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之我见
【摘要】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其中包括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然而在英语语法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对用什么教法、如何运用产生了困惑。
本文论述了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如何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整合,灵活运用,以期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教学方法;灵活整合;高中英语语法教学
一、教师要打破“教法”的束缚
对传统教学法的过度依赖,使教师忽视了知识体系、自身的创造性、直觉判断、学生的接受能力乃至现实的教学环境,从而导致教学过程“看上去很美”、效果却不理想的情况,即本末倒置。
以下是两位高一教师在讲定语从句时采用的方法。
案例一:
step one:引出定语从句的定义
在复合句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从句叫做定语从句。
如:
the man who lives next to us sells vegetables.
you must do everything that i do.
step two:引出先行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的概念
上面两句中的man和everything是被定语从句修饰的词,叫先行词,其后的黑体部分为定语从句,其中who和that叫关系代词。
引导定语从句的词有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分别有……
step three:各个关系词的用法规则
(1)、(2)、(3)……
分析:这位教师对定语从句的知识结构把握较好,讲解条例清晰。
但是他所采用的方法类似于数学课的引入概念、举例、做题的步骤,并不适用于语言课。
整节课下来,课堂气氛死板,大多数学生出现了走神、发呆,甚至说话的情况。
总的来说,教学效果不理想。
案例二:
step one:听英文歌曲(that’s why)
这首英文歌的歌词含有许多定语从句,抽空了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后,让学生边听歌边填词,引起学生对学习定语从句的愿望。
step two:学英文谚语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谚语:the man who suffers much knows much;he who laughs last laughs best; he who doesn’t reach the great wall is not a true man; heaven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然后引导学生翻译并观察规律。
step three:自主发现总结定语从句的语法规则
(1)让学生观察从句中前面的词的词性,发现是名词及代词,然后让学生下定义。
(2)让学生把先行词分为人和物,观察他们后面的关系代词并找出规律。
(3)分析关系代词在从句中的成分,发现关系代词的作用。
(4)重点关注歌词that’s why中的句子,让他们找出共同点,分析其在句中的成分,引导同学得出结论。
step four:练习
分析:这节课的设计者急于摆脱“填鸭式教育”,想尽可能多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是过犹不及。
本节课通过一首英文歌曲引出定语从句,是很好的导入,学生通过这一环节,的确增强了学习的兴趣,课堂气氛轻松活泼。
而第二环节是对第一环节的重复,是教师为了继续维持活跃的课堂气氛采取的对策,但是这确浪费了时间,没有收到任何效果,而且所举的谚语对于高一学生来说难度过大,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后面的环节,教师完全让学生自己总结定语从句的语法规则,也是不恰当的,因为定语从句的语法复杂并且细琐,如果老师不加以引导,容易让学生一头雾水,甚至造成“冷场”。
从这两个案例可以看出,这两位老师都是受到“法”的过度束缚,在教学过程中脱离了实际。
建议教师在备课时考虑知识体系、学生认知程度、教学环境等诸多因素,在各种条件的限制下努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好。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如kumaravadivela所说,教学理论的创立不应该仅仅是理论家的任务,更是广大教师的责任。
教师相较于理论家是具体环境下的实践参与者,应该被赋予更
多的自由和话语权,以发展出适应具体语境和社会文化特色的语言教学模式。
二、激励学生的直觉判断
这个策略是建立在这样的前提下的,即学生并不是通过超出基本水平的解释和教授来学习第二语言和语法结构的。
激励学生直觉判断的方法之一是让学生在语言材料中推断出基本的语法规则。
例如在讲主谓一致时,诸如rather than, as well as, with, but,like, except, besides, including, not only…but also等词,应该让学生在理解词语和句意的基础上自己判断他们符合就近还是就远原则。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自出学习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给出学习目标和材料,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2)不要占用自习课,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
(3)鼓励学生做完作业后自己核对答案,并努力自己思考错误的原因。
(4)帮助学生在不同的阶段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心态。
四、小结
总之,本文举例说明对教学方法的灵活整合,是对单一死板的传统方法的否定。
在新课程理念下,灵活整合教学方法能帮助我们摆脱各种教学法的束缚,为教师灵活运用教法、有效教学开辟更为
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kumaravadivela, b. the postmethod condition:(e)merging strategies for second/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j]. tesol quarterly, 1994(1)
[2]kumaravadivela, b. understanding language teaching:from method to postmethod [m]. mahwah,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