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区位分析(1)自然条件:土地(地形、土壤)+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水源(指灌溉水源)。
(2)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条件、农产品冷藏技术和保鲜技术;劳动力;地租;农业技术;政策;工业基础;农业传统;饮食习惯等。
工业区位分析(1)自然条件:位置;土地;水源。
自然因素不是工业主导的因素,但是要注意土地的价格,这往往也是工业区位条件中比较重要。
(2)经济因素: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通信;地租;劳动力数量、素质、价格;技术;工业基础。
(3)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社会协作、国防安全;比如湖北汽车城十堰,建设初期主要考虑的是国家的安全。
社会需要;工业惯性。
(4)环境因素:主要用于微观布局,包括空气质量、水质、风向、河流流向等。
工业1.自然因素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2.经济因素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农业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3.社会因素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4.环境因素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在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农业1.自然因素地形:由地图判读出: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或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开阔数量:地广人稀土地广阔,土地租金低气候:由地图判读出:是×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源:临近水源(河流或冰川融水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土壤:是×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2.人文因素市场: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交通:临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典型例题2009 四川文综交通可以缩小时空距离。
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使不同地域间相互交流,联系。
实现互补。
今日世界交通运输联系不仅仅局限于一国之内,而且扩大到国与国之间洲与洲之间。
交通建设要受控于地理环境,亦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
昆曼公路北起中国昆明,经西双版纳进入老挝,南止于秦国曼谷,长达1850 千米,有“ 21 世纪新丝绸之路”之称。
沿途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显著地地域差异铸就了这条斑斓的彩带。
(4 运用所学交通运输网知识、地域差异地理知识,说明昆曼公路对四川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4 分)(5)简述昆曼公路穿越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8 分)(6)分析该区域不利自然条件对昆曼公路建设的影响,并列举两例修建该公路可能给沿线地区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8 分)(4)(4 分)昆曼公路与成昆铁路连接,构成了四川出海(与东南亚联系)的又一条通道(2 分);四川与东南亚(或泰国)分别位于亚热带、热带、物产(或自然、人文景观)差异显著,互补性强,该公路为两地贸易的发展(或旅游合作)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2 分)。
(5)(8 分)地势北高南低,山高谷深,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2 分);北部冬暧夏凉、南部终年高温,沿线地区降水丰沛,气候垂直变化大(2 分);河流纵列分布(或山河相间),流向自北向南,水能资源丰富(2 分);热带和亚热带森林广布,生物具多样性(2 分)。
(6)(8 分)地势起伏大(或山谷相间),地质条件复杂(或喀斯特地貌发育),选线受限制大(或工程量大)(2 分);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多暴雨、洪水等气象灾害,增加了施工难度(2 分)。
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加剧;原始森林遭破坏;水土流失加剧;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受到影响(列举正确一例给2 分,正确两例给4分)。
36.(26 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会议于当地时间2010 年11 月29 日在墨西哥的著名国际海滨城市——坎昆开幕,本次会议再次聚焦温室气体减排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材料2009 年世界部分国家生产和消费碳排放量的数量分布材料二:墨西哥简图和城市气候资料统计表(1)图中甲地的自然带名称叫什么?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自然带将可能向哪个方向(北或南)扩展?(4 分)(2)结合材料二,比较墨西哥城和坎昆的气候特征的差异并说明影响因素。
(8 分)(3)近年来墨西哥大力发展石化工业,试分析其区位优势条件。
(6 分)(4)在坎昆气候大会上,中国近几年来“节能减排”的成效赢得国际社会的赞誉。
我国在控制CO2 排放量,实施低碳经济方面采取的可行性措施有哪些?(8 分)37. (30 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 年1 月1 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
这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
自贸区内绝大多数商品将实行零关税。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对外建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由中国和东盟10 国共同组成,共拥有19 亿消费者、近6 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和4.5 万亿美元贸易总额。
材料二:东南亚地区轮廓图材料三:1)请说明泰国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区位优势。
(8 分)2)材料二中的“昆曼公路”(昆明——曼谷)是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框架下建设的多个重点项目之一。
结合所学地理知识,简述该公路建设对云南和曼谷两地的重要意义。
(6 分)3)比较材料二中的A岛南北两侧海域的水深并分析原因。
(6 分)4)根据材料三可知,世界可耕地总面积从何时开始随人口增加呈下降趋势?按现有生产水平所需的耕地面积,从何时以后迅速增长?欲使土地匮乏的开始时间后延至 B 或C,应采取哪些措施?(10 分) 36. (26 分)(1)(4 分)亚寒带针叶林(2 分)北(2 分)(2)(8 分)差异:墨西哥城的月均温比坎昆低(2 分);年降水量比坎昆少(2分)。
(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影响因素:地形(地势、海拔)(2 分);海陆位置(2 分)。
(3)(6 分)石油资源丰富(2 分);海运便利(2 分);靠近美国(北美)的消费市场(2 分)。
(4)(8 分)调整产业结构,淘汰低能效工业;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绿色能源);发展科技,更新设备,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回收利用,倡导循环经济;加强管理与宣传,提高节能意识;植树造林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强环境系统吸收CO2的能力。
(每点2分,答对其中四点得满分8 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37. (30 分)(1)(8 分)水稻种植业(2 分)。
自然区位优势条件: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丰富,雨热同期;水稻产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每点2 分,答对2点即得4分)社会经济区位优势: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寓;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每点2 分,答对1 点即得2 分)(2)(6 分)完善交通网,优化投资环境,为两地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利于加快两地区的资源开发,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有利于加快两地旅游业的发展和合作;打通了我国西南地区(云南)的又一条出海大通道,有利于加强与东南亚的联系;促进中国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加快两地区域经济的发展。
(每点2 分,答对3 点即得6 分)(3)(6分)A 岛南侧海域比北侧海域水要深(2分)。
A岛南侧海域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处,形成海沟,所以较深;北侧海域位于亚欧板块内部,所以较浅。
(每点2 分,答对2 点即得4 分)(4)(10分)20世纪初(或1920年—1930年之间均可给分)(2分)。
20世纪50 年代(2 分)。
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作物单产量;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改善生态环境,消除环境污染,保护耕地资源;实施矿区土地复垦;合理规划,减少城市化发展过多占用耕地;依靠科技治理已退化或荒漠化的土地等。
(每点2 分,答对3 点即得6分29.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6 分)材料一:世界某区域图材料二:图中甲国常年气候宜人,花木繁茂, 赢得了“烈日下的清凉国土”的美誉。
其 渔业、 花卉、炼油、纺织、侨汇、 运输、旅游是其经济的主要发展方向。
该国是一个农业国, 农田水利工程落后。
中国与该国在农业领域的合作由来已久 , 如种茶。
但由于前期考察工作 没做到家,当地自然条件制约了项目的扩大和发展。
材料三:西洛可风, 为地中海沿岸地区的一种风, 源自撒哈拉, 会导致干燥炎热的天气。
“西洛可”一词来源于希腊语 , 意为“东南方的” ,西洛可风即指“东南风”。
备选题目(1)简述甲国的地理位置特征。
(3 分)2)分析甲国境内西部河流的特征。
( 5 分)4)评价中国茶商在甲国发展茶叶生产的条件。
(4 分)29.(1)地理位置特征:地处中低纬度,大部分位于亚热带( 1 分);非洲的西北部( 1 分);西临大西洋,北濒地中海( 1 分)(2)西部河流:该国东部有高大山脉呈东北 —— 西南走向(阿特拉斯山) ,上游坡度较大, 山脉以西以地中海气候为主, 降水集中于冬半年, 加之冬春有山地冰雪融水及丰沛的山地降水3)根据材料分析甲国享有 烈日下的清凉国土 ”美誉的原因?。
4 分)补给,故河流多东南流向西北(1 分);以外流为主(1 分);汛期在冬半年或水位季节变化大(1 分);水能资源丰富(1 分);无冰期(1 分)。
(其他言之有理也给分)(3)地形:海拔较高(1 分)洋流:沿岸寒流经过,降温减湿;(1 分)地形与光照:与地中海沿岸比,摩洛哥西部海岸夏季除了拥有丰富的光照,(1 分)更因为受阿特拉斯山的屏障,西洛可风无法到达,天气不至炎热;(1 分)(4)优点:摩洛哥国内饮茶成风,消费市场广大;农村劳动力丰富廉价;有山地丘陵地形,便于茶叶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