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两个台湾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
其中一位导游连声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让大家受累了。
”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请大家快乐地体验它的与众不同吧。
”要求选好角度,自主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佳作欣赏】蜗牛与繁星【记叙文】如果上帝分派给你一个任务:牵着蜗牛去散步。
你会怎么想?我想我一定十分沮丧。
小姨寄住在我们家已经有一段日子了。
我依旧清晰地记得十年前是怎样高兴地去吃喜酒,记得那年小姨是个怎样动人的姑娘。
然而她现在只是孤身一人带着她的孩子,水灵的双眼也早已不见当日的神采。
小姨带着孩子常常四处跑动,求医看病,医生都说自闭症是治不好的,可她从来不肯听,始终执着地奔波。
小姨住在我们家的日子并不是特别多,只是在她带着孩子看病的间隔期住上两天。
小姨常说她脸皮厚,这么大人了还赖在我们家不走,父母忙忙地摆手留她长久地住。
是啊,谁不心疼这样的姑娘,她多么不幸与可怜。
大概所有人都爱怜小姨,柔弱的单身妈妈带着自闭症孩子。
许多人向小姨表示同情与哀叹,小姨从来只是笑笑,没有半句话诉说人生的不如意,没有半滴眼泪一吐心中的万千愁怨。
她眼中总含笑意与神情,里面住着她孤独的孩子。
自闭症孩子学东西特别慢,小姨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教他花钱买东西。
那个夏天热的过分狂燥,地板上黏腻腻的浸着汗水。
孩子与小姨穿着裤衩坐在地上,“一元,五角,五元,十元,”小姨将嘴贴在孩子的脸上,不断地呼气,发声,一遍,再一遍,又一遍。
孩子脸上滴下一颗颗汗珠,还有水气凝结的水珠积在汗毛尖上,沉甸甸的。
孩子一眨眼,一齐滚落。
小姨手里捏着的纸巾已经软得变了形,一句话,一个动作,一整天,一身汗。
小姨顺着擦汗的手,偷偷抹了一把眼角,我看见她睫毛上晶莹的点点滴滴。
小姨叹了一小声,抱起孩子,满脸笑意,“宝宝真棒!”大约是夏天已经结束了,门外的老香樟开始“哗哗”地掉叶子。
小姨上个厕所的空,看见孩子举着一支雪糕站在门口。
“妈妈,吃。
”雪糕是楼下小店一元一支的,小姨在这个夏天给孩子买了无数支。
现在小姨终于自己尝到了,已经压得有些变形的雪糕,此刻一定是人间仙品,美味到无以比拟。
我看见小姨眼里又一次的星星点点,这次却如繁星般耀眼美丽。
小姨自己写了一首诗:上帝分派给我一个任务,牵着蜗牛去散步。
它走得太慢了,我责骂、惩罚,它却抱歉地望着我,似乎在说人家已经尽力在跑了呀。
于是我停下脚步等等它,四周环顾,看到野花芬芳,春风袭袭,抬头仰望,看到繁星一片,美丽夜空。
(得分:68)待踏马蹄清夜月【议论文】一直很喜欢李煜的这一句:待踏马蹄清夜月。
无聊枯燥甚至有些崎岖不平的路途,因为这一句的存在被赋予了月光般柔和清亮的朦胧诗意。
就如同材料中的那另一个导游,用诗意地眼光去面对旅途中的苦难挫折,生活也便随之充盈了美与灵性。
约翰列侬说:“当我们为生活疲于奔命时,生活已经离我们远去。
”或许正是由于我们如第一位导游一般视挫折如死敌的态度,让我们失去了本可以用诗意来解读的许多记忆。
倾盆而下的大雨,为什么不能是一次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妙机?可以于朦胧烟雨中触摸自然久违的面容,呼吸新鲜的空气。
破碎的花瓶,亦具有一种因残破不全而带来的美丽,让人陶醉之余又无限惋惜……诗意地解读生活中的困难,应是一件轻而易举、又充满想象力的妙不可言的事。
林语堂在《京华烟云》中用毕生的爱意塑造了木兰这个古今女子完美的艺术形象,充满诗意又不被时代所拘束。
富贵时,木兰诗意地享受生活的惬意舒适;战火纷飞,烽火连天时,木兰淡然平静地面对富贵散尽、人去楼空。
迁居乡村,诗意地扮演心中的村姑。
她流连于乡村美景,看尽春意盎然;她潜心钻研美食,用朴素的食材变出一桌盛宴。
她总能从生活中寻出不同的美丽,总能诗意来适应自己生活与角色变换。
林语堂用道家精华与时代印迹所锤炼出的木兰,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富有哲思的,简单而又深刻的生活态度。
诗意生活如刘梦得,在陋室馨香里,焚香弹琴,流连于古籍;诗意生活如林徽因,避开车马喧嚣,只在内心修篱种菊;诗意生活如三毛,在大沙漠的孤寂小屋里,用才华与智慧构筑心中的罗马王国。
周国平说:“一个人只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的生活方式,那么外界的一切诱惑与喧嚣于他而言便成了无关之物,关键是要有一个灵魂的核心。
”或许,这个核心就可以是诗意吧,拥有充满诗意的灵魂,便定可成为奔波身体与起伏心灵的主人,无畏任何苦难与挫折,失意与不顺。
材料中的那另一个导游,一定是个看透生活本质的智者,才能教会游人拥有一颗诗意生活的心。
让我们一同待踏马蹄清夜月,用诗意的双眼,看透生活原本具有的色彩!(得分:68)2013年高考作文样卷1熄灭蜡烛,莫惊扰美【议论文】幽静的山洞,美丽的彩蝶,令无意闯入者们敛息凝神。
摇曳的烛光映着斑斓的蝶翼,美得叫人讶异。
然而,正是这一豆似乎无害的烛光惊扰了这些美的精灵,使它们慌张退避。
再次前来膜拜的旅者们的心理会如何呢?惊讶,懊悔,失望……但他们悟到了:宁静之美易被惊扰。
熄灭蜡烛,让美长存心中,才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悟不到这一点的人太多了,因此美被惊扰的例子常常刺痛每一个爱美之人的神经。
当“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感伤在七彩霓虹的逼视之下无所遁形,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明快被鼎沸的人声惊倒九霄云外,当“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深情被汽船的鸣笛声掩盖成轻得听不见的叹息……美呢?有人说:世间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我要说:世间发现美的眼睛已经太多了,还缺少保护美的心灵。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爱美”绝不等同于“拥有美”——甚至,“观赏”与“欣赏”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前者用目,后者用心。
心可以抵达目与足不能企及的远方。
世人观兵马俑,往往感叹其规模宏大,令人震撼。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兵马俑并不总是这样“灰头土脸”的——在刚出土的时候,它们色泽光鲜,一如山洞中那些美得使人屏息的彩蝶。
然而,人们的惊叹和艳羡的目光惊扰了那华美的色泽。
一夜之间,彩色尽数褪去,留给世人的只有灰色的惋惜和遗憾。
一连挖了几个坑洞,一边收获了几万声叹息。
终于,科学家们放弃了发掘,像失落的旅者们一样,默默地退出。
何必发掘呢?与其一次次被美攫住呼吸再一次次顿足于美的消逝,不如还美一个宁静而适宜的栖身之所——我们知道,在那里,在厚厚的黄土下,有一群美的精灵。
这就够了。
在寻找美的过程中,我们的无心之失可能造成对美的惊扰,进而使美畏缩、退避。
我们要熄灭的,又岂止石壁上的烛火?对美的占有欲、以“美”之名追名逐利之心、面对名利之美时太过波澜的心境……都会构成对美的更大的威胁。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吹灭石壁上的烛火只需一口气;面对被惊扰的美,退步抽身则需要道德感和责任感,更需要悔过的勇气和决心。
褪色的兵马俑已经成为永恒的痛,躲进深山最深处的彩蝶还有回归故土的可能。
愿你我熄灭心中那躁动的烛火,莫将美惊扰。
【评语】仲永七岁为诗,“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此文亦诚足以当之。
就理而言,罗丹的名言几乎尽人皆知,而作者偏要唱反调——世间发现美的眼睛太多了,还缺少保护美的眼睛。
这是吃透了材料的暗示,而非照抄材料的明示;是感时而发的独语,而非随便一说的俗套。
所以一经道出,发人深省。
以文而论,作者胸中有墨,故清词丽句汩汩而来,用例精当,罕譬而喻;笔端含情,故哲思忧心相生相发,是议论,也是感喟,是说服,也是独白。
行文纡徐从容,却又节奏分明。
惟文中生造“旅者”一词,答醇而小疵,故判为一类上,68分。
样卷3对不起,我前桌的女孩【记叙文】黑黑瘦瘦,头发干黄干黄还带着卷。
耳朵紧紧贴靠在头两侧,还略微向内卷曲,活像个“小老大”。
这就是我前桌的女孩。
她有个特殊的习惯,她的左手永远插在口袋里,或是伸在课桌下,或是压在大腿下。
她从不用左手传递课本讲义,从不用左手梳理发髻,从不举左手回答问题。
这一切,我都理解。
因为一次无意的一瞥让我发现了她的秘密——原来她的左手只有三根手指。
于是我对她便总夹杂着一份同情与小心。
我开始体谅她偶尔淡淡的冷漠或是有时突然的脾气。
我想我一直很谨慎,我从来都从右侧传递作业;我从不刻意在她面前说出那些令她敏感的词语,我甚至警告过那些同样发现了这件事的人,请顾及她的敏感自尊。
而她,我前桌的女孩也似乎逐渐放下了心中的警惕,她开始主动与我交谈,虽然只是只言片语,却依然令我尝到了一丝的欣慰。
可那一天。
直到如今,我还是这样的懊悔啊,一句随口而出的话却打碎了我们之间薄薄的友谊。
我已记不清那是在哪节课上,老师的PPT上突然出现了一只画风拙劣的老虎,更可笑的是,老虎的前爪只有三只趾爪。
“太假了,只有三个指头!”我已记不清我是用何种语气吐出的这句话,可是下一秒,我本能地用嘴捂住了嘴巴,闯祸了!同学们还不明就里地吵笑着,而我怯生生地向她望去。
她咬着嘴唇,黑黑的小脸上也看不出是青是紫,她低着头,干黄的发丝遮住了她的眼睛。
左手依然死死地压在大腿下。
同学们此刻的笑声仿佛游离之音,飘在我耳畔,而我的脑中一片空白。
往后,她似乎开始飘远了。
尽管她还坐在我的前桌,依然帮我传接作业,可是我感到,她真的飘远了。
她与我的交谈似乎变成了几个固定的词汇——“卷子少了”、“交作业”、“没有你的本子”。
我不敢与她道歉,我怕往事重提会伤上加伤。
失去了一份来之不易的友情,我很失落。
但恐怕她承受的会更多、更痛。
所以,坐在我前桌的女孩,我只能用笔记录下我的歉意。
我不经意的一句话,却带来了这般的遗憾。
对不起,我前桌的女孩。
【评语】本文立意与材料“神似”,都是在讲一个无意的言行所带来的影响。
左手有残疾的女孩本与我建立了“薄薄的友谊”,却因我的无心之言,与我疏离,并独自承受着内心的痛苦,而亦对此深感愧疚。
文章的亮点在于:平淡而质朴的语言中蕴含着真挚的情感,流畅自然的叙事中穿插着丰富而细致的描写。
判为一类卷下,63分。
王开岭《古典之殇》在近两年高考作文中的运用1、蝶失索尔仁尼琴曾说:宇宙有多少生命,就有多少中心。
可多数人并未意识到,物质急速膨胀,世界空前繁荣,这一派光鲜场景背后却是伤痕累累的自然。
曾有几个人去山洞探险,因光线太差而点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
几日后再去,原本栖息在洞壁上的蝴蝶已远退到山洞深处。
他们这才意识到蜡烛——不经意摆放的小小物件,竟让蝴蝶“逃亡”了。
如今,“逃亡”的哪里仅仅是蝴蝶?恐怕是整个大自然。
曾经那个天光明澈、风物灿烂的原配世界渐渐远去,浮躁与欲望充斥人们心灵。
[王开岭《古典之殇》第9页:那个原配的世界,那个天光明澈、风物灿烂的原配世界渐渐远去]人们将自己当成了地球的主宰者,忘却了自己也只是地球“住客”的身份,更忘却了万物平等、互相依赖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