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题活动《可爱的蚂蚁》

主题活动《可爱的蚂蚁》

主题活动:《可爱的蚂蚁》设计学校: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实施年级:小学四年级指导教师:李大成一、主题确定:昆虫是小学生最喜欢、最熟悉不过的了。

夏天刚过,学生们与各种昆虫一起嬉戏的情景还记忆犹新。

而且刚好语文课中前面有一个单元是观察方面的课文,让学生观察动植物写观察日记。

在今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开始,当学生谈论暑假印象最深、最有意思的事时,说到最多的就是逗玩昆虫,特别是有一位同学讲自己在暑假与几位伙伴玩蚂蚁非常有趣,大家顿时异常兴奋起来,纷纷谈论与蚂蚁有关的趣事。

于是有位学生提议我们何不做一个蚂蚁的综合实践活动呢?马上得到了同学们的附和。

最后在我的建议下,共同讨论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可爱的蚂蚁,就这样以《可爱的蚂蚁》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从同学们最熟悉、最喜欢的生活经历中产生了。

二、活动目的:知识目标:1﹑在三年级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借用工具进行细致观察事物和写观察日记的方法;2﹑学生通过亲自实践,了解蚂蚁这种昆虫的生活状况,包括外部特征、之间的交流方式、巢穴、搬运和吃食物等。

3﹑知道用“采访”的方法进行调查的基本知识,亲历这种综合实践活动基本学习方式的全过程。

能力目标:1、能使用放大镜等工具来观察事物的细小部分,并初步会进行现场记录和写几篇观察日记;2、能熟练地根据课题制定行之有效的活动计划,并能主动、积极地按计划实施。

3、能使用采访方法做简单的采访,并能做简单的总结交流,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了解蚂蚁,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强烈意识;2、以小组合作为主要活动方式,进一步感受团队合作的乐趣和必要性,在发展个性的同时注重同伴之间的合作;3、进一步增强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三、时间安排:1、确定主题、分解课题、分组,三课时左右。

2、制定交流、修改小组活动方案,三课时左右。

3、各小组实践活动半个月。

4、中期进行实践情况交流和反思,四课时左右。

5、采访方法的学习与实践,三课时左右6、资料整理、成果展示与评价,四课时左右。

四、活动过程:第一阶段准备(一)确立主题,分解课题:【教学预设】1、说说在暑假里的快乐事,夏天昆虫很多,谈谈你和昆虫之间有趣的事。

2、在班上做一个快速调查,统计出与哪种昆虫接触的最多,从而确定出主题(这里可以根据调查情况选定最多的那一种,不一定是蚂蚁)3、师生共同商定一个好听的主题名(同学们共同认可而又合理的就可以)。

4、全班针对主题提出最想知道的问题罗列出来,进行分类定名。

【教学实情】学生们开始谈论了许多暑假中快乐的事,经老师提示说说和昆虫之间的事后,同学们顿时引出了话茬子,纷纷抢着说自己看昆虫、玩昆虫,甚至有学生说还养了昆虫,大家越说越兴奋。

这时有学生提议我们就来做一个关于昆虫的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马上都附和。

老师这时提醒学生昆虫很多,都去研究很不好做,怎么办?学生有的说选一个自己最想研究的,有的说要不统计一下看大家最想研究的是哪种。

最后大家选了进行全班现场调查,采用先由个别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昆虫其他同学举手的统计方式,最终是研究“蚂蚁”的居多。

老师当宣布就以蚂蚁为题时,有些同学提出了意见:我不喜欢蚂蚁,能不能换成其他昆虫呢?老师说当然可以,不过最好找到合作伙伴一同研究。

就这样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形成了以蚂蚁为主兼顾其他昆虫的局面。

接着老师组织学生开动脑筋,征集最好听的以“蚂蚁”为内容的主题名,最终大家一致同意用“可爱的蚂蚁”为名。

老师让少数选择其他昆虫的同学坐在一起,大家帮忙也定了主题名。

在分解课题时,老师让那部分少数学生先参与“可爱的蚂蚁”主题的提问、分类、定课题名,然后参照做法给自己的主题分课题。

“可爱的蚂蚁”经过大家的热烈讨论,定出了“养蚂蚁、观察蚂蚁、画蚂蚁、做蚂蚁”这4个课题。

(二)分实践小组,讨论制定方案【教学预设】1、为了便于研究,同学们找自己觉得可以一起研究的更有效的同学一组。

先思考再组成小组。

3、帮助学生把大组进行再次合理分组之后,各自选小组组长,做好分工,定组规。

4、各小组讨论制定方案,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教师建议:①制定的计划尽量实用,标准是:谁拿了这个计划都知道如何去做就是计划合理实用;②为了调查其他同学对蚂蚁的了解,可以采取“采访”这种调查方式;③可参考老师的计划样表进行制定。

【教学实情】学生在自由组成小组时,有些同学反映玩得好的组在了一起,还有的组人数很多,有的小组人数适中,有的组人数较少。

老师针对这种情况和学生一起用了两节课进行专门的再分组,把大的组又分成了一些小组,并对各个小组提出了展开竞赛,在班上设立了各种奖项,这样各个小组顿时积极起来。

各个小组自己用自己的方式选定了组长,并商定了组规,分了工。

在制定方案时,学生参照老师的样表,在老师的强调下各组拟定了各具特色的计划,而且较以前更为具体实用。

有些组考虑到采用“采访”的方式进行一些调查。

于是老师就引导全班学生进行了关于“采访”基本方法的教学,为实践打好了良好的基础。

(二)交流、修改、整理活动方案【教学预设】1、针对活动课题,制定简单活动计划,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办事,让学生学会筹划活动。

2、分组交流活动方案,相互评价,教师提出修改意见。

3、修改完善活动方案。

【教学实情】在这一环节老师重点引导学生探讨了如何将计划制定的更为实用,其中还重点指导学生拟定采访计划,采取了全班展示共同讨论的办法,用了两课时的时间。

第二阶段实践(一)学生带上方案,深入实际,进行实践活动【教学预设】1、老师带领学生在学校里找到蚂蚁进行观察,并引导学生借用放大镜来细致观察细小地方,要求随时作好记录。

2、学生课外分小组开展活动,从养蚂蚁观察蚂蚁画蚂蚁做蚂蚁,在激励机制的刺激下,学生能在课外实践做到非常积极主动,按计划完成实践过程。

【教学实情】老师带领学生在校园内找蚂蚁,学生非常兴奋和积极,每个小组合作的很好。

老师先集中学生在一起探讨了用放大镜做观察的方法,这样提醒了学生在观察时可以借助工具来对细小的地方做特别的观察,应从整体外形到基本构造来进行,并把观察到的内容随时记录下来。

同学们探讨时非常积极,很多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找了出来。

后来各个小组分头进行自主观察,而且捉了放在瓶子里准备喂养。

学生们一丝不苟的做法,真是让老师感到欣慰。

(二)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进行了相应的跟踪指导【教学预设】教师根据学生实践情况,及时开展中期实践交流、专门的方法指导以及进行及时的反思,促进学生善于思考、克服困难,努力完成任务。

【教学实情】1、用了一课时的时间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细致观察和写观察记录与日记,仍然采取共同探讨的方式,学生们对这些有不少的见解,总结出了许多实用方法。

观察日记的写法①题目。

在第一行写。

连续观察可在每段日期前再加一小标题。

②题目下写学校及年级,空一格写作者姓名。

如果在自己日记本上写,可省去。

③第三行写明日记的时间:即:×年×月×日,星期×,最好把天气情况稍带说明。

④正文。

如查正文要写的内容比较多,可以象写其它文章一样,分成几个小段来写。

把观察到的情况如实写下来,并加入自己的想法;⑤可在文末用括号注明指导教师姓名,也可不写。

例文:水种植物——水仙观察日记11月26日星期五晴今天,秋高气爽、天高云淡。

早晨我很早就来到学校看看水仙有什么变化。

来到教室,发现水仙像换了个人似的,昂首挺胸地朝南立着。

我赶快量一量,哇,今天的小芽平均比昨天长了5毫米,我喜出望外,连午饭也比原来多吃一倍呢!指导教师:杨老师11月27日星期六晴今天是双休日,早晨我起来完了点,但却看见水仙早就醒了,正在晒太阳。

我懒洋洋地走到阳台,翻了翻水仙的嫩芽,也没什么变化,突然,我发现最大的那棵水仙的靠近根的枝上又长出了一个大约半厘米的小芽,由于太高兴了吧1只听吱得一声,我一看,轻轻拍拍胸脯说:“还好没折断”。

2、针对有小组采取“采访”的方法进行调查,老师专门用了两课时的时间,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采访方法(见后面的实践方法指导课:我们做采访)3、分小组和个人进行活动反思,实践中共让学生个人进行了两次反思,小组做了一次反思。

同学们都很认真,很诚恳地总结了自己好的做法与需改进的方面。

特别是小组中采取了自设奖项共同评价的方式,很好地调动了每位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4、在实践中也发现有小组计划很单一,导致组员不愿实践,老师和这些小组一起进行了具体探讨,做了更为丰富的实践。

如画蚂蚁,就是每人画一只,而且组员不会画,导致兴趣不高,于是老师建议去采访美术老师,请教画法,还可以小组共同完成一幅作品,把制作的蚂蚁也用上。

这样不仅丰富了实践形式,更调动了组员主动去实践。

5、老师深入小组了解学生实践中的困难,和同学们一起分析原因,探讨解决的办法。

如有小组组员不去实践,通过分析原因发现计划不实际,没法实践,及时改变了方案。

6、每次课采用竞赛的方式,为表现好的小组奖励“进步星”,很好地激起了小组之间的竞争,增强了团队内的合作,效果很明显。

7、老师抽时间和一些小组一起参与实践,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实践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大胆去实践。

通过这一系列的指导,学生们真的融入了实践中,积极性和主动性越来越高,时不时有什么问题在交流时展开了激烈地讨论。

虽然学生没能对一些昆虫有很深入的了解,但在亲历这些活动中培养了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意识,提高了实践能力,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更好的办法去解决。

第三阶段总结(一)整理实践资料【教学预设】1、整理实践资料,准备交流形式。

2、各研究小组汇报研究情况,其它人员可以提出疑问或建议,请研究小组解答和完善。

3、研究相同问题的小组在一起汇总调查结果,达成共识。

4、对本次研究的主题进行最后整合,得出最后结论,完善自已的成长记录袋。

【教学实情】老师按照教学预设进行了实施,很多小组在整理资料时注重了对实践过程的总结,并写了实践体会。

这一环节老师看到学生各有自己一套方法,即使不一定好,但是毕竟是自己想的办法,又何况是四年级学生,对于到底如何更科学地整理资料,有待以后专门进行指导,于是采取了完全放手的做法,给予学生进行创新的机会。

每个小组都把将进行的成果展示作为了准备重点,纷纷商定具有特色的展示方法并忙着精心设计,个个忙得不亦乐乎。

(二)成果展示与评价【教学预设】采取小组之间进行挑战赛的形式,增加展示的激烈性,并让学生自己制定评价标准,给各小组的表现打分。

【教学实情】实际课堂按小组挑战赛的形式进行的非常激烈,小组间不甘示弱,如有两个小组在挑战时,一个组展示了制作的各种蚂蚁模型,有纸折的、橡皮泥做的、用塑料管等材料编制的、泡沫板削成的,甚至用泥巴雕刻的,各式各样十分丰富。

而另一个小组也展示了本组的特色:画了三幅蚂蚁活动的画,内容丰富,形状特别,而且展示了他们收集的各种蚂蚁的实际和卡通图片,更甚的是他们还自己设计了一些各式各样的蚂蚁卡通画,同样赢得了全班同学的高度评价,得到的分数刚好持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