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宁高速公路路基工程三阶段安全风险与预防实施方案宣宁高速公路路基工程项目办二零一零年十一月宣宁高速公路路基工程项目办三阶段安全风险分析与预防实施方案为贯彻皖交质站(2010)31号关于在全省交通建设重点工程推广实施“三阶段安全风险分析与预防”制度的通知文件精神,进一步提升宣宁高速公路项目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安全施工超前化、预防性管理,确保“三阶段安全风险分析与预防”建设活动扎实、有序开展,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特制定宣宁高速公路路基工程项目办“三阶段安全风险分析与预防”实施细则,具体内容如下: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抓基础、抓示范、抓关键的原则,并推动"一案三制"(预案、体制、机制和法制)及应急管理体系、队伍、装备建设,切实提高预防和处臵安全生产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加强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努力实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严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确保本项目施工安全,大力推进施工现场三阶段安全风险分析与预防管理标准化。
(二)、工作目标:以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重大危险源的核查、登记和评估,摸清本项目重大危险源底数,建立安全生产重大危险源信息档案,促进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并通过开展“三阶段安全风险分析与预防”建设活动,切实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落实到基层,全面夯实安全工作基础,做到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化、场容场貌规范化、安全管理程序化,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坚持安全培训教育,有效控制施工安全风险。
实现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减少事故总量的目标,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二、编制依据:(一)、皖交质监站【2010】31号文《关于在省交通建设重点工程推广实施“三阶段安全风险分析与预防”制度》的通知;(二)、皖交质监站【2009】66号文《安徽省关于安徽省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单元预警法”推广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主席令70号);(2003年11月24日国(四)、《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务院令393号);三、组织机构为确保“三阶段安全风险分析与预防”建设活动扎实、有序开展,项目办成立领导小组:组长:方昱副组长:石程华成员:杨勇田凯钱大高李华平总监办各专业工程师各监理组长及各项目经理四、工作内容(一)、预案阶段各施工单位应定期组织对项目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更新,汇总项目部危险源辨识结果,建立本项目《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记录表》和《重大危险源清单》,并负责对本项目危险源实施控制管理,项目部建立管理体系时需进行初始风险评价,以确定或调整月度控制目标,编制相应的管理方案。
相关法律法规变化、新技术、新材料、新业务使用前,项目部应适时对职责范围内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和更新。
1、危险源识别的范围1)、为确保辨识的充分性,危险源辨识时应考虑以下过程或活动:a项目部所有的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含临时工程);b所有进入工地范围的人员(包括项目部员工、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或项目员工外出处理与工程相关的活动;c与本项目相关的设施(无论是项目部内部的或是外界所提供的,如:办公设备、空调、电力、各种车辆机械、库房和附属设施)包括相关方的设备;d所处的场所和周边环境;2)、在进行危险源辨识应考虑的问题a 应充分考虑发生危害的根源及性质:○1火灾和爆炸;○2冲击与撞击;○3中毒、窒息、触电、坠落、雷击、溺水及中暑等;○4暴露于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5人体工效因素(比如工作环境条件或位臵的舒适度、重复性工作等);○6设备的腐蚀;○7有毒有害物料、气体泄漏;○8失稳;○9坍方;10烫伤;○11放炮;○12车辆伤害;○13机械伤害;○14起重伤害。
○b应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后果:○1人身伤害、死亡( 包括割伤、挫伤、擦伤、肢体伤员等);○2疾病(如呼吸困难、失明、职业病、肢体不能正常动作等);○3财产损失;○4工作环境破坏。
c应考虑由于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的过程或活动造成安全危害及环境影响。
d应考虑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下的危害因素( 如包括装臵、运输车辆的启动、关闭、维修、停机、工程开始结束及其他运行情况)以及事故和潜在的紧急情况。
e评估人员应通过现场观察及所收集的资料,对所确定的评估对象,识别尽可能多的实际的和潜在的危害,包括:○1物(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包括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危害扩大的设计缺陷、工艺缺陷、保护措施和安全装臵的缺陷;○2人的不安全行动,包括不采取安全措施、误动作、不按规定的方法操作,某些不安全行为(制造危险状态);○3可能造成职业病、中毒的劳动环境和条件,包括物理的(噪音、振动、湿度、辐射),化学的(易燃易爆、有毒、危险气体、氧化物等)以及生物因素;○4管理缺陷,包括安全监督、检查、事故防范、应急管理、作业人员安排、防护用品缺少、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管理。
2、风险评价1)、风险评价判别准则a是否符合国家、政府和上级关于健康、安全的政策、法规、标准和规范;b是否符合相关方关于健康、安全政策、方针和目标;c是否满足合同双方的合法要求;d是否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满足项目部实际抗风险的能力;2)各项目部组织由安全、技术等方面人员全面、详实识别本项目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填写《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记录表》,并确定《重大危险源清单》。
3)项目部安全部归类、汇总、分析,制定项目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记录表》和《重大危险源清单》,并下发至各部门和项目部、各施工队确认。
3、风险评价的方法风险评价可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即LEC法(D=LEC)式中:----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取值见表一)----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取值见表二) ---- C=发生事故可能出现的结果(取值见表三)---- D=风险值(取值见表四)表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 完全可以预料0.5 很不可能6 相当可能0.2 极不可能3 可能,但不经常0.1 实际不可能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注:确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时,需充分考虑人员素质、设备状况、管理水平、环境影响等四个方面因素。
表二:暴露于危险环境频繁程度(E)分数值频繁程度分数值频繁程度10 连续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0.5 非常罕见地暴露表三:可能出现的结果(C)分数值可能出现的结果分数值可能出现的结果100 大灾难,很多人死亡7 严重,重伤40 灾难,数人死亡 3 重大,残伤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1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轻伤表四:风险值(D)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风险级别分数值事故的可能性风险级别≥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4 ≤12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1160-320 高度危险,需立即改正312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24、重大危险源的判定和风险级别1)按表四风险分为四级,用LEC评分法,D≧120时可直接判定为显著风险。
2)对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判定为显著风险:a不符合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预计可能导致重伤以上事故发生的;b交通运输部规定的十大危险性较大的工程;c曾经发生事故、至今未采取有效措施的;d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确定的重大风险需按风险大小和管理需求建立《重大危险源清单》,并根据风险等级分级予以控制。
5、风险控制1)风险控制策划原则遵循“消除、预防、减小、隔离、个体防护”的原则,实行分级控制,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要求必须予以控制;对重大风险要进行重点控制,制定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
2)策划风险控制时可采取:a如果可能,首先考虑消除危险源;b如果不能消除,应努力降低风险;c在其他地方控制措施均考虑后,作为最终手段,使用防护用品。
3)风险控制措施风险控制---各单位应按下表实施控制:风险控制措施表风险级别控制要求1级(一般):一般风险(D ≤120)施工方案中制定安全措施,逐层交底,并由现场兼职安全员旁站,其他部门和人员巡视,现场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2级(较重):显著风险(120-160)制定安全专项方案、应急措施并逐层交底,并由现场兼职安全员旁站,其他部门和人员巡视,其中项目部专职安全员重点巡视,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3级(严重):高度风险(160-320)调整施工工艺,并由项目部专职安全员和现场兼职安全员旁站,其他人员和部门巡视,其中监理组安全工程师重点巡视,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4级(特别严停止施工,请专家对方案进行论证,确定可行方重):极其风险(D≥320)案后方可施工,并由安全监理工程师、专职和兼职安全员旁站,项目经理、总工、监理组长重点巡视。
4)风险控制措施实施前应对其进行评审:a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容许水平;b是否会产生新的危险源;c是否已选定了投资效果最佳的解决方案;d受影响的人员如何评价计划的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e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5)经评审和批准后的风险控制措施,应立即组织实施,并由项目部安全部跟踪验证措施的有效性。
6、危险源的更新当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对危险源进行评价、更新:a有关法律、法规变更或追加时;b环境变化时;c引用新的生产设备、设施等;d引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时;e工序进行转换时、施工人员、内容变化时。
(二)、预控阶段每个月月底前,由安全办安全负责人主持,监理、施工单位安全负责人参加,召开次月施工危险源辨识防控分析会,对下个月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对防控措施进行分析、补充与完善,突出了下一个月内的防控重点。
1、每旬末专职安全员对未来一旬所做的工程进行危险源的排查、辨识、分析、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防范措施。
并将危险源处理结果上报项目总工及监理组。
2、项目总工对各专职安全员每旬上报的结果进行分析汇总,对评价结果及防范措施进行审核,监理组进行复核;项目经理在项目部召开安全会以前,组织相关人员对危险源进行排查、辨识、分析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防范措施。
3、每月月底前,安全办安全负责人召开建设、监理和施工三方联席会议,相互讨论,取长补短。
在充分考虑人员素质、设备状况、管理水平、环境影响等四个方面因素影响下,形成较为完善的预控意见,对同样问题对不同标段应有不同的防范措施。
4、项目部、驻地监理组要结合安全会议、安全技术交底或内部学习的形式将三方形成的预控意见予以落实,并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