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海伦公式应用论文
摘要:海伦公式在初中数学三角形教学中应用很广,对于解决三角形中的难题有着很大帮助,特别是在解决三角形有两条未知边的面积问题时,更简便快捷。
除此之外,它在多边形面积的求解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海伦公式概念的理解
古希腊数学家海伦在著作《度量论》中指出:求三角形面积中,只要测量出其三条边,就能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公式为:S=p(p-a)(p-b)(p-c),p=12(a+b+c)(p为周长的一半)
我国宋代数学家秦九韶在著作《数书九章》中,也提出了用三角形的三边求其面积的方法:S=14[a2c2-(c2+a2-b22)]2这种方法和海伦的方法实质是一样的。
海伦公式也叫做“海伦—秦九韶公式”,它在计算多边形的面积时非常适用。
任何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在用海伦公式求算多边形面积时,三角形的个数为n-2个。
所以在测量它们的面积时,只要把若干个三角形的边长测量出来,就能算出多边形的面积。
二、海伦公式的推导证明
海伦公式在解题过程中作用很大。
但是为了论证海伦—秦九韶公式存在的合理性,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推导证明。
1、通过勾股定理推导证明。
在三角形ABC中,BC是底边,相应的三条边分别为a,b ,c,底边上的高为h。
如图所示:证明:由勾股定理可得:k=a-l, h2=b2-l2, h2=c2-k2。
则
k=a2+c2-b22a,l=a2-c2+b22a。
所以h=b2-(a2-c2+b2)24a2=4a2b2-(a2-c2+b2)2a,
S△ABC=12ah=12a×4a2b2-(a2-c2+b2)22a
=144a2b2-(a2+b2-c2)2
2、通过余弦定理推导证明。
在三角形ABC中,三条边分别对应为a,b,c。
其面积可用公式S=12absinC来求得。
根据余弦定理c2=a2+b2-2abcosC,可求出:cosC=a2+b2-c22ab。
所以sinC=1-cos2C=(1+cosC)(1-cosC)=(1+a2+b2-c22ab)(1-a2+b2-c22ab)经过化简、代入后,也可得到S=p(p-a)(p-b)(p-c)。
三、海伦公式的推广
我们在对海伦公式的证明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疑问:通过海伦公式能否对生产生活起着指导作用?当多边形处于一个空间坐标系中时,我们能否找到普遍的规律来解决问题呢?为些,引发了海伦公式的推广。
笔者在本文谈谈在四边形面积计算中的推广。
任意四边形的边长是无法确定的,如果我们将任意四边形放入圆内,能否运用三角形海伦公式来计算呢?如下题:在圆内有一四边形ABCD,边长分别为a、b、c、d。
如图:
延长DA,CB交于F点。
FA为g,FB为h。
∵因为∠FAB+∠BAD=1800,∠BAD+∠C =1800。
∴∠FAB=∠C,∴△FAB~△FCD。
∴ha+g=gh+c=bd,SFAB和SABCD之比为b2/(d2-b2)。
解得g=b
(ab+cd)d2-b2,h=b(ad+bc)d2-b2。
由于SABCD=d2-b2b2SFAB。
把SFAB的面积算出来之后,再代入此公式,简化后就可得出结果:SABCD=(p-a)(p-b)(p-c)(p-d)。
经过上述的推广,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于任意圆内接四边形ABCD,边长分别为a、b、c、d,其面积SABCD=(p-a)(p-b)(p-c)(p-d)。
四、海伦公式在考试中应用
笔者在复习时,总能碰到能运用海伦公式的数学题目,如:2009年某市的中考题:已知线段AB,CD是此线段上的两点,AB=4,AC=1,AD>1。
以C点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点A,以D点为中心逆时针旋转点B,使得AB两点相交于点G,构成△GCD,设CD的长度为x,要求学生求出△GCD的最大面积?如图所示:
笔者在做题之初想通过作高的方法来求△GCD的最大面积,后来灵感来了:为什么不用海伦公式来求解呢?设△GCD的面积为S,因为CD=g=4,CG=d=1,DG=c=3-x。
由此可得出结果为:S=22最大。
结语:海伦公式在初中数学三角形教学中应用很广,对于解决三角形中的难题有着很大帮助,特别是在解决三角形有两条未知边的面积问题时,更简便快捷。
除此之外,它在多边形面积的求解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恒亮.《三角形中线关系下的优美公式——类海伦公式》.[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4(09)32—34.
[2]庄春.《以数学史为主体的几篇教学案例》.[J]科技视界2014
(16)14—15.
[3]何苗,张全合。
《海伦公式的3种证明方法》.[J]高中数学教与学2013(23)7—8.
[4]丁位卿.《阿基米德对海伦公式的纯几何首证》.[J]中学数学杂志2013(08)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