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编制与使用课件
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
——高效学习的路线图
山东省昌乐二中
教育观念
1.教学就是教着学生自己去学,因此要从关注老 师怎么教到关注学生怎么学:自主学习、合作 学习、探究学习,通过独立思考、倾听、表达、 质疑,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对话能力。 2.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形成的过程, 更要关注学生心智的发展,以“育人”为核心。
知 识 树
金属与 金属矿物 质 生活中常见 的化合物
水与常 见 的溶液
化学物质 的多样性
微粒 构成物质
认识 化学元素
物质 组成的表示
地球周 围 的空气
物质构成 身边的 的奥秘 化学物质
化学变化 的基本特 征
认识几种 化学反应 质量守恒 定律
物质的 化学变化
化学与能源 和资源的利用
科学探究
发展科学 探究能力 学习基本 的 实验技能
(2)深刻挖掘各种课程资源:
一类:教材、课程标准、教学参考、高考考纲、
二类:生活素材、学校文化环境、 三类:学生资源、教师知识构成甚至性格品质,等
271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
(一)编制要求
1.课程研究:
(3)打造“校本化、师本化、生本化”的特色课程
校本化—— 基于学校培养目标、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师本化—— 教师个人特色 生本化—— 每个学生特点
导学案“变脸”
1.形式: (1)由大到小 (2)探究路线图 (3)教材整合。 (用《悦读》适当拓展:熊召政《饮一口汨罗江》; 朱以撒《与庄子和屈原一起飞翔》; 阿土:走进唐朝)。 2.编制人: (1)学生科研团队 (2)教师科研团队 3.用“诗心”感悟生活,让诗歌走进生活。 快乐表达—我要做诗人
4.内容:去“习题化”——诗歌训练,诗歌欣赏,给 学生留出了充分自主赏析的空间。 送别诗: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深度思考下列问题。 • 1. (《送魏万之京》)“微霜初渡”“树色催寒” 两意象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其艺术手法和表达 效果。 • 2. (《送友人》)如果将“横”改为“矗”和“屹” 有何差异?将“绕”改为“流”如何?请简要说明 理由。 • ★(选做题)3. (《春夜别友人》)通过空间和景 色的转换来表达离情别意是本诗的一大写作特色。 诗人是如何从空间与景物的描绘中写离情别意的? 思乡怀人诗 :侧重读懂诗歌,找意象,析手法,品感 情,改散文,现情境……
(一)编制要求
4.以人为本(整合学生):
(1)关注学生学习需求:学情调查,了解学生学习需求 (2)关注学生的差异:分层设计,让所有学生学有所获;超市自 选,满足各类学生成长需求。 (3)关注学生认知规律: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 入深,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经过自主、合作、交流 解决大部分问题,体验成功喜悦,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 积极性。 (4)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设计 (5)关注学生终身发展:拒绝短视,真正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将 来;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彻底摆脱书山题海,高效学习,快 乐成长!(换种方式教学生)
直面人生
必修五教材中“生存选择”“真的猛 士”“苦难中的尊严”三个板块中的五篇 课文
请做好准备,大声诵读导学案中的句段!
对话自然
《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像山 那样思考》《我与地坛》《最后的常春藤 叶》五篇课文的整合复习
请做好准备,大声诵读导学案中的句段!
多情自古伤离别——送别诗鉴赏 《送魏万之京》《送友人》《春夜别友人》 何人不起故园情——思乡怀人诗鉴赏 《望月怀远》《长安晚秋》《商山早行》
4.集体备课,二次研讨
(2)汇聚集体智慧:主备人说完课后,备课组长和老教
师搞好补充,其他成员集思广益,精益求精,真正研究出 一个高质量的教学设计。 ①研究课程核心知识能力 ②研究确立学习目标 ③研究重、难点的突破措施
④探讨可以联系的生活热点 ⑤讨论寻求落实能力立意的途径和方法 ⑥探讨课堂如何使用导学案
“金鼓玉鞍”“烽火羽书”“斧钺刀 铩”,梧桐叶落枝折,笛声萧瑟泪落。边 塞诗,写的是建功立业的赤子情怀,是保 家卫国的豪情壮志,亦是山河沦丧的凋零 之苦和将士不尽的乡愁哀痛。请你用最真 挚的文字,想象并描绘一幅瑰丽的边塞画 卷。(28班高效科研团队提供)
奴隶
平民
下士
少士
中士
上士
少尉
中尉
上尉
少校
中校
(一)编制要求
3.联系生活(整合生活):
(1)源于生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有效学习的 基础,选取学生熟知的情景设计,激发学生兴趣, 引发学生共鸣,引导学生参与。 (2)高于生活:从琐碎、具体的生活中概括出共性 的学科理论。 (3)回归生活:用学科理论引导学生思考解决生活 问题,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品德。
学习目标的设计要求
1.分析课标,吃透教材,站在课程的角度设计 目标。要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设计。 2.学习目标的表述要明确、具体、科学、可操 作。 3.有明显的学科特色。 4.要紧紧围绕学生兴趣、认知规律设计。
3.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数 学
语 文
4.课前预习案
(4)用教研活动提升每个老师的课程研究水平 撰写研究报告 论文 课程研究报告 论坛交流 答辩提升 小课题研究 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阅读与鉴赏
表达与交流
核 心 知 “语文知识太繁杂了,学了 识 能 好多年还是不知到底学些什 力
么。有没有一种飞帚,可以 将语文梳理梳理?……”
树
发现和创新
思考和领悟
上校
少将
中将
上将
司令
军委主席
(二)编制流程
1.提前分工,明确任务 2.团队研究,形成初稿 3.印发初稿,个人演练 4.集体备课,二次研讨 5.修改完善,三次研讨 6.程序审批,完美定稿 7.研讨使用,实践验证 8.三级评价,课后优化
1.提前分工,明确任务
(1)提前计划,整体安排。 (2)新老结合,分组合作。
包级校长把关
批条印刷
8.三级评价,课后优化
• 学生对导学案的评价(年级对学生进行问卷 调查) • 备课组教师对导学案的评价 • 年级对导学案进行一月一评比 • 上完课后,教师要根据课前学生预习及课堂的 使用情况进行反思,找出优点和不足,并进行 记录,课后再进一步对导学案修正完善。电子 稿上传。
(三)编制体例
进度表
4.集体备课,二次研讨
(1)主备人,全方位说课:
第一,说出本单元的核心、重点知识及能力要求。 第二,说自习安排的具体任务和达成的目标要求; 第三,说课前培训、课堂即时培训内容; 第四,说展示什么、展示形式、由谁展示; 第五,说对教材整合的设想和课堂整体设计思路; 第六,说课堂讨论的组织; 第七,说点评和点拨引导的重点难点, 第八,说导学案的使用; 第九,预测新生成问题及点拨拓展。
(一)编制要求
5.持续创新:创新是教学的生命线,持续创新赋
予“271高效课堂”无穷魅力。 (1)导学案模块构成等形式性问题根据学生学习需要 不断调整。(8开,16开;诗歌训练,诗歌欣赏) (2)导学案资源共享,但不同的老师又有自己的创新, 根据生产生活实际不断翻新。 (3)导学案的评价以及落实方式不同班级、不同时段 及相对稳定又不断调整。(评价方式:加分,星 星月亮,游戏,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积累和整合
应用和拓展
感受和鉴赏
重 点 知 “语文知识太繁杂了,学了 识 能 好多年还是不知到底学些什 力
么。有没有一种飞帚,可以 将语文梳理梳理?……”
树
自然类 实用类文本阅读
社会科学
诗词阅读
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
古诗文阅读
名言名句
语言应用
开头
作文
句子 积累与运语言
初 中 化 学
化学与 社会发展
常见的化 学 合成材料 化学物质 与健康
保护好 我们的环 境
思想政治 课的能力
学 识记 科 自学 思维 理解 运用 注意想 创新表述 能 象观察 力
一 般 能 力
(一)编制要求
2.课程整合:(整合教材)
(1)一节课的整合:针对一个课题,纵向整 合课程资源,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思路。 (2)单元内整合(单元中观设计)。 (3)模块内整合 (4)模块间整合。 (5)学科间 (尤其是政治学科和信息技术 的整合意义重大)
• 环节设置:教材助读、自主梳理、自学检测、我的疑问等。 • 编制要求:按照教材先后顺序进行设计;既要引导学生理清 脉络又要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注意引导性(如阅读教材…, 找出…思考…) • 形式多样:填空(不宜太多)、问题导学、表格、排序列等 方式皆可,也可提示学生去查阅相关材料等。 • 适度适量适合:助读设计要明确、具体,偏重基础,难度 适中,要让大部分学生在此引导下,顺利完成本课的预习。 • 结果高效:要注意针对性、层次性和启发性、思考性,既 不能完全套用教材,循着教材记“流水帐”;又不能难度 太大,让学生难以着手预习。
主要包括以下五部分: 1.导学案信息和评价区 2.学习目标 3.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4.课前预习案 5.课内探究案 6.课后训练案
1.271导学案信息和评价区
2.学习目标
——高效课堂的 “方向盘”
1.提前制定目标 2.课前板书目标
3.上课解读目标
4.课中围绕目标 5.课毕回扣目标 6.课后检测目标
“271”导学案是什么:
“271”导学案是课堂的路线图,是依据新课标,针对学 生学情,为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习任 务而设计的辅助学习方案。 学习工具:路线图:指明学生学习的程序 记录工具:记录显示学习过程,学生可以直接在上面 读、写、画、练 评价工具:成为反馈工具,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教师 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档案夹:最终评价学习的依据,学生成长的信息依据。 作用: 一是导学;二是导教;三是导评
4.集体备课,二次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