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中国无烟块煤市场分析报告3.1 中国无烟煤资源现状及预测3.1.1 中国无烟煤资源状况3.1.1.1 中国无烟煤资源特性及煤质情况中国煤炭资源丰富。
煤炭作为我国最主要的能源资源,不但储量多,而且分布广。
煤质好、品种齐全。
按煤的挥发份分类,煤炭资源可分为褐煤、烟煤、无烟煤三大类。
无烟煤是变质最深的矿产煤,固定碳含量高,含碳量通常高达90%~98%,而可燃基氢含量很低,一般<4%,挥发份低,密度大,硬度强,燃点高,燃烧时间长,火力旺,燃烧时不冒烟。
根据挥发分可将无烟煤分为:01号无烟煤为年老无烟煤(Vdaf《3.5%,如北京无烟煤);02号无烟煤为典型无烟煤(Vdaf=3.5%~6.5%,如晋城和焦作无烟煤);03号无烟煤为年轻无烟煤(Vdaf=6.5%~10.0%,如阳泉和汝箕沟无烟煤)。
无烟煤作为一个特殊的煤种,不仅是重要的能源,而且是化肥工业和其他工业的基本原料。
无烟煤主要用于化工造气、高炉喷吹和动力用煤。
中国无烟煤分类标准见表1。
表1 中国无烟煤的分类数据来源:《中国无烟煤利用技术》陈雪枫3.1.1.2 中国无烟煤分地区储量统计据英国BP公司统计的2008年年底世界主要采煤国家煤炭探明储量数据显示,中国无烟煤和烟煤储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见表2)。
表2 2008年底世界主要采煤国家无烟煤和烟煤探明储量单位:百万吨数据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2009中国无烟煤保有储量为1130.79亿吨,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13%,中国无烟煤主要分布在山西和贵州两省,其次是河南、四川省。
这四个省份无烟煤的保有储量分别为:山西:448亿吨,占全国无烟煤保有储量的39.6%;贵州:326.80亿吨,占全国无烟煤保有储量的28.9%;河南:70亿吨,占全国无烟煤保有储量的6.2%;四川54.12亿吨,占全国无烟煤保有储量的4.8%。
表3 中国无烟煤资源保有储量情况单位:亿吨数据来源:①金世雄《中国煤炭资源形势分析及合理开发利用》地质出版社1997.05②《中国煤炭资源图册》山西汾渭能源开发咨询有限公司图1 中国主要省份无烟煤保有储量对比表4 全国各省无烟煤可采储量单位:万吨3.1.2 中国无烟煤资源预测储量根据1996年的统计,中国无烟煤预测储量(2000米以浅)为4740亿吨,约占全国煤炭总资源量的10%,不均匀地分布在24个省。
表5.5列出24个省无烟煤资源的具体分布,其中山西省和贵州省共占中国无烟煤总储量的67%,此外河南、宁夏、北京的无烟煤储量也较丰富。
虽然贵州省占中国无烟煤预测储量的24%,但由于位置偏远,开采条件及煤质等原因,至今产量很小。
山西省无烟煤预测资源量为2020亿吨,其中晋城矿区占到1000亿吨,是中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矿区之一。
表5 中国无烟煤预测资源量单位:亿吨资料来源: 煤田地质局第三次煤田预测3.2 中国无烟块煤供给分析及预测3.2.1 中国无烟煤及块煤供给现状分析在我国煤炭市场中,无烟煤是一个重要的品种,尽管其生产和消费所占比重不大,但由于资源稀缺性和广泛实用性,使得无烟煤的地位举足轻重。
3.2.1.1 中国无烟煤供给情况2003年以来,中国煤炭产量连续几年环比上升。
至2007年,中国煤炭产量增长到25.23亿吨。
08年,受煤矿资源整合力度加大影响,中国地方煤矿产量下降,中国煤炭产量达27.48亿吨,同比上涨8.94%。
2003~2008年中国原煤产量复均增长率为11.8%。
中国无烟煤的产量也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
2003年,中国无烟煤产量为3.04亿吨,到了2008年增加到了4.47亿吨,年均增长率为9.4%。
表6 2003-2009年中国原煤及无烟煤产量单位:万吨资料来源:煤炭工业统计年报图2 2003-2009年中国无烟煤产量及增幅3.2.1.2 中国无烟煤分省市供给情况中国无烟煤资源分布特点决定了无烟煤产量地域性的差异。
中国无烟煤产量主要集中在华北、中南、西南地区,华东、东北地区产量次之,而西北地区无烟煤产量最小。
从分省市产量来看,中国无烟煤产量主要集中在山西、河南、贵州等省区。
山西省是国内最大的无烟煤生产省,产量约占全国无烟煤总产量的30%,同时也是无烟块煤的主要输出省;其次是河南省,约占19%;贵州省无烟煤产量位居第三位,约占全国无烟煤总产量的11%。
山西、河南和贵州省的无烟煤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
由于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内陆,位置偏远,地质复杂、开采难度加大等因素影响,无烟煤产量较少,近年来产量接近6000万吨,未来潜力不大。
近几年各省市无烟煤产量见表5.7。
表7 近几年分省市无烟煤产量对比单位:万吨资料来源:煤炭工业统计年报备注:表中2009年无烟煤分省市产量为汾渭公司预测图5.3 2009年主要省市无烟煤产量3.2.1.3 中国无烟煤分产品供给情况中国无烟煤产品可分为无烟块煤和无烟末煤。
中国国内市场上无烟煤产品有以下主要特点:第一,无烟煤用途广泛,块煤主要应用于化工行业(如:合成氨、甲醇);末煤主要应用于电力、冶金、建材等行业,面对的市场面大。
第二,由于无烟块煤和末煤用途不同,销售价格差异较大。
随着中国无烟末煤产品的进一步细分,目前企业将粒度为8-13mm的无烟末煤划分为粒煤,目的是为了增加企业收益。
粒煤作为无烟块煤的补充,主要用于化工行业,但未形成独立的市场。
由于无烟粒煤产量所占比例较小,报告在做分析时,将无烟粒煤包含到无烟块煤中,不再单独分析。
根据汾渭能源模型计算,2003年中国无烟块煤产量5170万吨,随着无烟煤产量的增加,块煤产量也呈增长趋势,2009年块煤产量7574万吨,较2003增长46%,年均复合增长7.7%。
由此可看出,块煤的增长率低于无烟煤产量的增长率。
表8 2003-2009年无烟块煤、末煤产量统计单位:万吨数据来源:煤炭工业统计年报,山西汾渭能源统计备注:2009年无烟煤产量为预测值3.2.1.4 中国无烟煤大型企业供给情况山西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全国最大的两个无烟煤生产企业,其2009年无烟煤产量分别占全国无烟煤总产量的7.48%和9.28%。
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无烟煤是中国质量最好的无烟煤,但汝箕沟矿区资源量有限。
表9 主要无烟煤生产企业生产情况资料来源: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调度中心3.2.2 未来中国无烟块煤供给情况预测3.2.2.1 未来无烟块煤供应影响因素分析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煤矿安全整治力度,积极推进煤炭资源整合与小煤矿联合改造工作,新建设了一大批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煤矿,全国煤矿数量大幅减少、煤矿产能大幅度提高。
2008年11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安监总局、煤监局四部门联合发出关闭小煤矿计划的通知,计划到2010年底至少再关闭4000余处,小煤矿总数控制在1万处以内。
山西省按照“资源整合、关小上大、能力置换、联合改造、淘汰落后、优化结构”的发展思路,全力推进对地方小煤矿实施资源整合。
2005-2009年期间,先后出台多项配套政策。
2009年省政府10号文件指出,到2010年底,山西省矿井数量控制在1000座,兼并重组整合后煤矿企业规模原则上不低于300万吨/年,单井生产规模原则上不低于90万吨/年,且全部实现以综采为主的机械化开采。
通过资源整合,山西省无烟煤产量将有一定的提升,根据规划,晋城地区的无烟煤产量将由2009年9000万吨/年提升到2020年13070万吨/年。
河南省在2010年实施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兼并重组的重点是年生产规模在15-30万吨的小煤矿。
根据《河南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实施意见》,到2010年底,河南省力争建成3个年产5000万吨特大型煤炭企业,骨干企业控制的煤炭资源量占全省占用煤炭资源量的85%,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75%以上。
3.2.3.2 未来无烟煤及块煤供应预测预测依据:1)从生产来看,无烟煤生产将维持低增长近年来,我国无烟煤的生产总量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但是多年来只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17%-18%,相对生产总量比例不高。
从增长速度来看,低于全国煤炭产量的整体增幅。
从新增产能来看,近两年无烟煤新增矿井不多,2009年建成投产的有阳煤集团的寺家庄煤矿(600万吨/年),阳泉矿区的七里河矿(120万吨/年)、泊里矿,晋城矿区的东大煤矿(500万吨/年)、郑庄矿(400万吨/年)、胡底矿(400万吨/年),这几个大型矿井也是今年开工建设,要形成生产能力至少需要3-4年,到2015年前后才会形成生产能力。
另外,像贵州、河南等省市,由于受到资源以及开采条件限制,单井能力达不到山西晋城的规模,产能保持稳定的增速。
2)煤炭开采实行综采,对块煤率影响较大晋城无烟煤在山西甚至全国都具有主导地位,与其他地区无烟煤相比,它具有稳定性好、发热量大、机械强度大、低灰、低硫、低挥发分、固定碳含量高、化学活性高等特点,产块率高达30%,在煤炭资源整合后,随着晋城地区的采煤机械化程度提高和开采地质条件变化,无烟块煤率将呈现下降趋势,无烟块煤的增长率将明显低于无烟煤总量的增长。
综合以上影响因素,预计未来几年中国无烟煤保持小幅增长态势,由于块煤率的下降,块煤产量的增速低于无烟煤产量的增速。
表10 未来几年无烟煤及块煤产量预测单位:万吨3.3 中国无烟块煤需求情况分析及预测无烟块煤的需求主要集中于化工行业及民用等行业,它属于典型的需求拉动型市场。
其中,化工行业是中国无烟块煤的主要消耗行业,其市场需求在较大程度上受宏观经济状况和相关下游行业发展的影响。
3.3.1 中国块煤需求分析3.3.1.1 中国化肥行业块煤需求(1)化肥行业发展状况近几年,国家不断出台强农惠农政策,支持粮食和农业生产,如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增加农民直补,扩大补贴范围等措施,使得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产量不断增加。
2009年,全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达到53082万吨,同比增产211万吨,增幅0.4%,这是连续三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实现连续六年增产。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局统计年报图4 2003-2009年中国粮食产量粮食产量的增加带动了化肥需求的提升,我国化肥产能、产量也呈现了逐年增长的态势。
2009年初国务院研究通过保障化肥生产供应,促进化肥行业改革和发展的政策,标志着国内化肥市场化改革的正式启动,这也成为支撑化肥市场的信心,国内化肥市场产能大量释放。
2003年,全国化肥(折纯100%)产量为4201万吨,而到了2009年,产量达到了6600万吨,年均复合增长9.5%。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局统计年报图5 2003-2009年中国化肥产量(2)化肥行业块煤需求量20世纪60年代以来为了生产合成氨的需要,中国建立了大批的小氮肥厂,这些小氮肥厂生产合成氨原料气所用的煤气化技术,绝大部分是采用常压固定床(移动床)水煤气发生炉工艺,据统计,在中国近千家的中、小氮肥厂中,共有这类气化炉4000多台,而这些气化炉所用原料主要为无烟块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