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自然灾害的措施【学校预防自然灾害工作措施】1、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各班要结合本地和本学校的实际情况,认真落实安全教育任务,通过多种形式,创造性地开展自然灾害防范和救助知识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避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救助能力。
各班要在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科教学中渗透公共安全教育内容,采取班会、队会、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参观和演练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公共安全知识,通过游戏、模拟、活动、体验等主题教育活动和丰富的校园文化等方式来开展安全教育。
同时要积极协助公安消防、交通、治安、卫生、地震等部门,以及与家庭、社会各方面共同开展形式多样的公共安全教育活动。
2、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学校要做好校舍等基础设施排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确保安全。
学校对各种设施设备的使用维护情况、学生安全教育情况、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和落实情况等进行全方位的排查整治。
3、加强自然灾害预警工作。
学校要确保能在第一时间收到气象、地质灾害等预警信息。
各班要密切关注网上信息,及时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加强舆论引导,防止谣传误传引发师生恐慌情绪,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
4、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安全演练工作。
汶川地震灾区的实践证明,坚持开展应急演练,是科学处置突发事件,减少师生伤亡的有效措施。
要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今后学校每学期至少要开展一次模拟应急疏散演习,并且要坚持不懈,形成制度,养成习惯,确保一旦发生紧急情况,预案能迅速启动,按照应急预案的程序紧急疏散。
5、强化责任,严格执行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各班要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和自然灾害预防工作,要按照学校安全工作“专人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落实安全责任,决不允许出现任何死角。
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必须立即上报,并及时上报处理进展情况。
各班要在放暑假前将安全稳定排查情况上报学校保卫股。
凡隐瞒不报、漏报缓报,要视情节轻重和事故后果对有关责任人严肃处理。
1、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各班要结合本地和本学校的实际情况,认真落实安全教育任务,通过多种形式,创造性地开展自然灾害防范和救助知识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避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救助能力。
各班要在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科教学中渗透公共安全教育内容,采取班会、队会、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参观和演练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公共安全知识,通过游戏、模拟、活动、体验等主题教育活动和丰富的校园文化等方式来开展安全教育。
同时要积极协助公安消防、交通、治安、卫生、地震等部门,以及与家庭、社会各方面共同开展形式多样的公共安全教育活动。
2、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学校要做好校舍等基础设施排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确保安全。
学校对各种设施设备的使用维护情况、学生安全教育情况、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和落实情况等进行全方位的排查整治。
3、加强自然灾害预警工作。
学校要确保能在第一时间收到气象、地质灾害等预警信息。
各班要密切关注网上信息,及时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加强舆论引导,防止谣传误传引发师生恐慌情绪,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
4、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安全演练工作。
汶川地震灾区的实践证明,坚持开展应急演练,是科学处置突发事件,减少师生伤亡的有效措施。
要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今后学校每学期至少要开展一次模拟应急疏散演习,并且要坚持不懈,形成制度,养成习惯,确保一旦发生紧急情况,预案能迅速启动,按照应急预案的程序紧急疏散。
5、强化责任,严格执行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各班要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和自然灾害预防工作,要按照学校安全工作“专人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落实安全责任,决不允许出现任何死角。
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必须立即上报,并及时上报处理进展情况。
各班要在放暑假前将安全稳定排查情况上报学校保卫股。
凡隐瞒不报、漏报缓报,要视情节轻重和事故后果对有关责任人严肃处理。
一、滑坡、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地沟谷中由洪水引发的携带大量泥沙、石块的洪流。
泥石流常与山洪相伴,其来势凶猛,在很短时间里,大量泥石横冲直撞,冲出沟外,并在沟口堆积起来。
泥石流来势凶猛,而且经常与山体崩塌相伴相随,冲毁道路,堵塞河道,甚至淤埋村庄、城镇,对农田和道路、桥梁及其他建筑物破坏性极大,给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带来极大危害。
泥石流预防措施:划分泥石流的危险区、潜在危险区或进行泥石流灾害敏感度分区;加强水文、气象的预报工作,特别是对小范围的局部暴雨的预报。
随时注意灾害预警预报,选好躲避路线,避免到时措手不及。
应急要点:发现有泥石流迹象,应立即观察地形,跑至沟谷两侧山坡或向高地跑。
逃生时,要抛弃一切影响奔跑速度的物品。
不要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
不要停留在低洼地方,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
泥石流发生前的迹象: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并夹有较多柴草、树枝;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并有轻微震动感等。
去山地户外游玩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凸岸。
切忌在沟道处或沟内的低平处找寻宿营棚。
当遇到长时间降雨或暴雨时,应警惕泥石流的发生。
二、山火山火,又称林火、植被大火、草原大火或者灌木大火,是一种发生在林野难以控制的火情。
通常是由闪电引起的。
其他一些常见的原因有人类的粗心大意和故意纵火。
山火的发生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可燃物,而山火发生的火源很充足,乔木、灌木、草本、枯枝落叶等都是产生山火的可燃物,而且非常丰富,这也是森林火灾造成重大损失的必要条件。
二就是氧气,燃烧物必须有氧气的存在才能燃烧,氧气是可燃物的助燃气体,如果没有氧气,那么可燃物就不能燃烧,山火也就不会发生。
三就是达到可燃物燃点的温度。
一定的温度可使氧活化并促使可燃物产生大量可燃性气体。
当外界对可燃物进行加温时,大量水蒸气蒸发,温度上升,出现大量可燃性气体,达到开始着火的温度时,称为燃点。
而温度到达燃点后不需要外界火源就可引起燃烧。
当这些条件都具备的时候山火就会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山火一旦发生就极容易造成重大损失,包括生命和财产安全都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公司应积极配合地方责任部门做好消防安全检查工作。
防火期内,禁止野外用火;因特殊情况需要用火的,必须严格遵守以下规定:1、严禁野外私自用火。
因施工需要,涉及在树丛、草场、灌木中进行动火作业的必须按规定办理动火安全许可证,要有专人负责,事先开好防火隔离带,准备扑火工具,有组织地在三级风以下的天气用火,严防失火。
2、各种机动车辆,必须安设防火装置,并采取其他有效措施,严防漏火、喷火和机车闸瓦脱落引起火灾。
3、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开展消防知识培训和演练,保证人员具备灭火和逃生技能。
4、做好高温天气监测预报工作,特别要做好高火险天气预报工作。
可通过手机短信、广播通知或关注网络、电视部门等相关媒体的高温预警信息。
山火逃生急救措施:一旦发现被林火围困或袭击,要果断决策,迅速选择突围和避火路线,采取正确的避火方法,避免发生伤亡事故。
在较开阔的平坦地,可以以河流、小溪、道路为依托,使用点火器点迎面火,使新火头向大火头方向逆风蔓延,阻挡火锋解围。
请注意在控制线另侧一定要有巡护人员,以防飞火产生新火点。
1、点火解围在无河流、小溪、道路为依托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使用点火器点顺风火,扑火队员跟火进入火烧迹地避火,并用手扒出地下湿土,紧贴湿土呼吸或用湿手巾捂住口鼻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2、强行顶风冲越火线当点火或其他条件不具备时,切忌顺风跑,要选择已经过火或杂草稀疏,地势平坦的地段,用衣服蒙住头部,快速逆风冲越火线,进入火烧迹地即可安全脱险。
3、卧倒避烟(火)在点火解围来不及,就近有河流(河沟)、无植被或植被稀少的迎风平坦地段时,用水浸湿衣服蒙住头部,两手放在胸部,卧倒避烟(火)。
卧倒避烟(火)时,为防止烟雾呛昏窒息,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扒个土坑,紧贴湿土呼吸,可避免烟害。
4、快速转移发现大火袭来,人力无法控制时,只要时间允许,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避免发生伤亡。
三、暴风雪暴风雪是伴随寒潮或冷空气侵袭而产生的。
目前人类虽尚无法控制,但是减轻或避免它造成的危害还是可以实现的。
其预防措施包括:1、按照职责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准备工作。
2、行人注意防寒防滑,小心驾驶,车辆应当采取防滑措施。
3、加固棚架等易被雪压的临时搭建物,加固现场脚手架,保证现场脚手架、塔吊、升降机等设备的安全状态。
4、必要时停业,减少不必要的户外活动;安排合理的人员值班。
5、水源根据气温不同采取不同处理办法。
6、停电4小时以上必须把管线内的水放净,对于不能把水放净的管线要用压风机进行彻底吹扫,以确保管线不冻堵。
7、对场区停工后及时进行断电,防止发生漏电和及引起火灾。
四、雷击雷电能够对物体、建筑物、设施、人破坏或损坏,破坏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1、塔吊、脚手架必须要良好的接地。
施工现场需要考虑防直击雷的部位首先是塔式起重机、缆机等高大机械设备及钢脚手架、在建工程金属结构等高架设施。
塔吊,脚手架必须要良好的接地,以防施工期间遭受雷击。
2、施工人员应掌握避雷的方法和技巧。
为了减少施工现场雷击事件的发生,各施工单位和有关部门应当完善相关制度,施工现场应指定防雷安全负责人,开展防雷安全的日常管理工作。
施工现场的防雷装置宜向有资质的防雷检测机构申请检测,切实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3、广泛开展防雷减灾安全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和培训,使工地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的防雷意识得到增强,自救互救能力得到提高。
必须对施工人员进行防雷知识培训,加强被雷击后基本救护和自救知识的培训,增强救护和自救能力,减少伤亡事故。
4、雷雨来临时应停止室外作业。
派专人密切关注当地气象台的天气预报,明确本地是否有雷雨天气。
当雷雨天气来临时施工单位要迅速撤离易受雷击的危险地带的施工人员,停止一切室外作业。
5、制定和完善应急防范措施和处置预案。
制定和完善施工现场在雷电恶劣天气下的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
要给现场施工人员配备或指定防雷装置完善的紧急避雷场所,保障人员撤离后的人身安全。
6、尽量不要拨打、接听电话,或使用电话上网,应拔掉电源和电话线及电视天线等可能将雷击引入的金属导线。
7、不要在水边和洼地停留,切勿站在楼顶、山顶、或接近其他易导电的物体,应迅速到干燥的室内避雨,如找不到房子应就近到山间或山岩下避雨。
8、不要拿着金属物品在雷雨中停留,随身所带的金属物品应放在5m外的地方;在雷雨中不宜打伞,也不宜将羽毛球拍等扛在肩上。
9、遇雷雨天气时,不要站着,应蹲下降低高度,同时两脚并拢减少跨步电压带来的危害。
10、不要站在大树下,不能用手摸扶大树,因为这时潮湿的树干已变成了一个引雷装置,再好离大树5m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