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治班用心浇灌当班主任的这些年,我一贯把“良好习惯的培养”放在重中之重,而这一点离不开“从严治班,用心浇灌”。
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我力图营造一个严而不死,活而不乱的班级氛围。
要达此目标,“从严治班”是根本,“方式方法”决定成败。
以下我仅从一个“严”字说说自己在学生管理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严不失理——以理服人十指伸长有长短!一个班的学生性格各异,总不乏违纪现象发生。
所以,每当出现这种现象时,我会首先及时了解情况,分清对错和利害关系,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来教育。
记得开学的第一天,曾天宇在课堂上几次三番拉着前面的同学炫耀他假期在玩什么游戏,什么游戏最好玩。
考虑到刚开学,学生的心思还没有收回来属于正常情况,我就利用下课的时间找他谈话,希望他能多向身边优秀的同学看齐,把心思放到学习上来,他当时有一定的悔意。
也确实好了几天,可是,在周五的午休时间,又听到有同学反映:曾天宇正坐到别人的床上去切磋闯关技巧。
我再一次与他沟通,还给他的家长反馈了一下孩子的情况,并请家长配合。
可是没好两天,又听到同学反映:曾天宇又扯着同学们在聊游戏的事。
俗话说得好“事不过三”。
这一次,我请来了他的父母,大家一起坐下来好好聊。
这聊着聊着才发现:在寒假的那段时间,他的爸爸工作特别忙,整天不在家。
一方面,他的妈妈爱上网不爱出门,另一方面担心他独自出去玩危险,就教他上网玩游戏。
直到开了学,他妈妈对他的要求是:只要完成了家庭作业,就可以玩游戏。
弄清了病根,那就难免要先对他的家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再来跟孩子分析其中的厉害关系。
道理一摆出来,家长、孩子明白了我的初衷,也就连连向我道歉并致谢,并一再表示坚决配合、坚决不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从那以后,天宇像变了一个人,上课听讲认真、发言积极,认真完成各科作业,还加入了班级的篮球队,成为了队里主力之一。
事实证明,以理服人,三方共赢。
二、严而有爱——倾注真情“严格要求学生,但不让学生的身心受到伤害!”这是我在教育学生时,时刻告诫自己的话。
身为人师,一切为了孩子,要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严格教育是爱护他、关心他。
在具体实施中,我会注意调控好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变痛恨为通心;变发怒为理解;变训斥为心平气和。
学生犯了错误时,也许有的学生当时就知道错了,害怕了;也许有的学生会想:看你能把我怎么办?此时,我们要先听一听学生的解释,这样,就是再桀骜不驯的学生,也会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进而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和不安。
然后再一起分析错误,学生就容易接受,而且对你充满感激之情,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
在爱学生方面,我们不是仅仅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还要有对待自己子女一样有神圣的情感,要铭记自己的责任和目标,要想方设法把学生教育成人、培养成才,不让他们在自己的手上走岔路。
学生进步了,我会发自内心的高兴,孩子性格有缺陷,就要想办法帮帮他。
姚鸿帆是一个很不善于和人交流但性格又有些顽劣的孩子。
他可以整个人趴在楼梯的扶手上从四楼像滑滑梯一样滑到一楼(当然,这事是发生在家里),他妈妈为此打他、骂他,他非但不听还变本加厉;中午睡觉,他能把睡在同一张床上的孩子蹬到床边边上挂着;下午放学,我们很多走读班都是排着队从西梯走,因为这样就不会影响到内宿班的同学。
但他就能发现走中梯不拥挤,能快速到达站点,一下课,他就会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出去,我专门安排几个班干部盯着他都不行,完全不能眨一下眼皮。
最后就变成了,中午他和我睡一张床;夕会课一下,他和我手牵着手下楼。
在一次夕会的安全教育课上,我表扬他进步了:睡觉再也不踢同学了;安全意识增强了,会保护自己了,都知道主动排队了,还成了老师最好的朋友。
说这话的时候,我看到他精神为之一振,一副诧异的眼神看着我。
在平日里,有事没事我会请他帮我打一杯水、对班干部传一句话……这孩子是懂感情的,时间久了,他感受到了老师严中的爱。
每次一下早读课,他就会马不停蹄地收起小组内同学的记家庭作业的本子,还会细心地帮我翻到要改的那一页,然后递到我的手上。
这是我在“严”的前提下对他发自内心的爱,一个孩子感受到了,其他孩子也看到了。
这无私的情感净化了我们师生之间的关系,为创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奏响和谐之音。
三、严而垂范——正人正己作为老师,自己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作为低年级的班主任,时时和学生在一起,我也时刻严于律己。
要求学生上课坐姿端正、精神振奋,我也会做到每堂课精神饱满上课;要求学生上课时不喝水,我从不在上课时端一下茶杯;要求学生主动拾起一片纸屑,自己见到垃圾就弯腰去捡,拿起扫把来扫……一些不起眼的细节,只要我们率先垂范,学生就会去模仿。
这些“身教”多于“言传”,班风就会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四、严不失公——一视同仁遵守纪律、勤奋好学、能帮老师做事的学生的确让老师格外喜欢。
可后进生就不一样了,有的成绩不好让我们着急,有的调皮不让我们省心。
我常想:我们的责任就是教书育人,就是要使有问题的学生改掉不良习惯,学会做人。
因此,每次在处理问题时,我不会因为是好学生就“一好遮百丑”,无原则地迁就;看到后进生犯错误就“暴风骤雨”,这样会让学生觉得老师不公,对老师失去应有的尊敬,从而“破罐子破摔”。
我们班有一份“一日常规考核表”里面检查的项目涵盖了学生从早到晚各个方面的学习、习惯方面的情况,刚开始指导、跟踪了一段时间,觉得班干部上手还不错,就开始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检查、去统计,到了周五再将一周的统计结果给我看,利用班会课的时间再由我宣布出本周得分最高的10位小明星和需要努力的5位同学。
奇怪的是连续三周,统计出来的结果大同小异,这就让我奇怪了。
然后,我就在班上提出,谁能够大胆说出里面的原因,就可以加分;谁对班规提出有效的修改意见同样可以得到加分。
在这种条件的刺激下,终于发现了班干部和班干部之间互相包庇,应该扣分却没有扣;班干部和班干部之间无理由互相加分的现象以及班干部随意扣其他同学分的现象。
发现一例,班干部扣5分,举报人加两分。
同学们看到几位想法比较多的班干部扣了分,有几位同学多扣的分又被补了回来,就觉得老师是很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同学,不偏心眼儿,也就对《一日常规》燃起了信心,也就自觉地遵守校纪校规、班纪班规。
各项纪律又上了一个台阶。
五、严而可亲——“敬畏”并存低年级的孩子,需要的是“妈妈型”的老师,虽然你很爱他们,但板着脸和他们相处,你再多的爱他也感受不到,一直不敢亲近你、信任你。
久而久之,他们虽然听话了,但却失去了童真,失去了对班级的依赖,甚至失去上学的信心。
我常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传递老师对他的喜爱:1、受了批评的孩子记得安抚。
再玩世不恭、不谙世事的孩子也需要鼓励,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
所以,每当我严厉地教育一个孩子后,当天会用另外一种形式和他聊天,找出他的优点赞赏一番,让他消除心中的不快,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
如若当天空堂的时间有限,就一定会电话联系家长,把我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方式跟家长沟通清楚,并请家长跟孩子疏导一下,同时请传递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2、利用午睡前的一小段时间和孩子们聊聊天;3、走进孩子的心灵,知道他们想要什么,急他们之所急。
经过我一个寒假的慎重考虑,开学初,在班上组建起了一支篮球队,由热衷于篮球的姚越同学出任队长。
练球的时间安排在每周四的活动课和周五的放学后。
这个决定一出,就有不少孩子摩拳擦掌,积极响应。
打了两周的球,看着这些孩子的瘾被吊起来,我找到姚越,提出:你们的球队要维持下去就得做到两点:1、课堂内外,纪律要好;2、各科成绩都要达标。
语文105分,数学100分。
姚越一听,马上就找小队的同学开会,这一招果然奏效,几个纪律不太好的孩子,一改在课堂上的表现;就连前面提到的曾天宇上课也变得像打了鸡血。
看到孩子们打球后带来的好的改观,我又提出:你们好好练,有时间,我找学校的校篮球队跟你们过过招。
孩子们一听积极性就更高了,一方面私底下商量战术,另一方面请来家长教练——姚越的爸爸传授技巧。
在家长会的前一天,他们如愿以偿的和黄主任的篮球队进行了一个半场的友谊赛,结果以输两球而宣告比赛结束。
赛后他们很沮丧,我又和他们一起分析失败的主要原因,大家发现:不团结、不会配合是他们的致命点。
我又安慰他们,别气馁,好好练。
下学期,我们再找这些哥哥切磋。
在一来二往中,孩子们感受到了老师的亲近,他们不再对老师只有“畏”,而是“敬畏”并存。
综上所述,对学生的管理,既要严,又要活,要倾注热情和真爱!因为我们面对的不是生产线上的产品,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并且还没定型的孩子,只有用自己的爱去撞击那一颗颗幼稚的心灵,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方能轻松治班,驾驭自如。
最后,总结几点通过实践得到的体会:1.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反思,只有经常反思管理学生过程中的得与失,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学习其他老师的管理经验,才能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
2.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培养一批小助手,放手让学生自我管理;让班干部学会恰当的管理方法很重要,班干部的威信提高了,学生也就愿意接受班干部的管理,即能够做到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
3.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苗头”。
要细心捕捉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不良苗头,抓住时机,采取适当的方法,把不良倾向消灭在萌芽状态。
虽然班级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出现,但请相信,只要我们坚持用心去做,一定会收到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