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卷第1期2006年2月天津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oFTIANJINUNIVERSITYoFTECHNOLoGYV01.22No.1Feb.2006
文章编号:1673一095x(2006)01—0019-04
茈系颜料的制备方法研究
李梅彤1’2,张天永1,李绍武2
(1.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精细化工系,天津300072;2.天津理工大学理工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天津300191)
摘要:本文以3,4,9,10一花四甲酸二酐和一甲胺为原料,以脂肪醇催化制备芤系颜料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反应时
间、温度、介质、物料比、催化剂等因素对颜料收率、色光、色力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使c.I.颜料红179粗品的收率达到了98.56%.
关键词:3,4,9,10一茈四甲酸二酐;茈;颜料红179中图分类号:06文献标识码:A
Studyonperylenepigmentpreparationmethod
LIMei.ton91”,ZHANGTian.yon91,LIShao—wu2
(1.SchoolofChemicalEngineeringandTechnology,TialljinUniversity,Tianjin300072,China;2.TianjinTechnologicalGroupLimitedCompany,TianjinUniversityofTechnology,Tianjin300191,China)
Abstract:C.I.pigmemred179wassynthesizedbycondensing3,4,9,10—perylenetetracarboxylicdianhydride讷thmethyla—mine.Moreover,thei耐1uenceofthereactingfactors,suchastime、temperature、medium、materialsratio、catalystetconthe
yield,shade,tinctorialstren殍hofC.I.p培mentred179werestudied.ThefinaldefinedfactorsmaketheyieldofC.I.pig-mentred179cmdeupto98.56%.
Keywords:3,4,9,10一perylenetetracarboxylicdianhydride;perylene;pigIIlentredl79
1菲系颜料的合成概述
红色至褐色的菲系颜料是一类高性能有机颜
料,具有极高的耐有机溶剂性和热稳定性,优异的耐
光牢度、耐气候牢度、耐渗色性、以及优异的耐迁移牢度等高性能.被广泛的应用于高档的工业涂料,如
汽车原始面漆和修补漆以及高档塑料,如乙烯基聚合物、聚乙稀、聚丙烯以及纤维塑料的着色应用.
茈颜料几乎全部是茈一3,4,9,10一四甲酰二亚
胺的N一和N7一位置进行取代,见结构式1:
0§LJR——N℃0d
结构式1R
收稿日期:2005旬6_22.基金项目:天津市攻关培育基金(033103611).第一作者:李梅彤(1972一),男,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式中:R代表H、cH,或者取代的苯环,苯环上的取代
基包括甲基、甲氧基、乙氧基….
茈系颜料是以M.Kardos旧。的合成方法为基础,
不断改进而来的.在众多的合成方法中,最主要的是
以3,4,9,10-花四甲酸二酐(PrllCA)为主要原料,与不同胺类化合物进行缩合.茈系颜料的合成按其缩
合的反应介质不同可分为直接法旧j、水介质法HJ、有
机溶剂介质法∞1.C.I.颜料红179是重要茈系颜料,有两条合成路线‘6。7J:一是由3,4,9,10.茈四甲酸二
酐与一甲胺缩合反应;二是由茈四甲酰二亚胺与氯
甲烷(或对甲苯磺酸甲酯)甲基化反应完成.
2实验方法
2.1试剂3,4,9,10一茈四甲酸二酐(卵CA)工业级,天津理
工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中间体;氢氧化钾,一甲胺
水溶液,聚乙二醇,硫酸,盐酸,氢氧化钠为工业品.
万方数据-20・天津理工大学学报第22卷第1期
结构式3
2.2合成步骤
将39.2g3,4,9,10一茈四甲酸二酐(P11CA)、
22.5g氢氧化钾与450g冰水,在O~2℃搅拌45
min,用硫酸调整pH为5.5~5.8,加入38.75g40%
一甲胺水溶液(O.5m01),1.6g聚乙二醇200,在第1
步温度0~2℃搅拌保温30min,用60min缓慢升温
至第2步温度80~82℃,保温2h,用30min再次升
温至第3步温度140~142℃,O.4—0.5MPa下保温
搅拌4h,保温毕.降温至90℃以下,过滤水洗至中
性.将滤饼加入到1000g水中打浆,再加入约62.5g盐酸(32%)调此pH值至1.5—2.o,加热至沸腾,保
持45min,降温至60℃,过滤、水洗至无酸.再将滤饼
加入到1000g水中打浆,加入56g氢氧化钠(50%)
加热至沸腾,保持15min,降温至60℃,过滤、水洗至
无碱.80℃干燥,得到41.2g颜料红179的粗品颜
料,收率98.5%.改变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物料配比、催化剂及用量,研究工艺条件对反应的影响.
3结果与讨论
以3,4,9,10一菲四甲酸二酐与一甲胺水溶液为原料合成C.I.颜料红179的反应方程见结构式4:
羚袋咀m涮c
结构式4
胺类化合物进攻3,4,9,10一‘菲四甲酸二酐的反
应机理见结构式5:
3.1适宜反应温度的确定
按照2.2的合成方法,在第2步和第3步反应温度确定的情况下,分别在第1步反应温度0~5℃、
10~15℃、20~25℃、30~35℃条件下进行反应实在第1步和第3步反应温度确定的情况下,分别
在第2步反应温度60~65℃、70~75℃、80~85℃、
90~95℃条件下进行反应实验结果见表2:
在第1步和第2步反应温度确定的情况下,分别
在第3步反应温度110~115℃、120~125℃、130~
135℃、140~145℃条件下进行反应实验结果见表
3.第2步温度控制在80—82℃,保温2h.第3步温
度控制在140—142℃,保温4h.
表l第1步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Tab.1Theinnuenceoftemperature
第1步温度控制在0~2℃,保温0.5h,第3步
温度控制在140~142℃,保温4h.
表3第3步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Tab.3Theinnuence0ftemperature礴
磁一黧
8瓣工
-构
马荆
≯8
辫
万方数据2006年2月李梅彤,等:茈系颜料的制备方法研究・21・
第1步温度控制在o~2cc,保温0.5h.第2步温度控制在80~82℃,保温2h.
由表1~表3中可以看出,3,4,9,10一茈四甲酸
二酐与甲胺反应生成茈一3,4,9,10一四羧酸一二一
(甲酰胺)的二甲基胺盐的第一步反应温度在0—5℃
范围内,收率较高.反应在高于5℃下进行,都使收率
有所下降,而且色力降低,色光偏蓝,透明度较差.
二一(甲基胺)盐向N,N7一二甲基一3,4,9,10一茈四甲二酰亚胺的转化需在较高温度下进行.温度
过低,有未转化的二一(甲基胺)盐,收率降低,色光
偏暗,强度低.由表中可看出,3步反应温度越高收率
越高.但此步反应,为了避免甲胺的损失,须在密闭的
压热釜中进行.提高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将随之大幅
提高.因此,较适宜的反应温度为140~145℃,压力
0.4—0.5MPa.
3.2适宜反应时间的确定
分别选取1—5h的时问进行反应,结果见表4:
表4不同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Tab.4Theinnuenceofreactingtime
从表4可以看出,在反应温度、压力恒定情况下,
反应时间在1—3h时收率偏低,随着时问延长,收率
升高.但超过4h后收率反而下降,反应温度在4h时
收率最高.
3.3催化剂种类及用量对反应收率的影响分别向反应中加入吡啶、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
铵、聚乙二醇200、聚乙二醇400各1.6g进行实验,
结果见表5:
表5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Tab.5Theinnuenceofcatalyst
从表5可以看出,无论是使用季铵盐类的相转移
催化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还是叔胺类的相转移催化剂吡啶,以及链状的聚醚类相转移催化剂聚乙二醇200和聚乙二醇400,产品的收率变化不大,季铵盐类的和叔胺类相转移催化剂比聚醚类的相转移催
化剂催化效果要好一些.但是聚醚类的相转移催化剂
价廉、易得、使用方便、废液易处理.所以使用聚乙二醇200为最佳反应催化剂.在使用聚乙二醇200和聚
乙二醇400时,产品的收率最高.但是使用聚乙二醇
400,由于价格偏高,成本上升,不经济.所以使用聚乙
二醇200为最佳反应催化剂.
在反应中使用聚乙二醇200为反应催化剂,分别
采用1.0g、1.2g、1.4g、1.6g、1.8g、2.0g进行实
验,结果见表6:
表6不同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Tab.6TheinnuenceofthequaUtyofcatalyst
从表6可以看出,催化剂用量为1.6g时,产品的收率最高.随着用量的增加,收率有所下降,颜料化
后的产品偏暗,说明可能伴随着更多的副反应.故反
应的催化剂用量在1.6g最为适宜.
3.4适宜反应原料配比的确定
在保持其它反应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分别以不同
的3,4,9,10一茈四甲酸二酐与一甲胺摩尔比1:2、1:
3、1:4、1:5、1:6、l:7、1:8、1:12进行实验,见表7:
表7物料配比对反应产物的影晌
Tab.7TheinnuenceofmaterialratiO
由表7可以看出,甲胺是过量的,3,4,9,10—j芭
四甲酸二酐可以投放干品,也可以投放湿滤饼.每
m01的3,4,9,10一芄四甲酸二酐应加入4~6
m01的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