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图形的认识
教学
重、难点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学生对立体图形特点的探索和感受。
教学过程
一、学生玩自己的立体图形
今天,同学们带来了好多形状的物体呀,想玩一玩你们手中的物体吗?现在把自己带来的物体玩一玩(要求:摸摸、看看、推推等)
(让学生对物体建立一定的表象,为后面的分类教学奠定基础)
2、摸――感知正方体方法同上
3、圆柱和球老师可放手让学生去完成。
圆柱老师可让学生说名称,再去研究特点。
球可让学生自己完成说特点、取名的过程。再由教师抽象、板书帖图
四、揭示课题
刚才我们学习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一些特点,这些物体都是立体图形
揭题板书:认识立体图形(齐读)
五、教师说图形、学生拿图形
课题:认识立体图形(总第2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初审(学科组长)
韩艳
终审(挂点领导)
周忠教学Biblioteka 标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图形、弄清物体的形状。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拿出一个图形就联系生活想想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是这些形状的?
六、闭上眼睛想一想这些图形
老师说学生想
七、摸东西的游戏(教师准备各种立体图形让学生摸说名称)
八、全课总结
个性思考
学生容易把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混淆,要多用实物进行教学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会辨认这几种图形、弄清物体的形状。
1、摸――感知长方体
师:从你带来的物体中拿出一个象这样形状的物体。(摸一摸边摸边说、玩一玩)
师:抽生说自己的感觉,你觉得这个物体是怎么样的?(从形状上)
生:滑滑的
生:平平的
师:学生说教师引导(板书)
孩子们你们摸到的滑滑的、平平的就是这个物体的面,数一数这个物体有几个面呢?引导学生一起来感知。
师:从样子上看是怎么样的?
生:就是这样分的,不改
师:请你们两个站一旁边看看,好吗?
生:好
师:对于他的分法你们同意吗?
生:不同意(部分学生)
师:再请一个同学上来,把你的想法摆一摆(上台后学生把大的长方体和小的长方体放在一起)
师:为什么?
生3:他们的样子是一样的
师:问前两个学生,现在台上的物体分成了五类,刚才你们分成了六类
你们认为哪种好些呢?
二、分类
师:猜一猜口袋里装的是什么?(请两个小朋友说一说)
生:口袋里装的是玩具
师:有丰富的想象力
生:我猜装的是很多的图形
师:不仅有想象力并能联系我们的课堂去想,真不错。
师:口袋里究竟装的是什么?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媒体一个一个出示主题图上的图形)你认识这些物体吗?
师:这是——
生:学生一起说(积木、粉笔盒、魔方、三棱柱、乒乓球等)
生:有一个说现在的好,有一个说我还是认为我刚才的好
师:请你们回座位,我们接下为继续学习。等学习后看看你的想法是否会改变。
(对于这个学生的观点老师可以不否定,也不用再用时间在这儿讨论分法是否正确,等进一步学习后再来看看学生是否会改变自己的想法)
师:请学生下台(注:三棱柱认识后可拿走不作进一步学习)
三、探索特点、揭示名称、抽象图形、帖出图形
教师拿出一个圆形和这个物体比一比,引导学生说是长长方方的
然后板书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师:揭示名称(看课件)
生活中象积木、鞋盒儿、牛奶盒和你们刚才摸的物体都有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我们给它们取个名叫长方体。
师:我们把它们画下来是这样的(老师展示并贴出图形)齐读:长方体
(认识物体的过程就是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师:师出示各种实物图形提问: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吗?
生:同桌讨论分法,并说一说
师:抽生上台分一分(两个不同方的孩子)
展示分法:学生把正方体的分成一类把球分成一类把圆柱分成一类把三棱柱分成一类然后把一个大的鞋盒和其它的长方体分开了
师:确定这样分吗?你们俩意见一致。
生:是的
师:再观察一下,还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