外因的作用,更重要还是浙商的精神。

“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尝遍千辛万苦”,这“四千精神”其实不仅是对过去三十年浙商精神的总结,也是浙商创造财富的品质所在、根基所在。

在中小企业中浙商精神更是得到了极好的体现。

三:浙江中小企业大多数从事第三产业,贴近市场,贴近用户,活跃在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市场体制的微观基础。

.劳动密集度高,两极分化突出,决定了当前中浙江小企业发展重在“二次创业”。

浙江中小企业生存并发展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以轻纺工为主。

然而近年来,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却从浙江省撤离,浙江中小型企业一时陷入困局。

四:浙江优势地区集中,块状经济现象突出,行业集群化非常明显。

浙江不同中小企业以地域特色与产品类型而集群。

萧山的化纤业、义乌的小商品、湖州的童装生产都是浙江著名的集群化产业。

“浙江块状经济民营企业比重大,市场化程度高,专业化协作配套能力强,危机中调整也快。

”浙江省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兰建平如是说。

五:浙江中小企业是缓解浙江地区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

浙江中小企业创业及管理成本低,多为家族企业,以亲属筹资为主,兼以民间借贷,采用内部亲属管理,所需成本较低。

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强,中小企业的机制简单,企业结构不复杂,对市场的变化可以采取及时的反应。

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市场对中小企业的进入与退出壁垒较低,兼并、重组重配资源的市场行为较为频繁。

就业弹性高,吸收大部分劳动力,为缓解浙江就业紧迫问题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这方面,浙江中小企业具有大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浙江中小企业面临着不小的困难。

困境一:融资难融资难。

早已成为一个限制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不仅是浙江省,更是全国乃至世界面临的长期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和社会问题。

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企业自身来看,中小企业成立时间短,规模较小,自有资金稀少,自身积累薄弱,在面临市场变化和经济波动时抵御风险的能力很差,使得银行不敢向他们发放贷款。

同时,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运作不规范,信息透明度差,造成银行与企业间信息不对等,使银行难以控制信贷问题。

再者,中小企业的社会信用偏低,缺少抵押资产,担保困难,加之经营者素质较低,管理经验水平落后,都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内部因素。

而银行体系不健全,金融服务单一则是来自金融机构方面的重要制约因素。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
金融市场占有垄断和主导地位,而商业银行在贷款规模上的偏好决定其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明显偏弱,而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民间金融业则由于国家长期不重视、中小银行尚未实现经营机制转换等原因自身融资能力有限,因而并没有很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

此外,银企之间缺乏长期的合作关系、银行承受风险能力有限、金融产品不尽合格等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而从政府服务体系方面看,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

比如迄今我国还缺乏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方面的法律。

政府对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开启不足,没有在加强资金融通方面采取优惠的扶植政策,在客观上限制了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能力。

困境二:成本高。

浙江统计局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有33.9%表示目前企业的主要困难是成本高。

而在高成本中又以中小企业面临的前三大压力最为显著,分别为:劳动力成本上涨、原材料成本上涨和人民币币值上升。

劳动者是财富的创造者,是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而此前席卷沿海地区的“民工荒”问题则无疑扼住了企业大力发展的咽喉,而一向倚重纺织印染业的绍兴县更是深受其害。

纺织业是绍兴县的支柱产业,年产值高达1300亿元。

而纺织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往年绍兴县民工的最大来源是安徽、四川和重庆三个省区,其他还有江苏、贵州、湖南、湖北籍的劳工。

受沿海地区生活成本上涨、内地省份用工需求增加,以及新一代农民工不愿背井离乡等多重因素影响,从05年开始,该类企业的招工就变得日益困难,用工短缺情况十分明显,熟练技工难求。

据调查,不少中小企业的用工缺口在15%至20%以上,直接导致了工资水平的较大上涨。

目前一线技术员工月工资已上升至3000元左右,即便如此,一些员工仍频繁跳槽,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一定困难。

除此之外,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实则意味着加班费和社会保障金支付基数的提高,对于企业而言同样意味着劳动力成本的大幅上涨。

劳动力成本的涨幅对于依靠劳动力成本取胜的小企业而言压力甚至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

此外,用电制约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均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更有甚者,极大地遏制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困境三:自主创新能力弱。

轻纺业是浙江经济的灵魂产业,而轻纺业是典型的技术要求低、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对市场依附度极高。

因而绍兴县各中小企业普遍呈现出自主创新能力弱的缺陷,多年来产品以来样加工为主要生产方式。

这种经营模式处于产业链的低端,附加值低,利润率普遍较低,因而浙江轻纺产品的交易往往呈现出高交易量、低交易额的特点。

然而大量的低产值、低成本、靠跑量为盈利手段的贸易方式面临金融危机时往往暴露出其脆弱性。

自主创新能力弱业已成为中小企业实现战略性突破的绊脚石。

已经成就昨日辉煌的浙江中小企业,今时今日必须要拿出二次创业的精神和勇气,在转型升级中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胆魄,方能成就更为璀璨的美好未来。

时事:
浙江省统计局副局长王杰在浙江省政府召开的上半年浙江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尽管今年上半年浙江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难度加大,但总体来说,其经营状况较为正常,不存在大面积中小企业倒闭的现象。

对于坊间存在浙江温州有大面积企业关停、倒闭的说法,事实上不存在,可能是局部的现象,但全省并没有出现大面积的企业关停。

”王杰说,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1-4月,浙江中小企业新增注册4.5万家,注销企业7306家,“浙江作为中小企业大省,虽然企业有新增和关停的,但总体上来说,新增数远远超过了关停、倒闭的数量。


今年上半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小企业(相当于中小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还高出一个百分点;利润同比增长31.8%,与规模以上工业32.4%的利润相当,“所以无论是生产还是效益,都与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不分上下。


春节期间倒闭会更多=====浙江省中小企业局负责人表示========
浙江省中小企业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一些中小企业在信贷宽松时经营不成问题,银根紧缩,倒闭就自然爆发。

“最难的是过年前,员工要回家,得发工钱、奖金;民间借贷的钱,一般也会要回去。

这时集中发钱、还钱,承受不起的企业,就会集中爆发,倒闭潮也就更严重,现在仅仅是个前奏。

”该负责人说,不仅如此,继续这样偏紧,年后重新开工,备各种原料,大家都偏紧,不敢借钱,欠债的一旦被盯牢,就只好跑路。

周德文呼吁政府关注这个问题。

11月26日“为成长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对接主题论坛
现场座无虚席
企业主的贷款热情高涨,参与对接的银行也很给力。

虽然恰逢年底,银行信贷额度较为紧张,但在一天的对接过程中,多家银行已与10多家企业达成了初步贷款意向,如果流程顺利,这些企业未来几天内就有可能获得期盼已久的贷款资金。

相比上千家前来参与的企业,10多家有望很快获得贷款的企业看上去显得有点少,但就像一位银行信贷主管说的那样:“企业贷款是件很复杂的事情,能在现场完成这样一次对接,已经很不错了,年底这段时间由于银行信贷额度紧张,很多企业或许不能很快得到贷款,但到了明年一月份,有了新的信贷额度,相信这次参加对接的很多企业都能更轻松地获得银行信贷支持。


在上个月的24号,第二届“中国·浙江成长型企业投融资大会”在杭州隆重召开,在本次会上,“浙江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网”、“浙江中小企业成长基金”这两家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支持的机构也宣告成立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