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训练伤的防治知识
此外,吸烟、食物摄入过多或限制都是危险因素。
四、训练伤的预防原则和处置方法
(一)训练伤的预防原则
1、加强对军事训练计划的安排
科学合理地安排军事训练计划是预防军事训练伤发生的重要环节。军事训练计划的制定 必须按照军事训练条例和大纲的要求,在完成制定的军事训练任务的前提下,既保证军 事训练质量的达标,又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军事训练伤发生率,既要保护部队官兵的军事 训练热情,又要考虑人体心理生理的适应及承受能力。
如训练中常见的膝关节痛、小腿内侧痛、甚至下肢应力(疲劳)性骨折等,往往发生于 军事训练高峰或新兵入营后及炎热季节,尤其上在突击达标、考核前的训练中更易发生 。这主要上由于肌体短时间重复单一动作,引起过度负荷,造成不同程度的急慢性损伤 所致。
所以科学制定军事训练计划和严密组织实施,不仅可以有效地克服训练中容易致伤的内 外因素,从而降低军事训练伤发生率,而且还可以大幅度提供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训练质量和效果。
身高矮小者在队列行进中必须迈大步才能跟上队列,肌肉容易疲劳,骨骼受到的冲击力 较大,容易发生疲劳骨折。所以有的部队有时在训练5公里跑时,让小排头带队,跑在 队列的前面,以保护个矮的战士
肥胖者下肢在运动中的负荷更重,增加损伤机会。身高与身体质量的比值越大,损伤的 机会越多。
异常的身体结构:扁平足症、先天髋过度外旋、足过度旋前,肘提携角过大、膝内外翻 、膝外翻等。均可导致应力骨折高发。
训练科目的影响:
➢ 训练伤的发生与训练科目的强度、频率、难度有直接关系,训练科目强度、频率、难度越 高,训练伤的发生率越高。
➢ 训练科目太集中及安排不合理超过机体生理阈值为训练伤的致伤因素。 ➢ 不同的科目发生不同的训练伤:夜行军易致踝关节扭伤,投掷手榴弹训练易致肩关节扭伤和
肱骨骨折,双杠倒立的跌伤易产生胸颈部的外伤,倒功训练易致颅脑损伤等。
心理素质差。这类战士对耐力、爆发力、反应能力要求很高、高强度体能训练课目、尤 其是进行器械训练时往往产生恐惧、紧张等,产生心理障碍,不能发挥其应有的训练水 平,容易受伤。
性格内向。这些战友在受伤后,往往不好意思表现出来,忍着,结果耽误治疗,小伤引 发大伤。
睡眠不良、思想麻痹、精神紧张、未做准备活动、着装不当、未从易到难、技术动作不 熟练均显著提高训练伤的发生率。
(二)、军事训练伤发生的原因
心理素质因素: 心理问题一直是困扰战士并导致训练伤发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新兵集训期。由于新兵
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生活环境变化大,思乡情绪较重,缺乏训练基础,部分人员容易产 生畏惧、紧张、焦虑、厌烦等不良情绪,在训练时精力难于集中,动作僵硬变形,身体协 调性和准确性都会降低,导致训练中受伤。
军事训练伤的防治知识
军事训练是部队平时的中心任务,在实施训练过程中, 一些官兵由于防护意识不强,防护 措施不落实,组织训练方法不科学及心理素质欠佳等因素,容易导致训练伤的发生。
为了保障和提高部队的训练效果,分析部队军事训练伤发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 措施,降低训练伤发生率,提高部队战斗力。
结合基层连队的训练情况,浅谈常见军事训练伤的发病原因,分析致伤因素及防治措施。
训练环境的影响 ➢ 训练场地是否符合要求 场地过硬、过滑、不整洁等,都会增加下肢承受应力,地面过硬也
是造成颈椎损伤最常见原因。场地凹凸不平,易致扭伤或跌倒损伤,而过于柔软的场地虽能减 少冲击力,却易致膝踝关节扭伤。 ➢ 训练器材是否完好无损,如单双杠、独木桥等的牢固性与稳定性,受训人员着装、鞋的保护 作用是否起效等。 ➢ 训练 的准备活动是否充分,准备活动可提高肌肉组织的神经兴奋性,加强肌肉韧带的伸展 与柔韧性,并促进思维活动,有利于身体处于良好状态,以提高训练成绩并预防训练伤发生。
2.军事训练伤的危害
近年报告的军事训练伤发生率从8%到47.3 %不等,因受伤每人每年缺勤15天, 军事训练伤是部队战斗力减弱、非战斗性减员最重要的原因!!
2.军事军事训练伤的危害 训练伤的危害
2.军事训练伤的危害
部队军事训练伤致伤因素极为复杂,既有人体本身的内因,也有训练场环境和气候的外 因,因而制定预防措施,进行科学的训练和组织实施,加强卫生监督管理和教育,保证 健全的心理健康等显得尤为重要。
三、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和影响因素
按损伤部位分: (1)骨与关节损伤。 (2)软组织损伤。 (3)器官损伤 。
(一)、训练伤分类
按损伤病程分: (1)急性损伤:短时间内遭受暴力所致的损伤。 (2)慢性损伤:多由急性损伤处理不当转变而来。
按损伤程度分: (1)轻度损伤:有较轻功能障碍,需暂时减少患部活动。 (2)中度损伤:有明显功能障碍,需停止患部练习。 (3)重度损伤:完全不能参训需住院治疗
军事训练伤
一.
军事训练伤的概念
二.
军事训练伤概况
三.
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和影响因素
四.
军事训练伤的预防原则和处置方法
五.
常见的军事训练伤及预防处置
一、军事训练伤的概念
军队 (包括现役和预备役)、武警、民兵及其它接受军事训练的人员因训练导致肌肉骨 骼系统和器官的急、慢性损伤,称为军事训练伤。
二、军事训练伤概况
身体素质和解剖结构因素:
身体素质是进行体能训练和军事技术操作的保证。入伍前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士兵,其训练 伤的发生率低,身体耐力相对较强。
一些骨关节的结构因素也是造成训练伤的原因,如先天髋过度外旋、足过度旋前等。 身高与身体质量的比值越大,损伤的机会越多。一般认为,身材矮小的人易发生训练伤;肥胖 也被公认为是训练损伤的危险因素,其显著增加下肢在运动中的负荷,增加损伤机会。
注意饮食营养与食品卫生
军事训练期间,体力消耗大,尤其是新兵。一方面是大运动量的体能消耗,需要更多 的营养补充,如蛋白质、糖、无机物、维生素等。另一方面是新到一个陌生的地方, 生活习惯、饮食口味以至人体免疫力等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调整和适应。
最容易受伤的战士类型
体质差。一些战士入伍前锻炼较少,体能素质差,入伍后由于训练强度大,节奏快,难 以完成全部课目,勉强而为之,训练强度超过承受能力,加上耐受力差,容易形成累积 性疲劳而受伤。 感觉不协调。往往因自我保护意识和个体动作悟性不同,训练中的动作协调性不够,在 训练中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而造成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