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复习《基础会计学》如何复习《基础会计学》《基础会计学》课程是经济类专业学生必考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一门比较难学难考的课程,其考试时间长-有150分钟;试题类型多-有填空题,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划线题,名词解释,问答题,分录题,计算题等;涉及知识面广-有几百个知识点;采用的方法独特-会计专门方法。
所以对初学者来说,考试难度很大。
本人从事自学考试教学多年,下面想就《基础会计学》复习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提出一些意见,供大家参考。
(1)以考纲为纲,以教材为本,全面复习。
从对近五届试卷分析来看,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几乎全部考到,而且就近期的变化而言,要求掌握的知识面更加广泛,更加细致,更加综合,•更加结合实践,而且难度逐年增加。
而有的同学在复习时,怀有侥幸心理,喜欢以现成的学习指导为蓝本,死记硬背,扑重点,没有全面复习,也没有真正理解,进行全面复习,完整理解教材的内容。
此中,特别要注意原理的复习,在弄懂弄通原理的基础上活学活用,掌握实务操作。
(2)抓住重点,综合理解。
全面复习并不是说没有任何重点的复习全文教材,•完全平均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
事实上,作为一门课程,总有其阐述的知识重点,有一条无形的线将其串联起来。
因此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应找到其最重要的部分,化大力气弄懂弄通,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我们可以将教材内容分成三个部分进行重点复习。
教材第1,11章为一个部分,重点掌握会计的基础理论,如:会计的特点,对象,•职能,核算前提,核算的一般原则,会计工作组织等等。
教材第2,3,4,5掌为一个部分,重点掌握设置帐户和复式记帐这二个基本会计核算方法。
其中:第2章讲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第3•章阐述复式记帐方法;第4章讲帐户和复式记帐的运用;第 5章对前面所讲的帐户进行总结提高。
教材第6,7,8,9,10为一个部分,重点掌握会计核算的过程和采用的方法。
第6•章阐述会计凭证的意义,种类,填制和审核;第7章讲帐簿的设置,帐页格式和记帐方法;第8章论述任何将凭证,帐簿有机结合,构成各种不同的会计核算组织形式,•以适应规模不同,业务繁简不同和管理要求不同的企业需要,第9•章讲财务清查的内容和方法,第十一章总结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在各个部分的复习时,应注意综合理解,找出关键点,•同时注意其它部分与之的联系。
例1:对“投资者向企业投入资本100000,存入银行。
”经济业务的复习要点:1此项业务涉及资产项目“银行存款”与权益项目“实收资本”同时增加;2此项业务会引起企业资产总额增加100000元,其最终结果将在资产负债表中加以体现。
3对于此项业务应编制会计分录:借:银行存款 100000贷:实收资本100000;4所编制的会计分录为一借一贷的简单分录。
5按照用途结构进行分类,“银行存款”帐户盘存帐户;•实收资本为所有者投资帐户。
例2:第八章中记帐凭证核算组织程序复习要点:1这种核算组织程序的特点是什么?2这种核算组织程序的核算流程图如何画?进一步思考:•会计报表的编制依据是什么?总分类帐,明细分类帐的登记依据是什么?记帐凭证编制的依据是什么?3这种核算组织程序中,可以采用哪些帐簿?什么帐簿可以采用定本式?哪些帐簿可以采用活页式或卡片式?根据需要可以选用哪些帐页格式?(结合第8内容)4这种核算组织程序与其它核算程序相比有哪些区别?5这种核算组织程序适应性如何?是否有改进的可能?等等。
(3)加强习题练习,开阔思路,提高认识。
学习指导上供同学练习的习题并不多,难度不大,且有部分错误。
•因此同学们一方面应认真做到教师布置的补充习题,•另一方面应仔细研究习题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开阔思路,充分发挥习题的作用。
例3:学习指导第178页单项选择第4题:“限额领料单”属于()。
A 一次凭证B 外来凭证C 汇总原始凭证D 累计凭证书中的标准答案是“D:累计凭证”。
在做好这一题后,可以再思考一下,•为什么其它答案是错的。
1 领料单为企业内部填制的凭证,答案B肯定是错误;2 临时需要一次领用材料,可以填制一次凭证“领料单”,不是“限额领料单”;3 “汇总原始凭证”•是月末将平时填制的领料单,限额领料单等汇总起来填制凭证。
此外,《基础会计学》考试形式多样,对于一个知识点可以有多种出题方式,•切不可人为确认哪些内容可能出填充题,哪些可能出单项选择或多项选择等等。
实际上,•对每个知识点都有多种考试方法。
以资产负债表为例,其知识点有:1 根据所给数据编制一张完整的资产负债表;2 根据有关业务编制会计分录,随后再编制资产负债表;3 确认资产负债表的性质;4 资产负债表的名词解释;5 资产负债表可以提供哪些信息;6 资产负债表可以起到什么作用;7 资产负债表与其它会计报表存在什么勾稽关系;8 确认报表中有关项目的填制,哪些项目可以根据总分类帐户余额直接填列,哪些项目需要分析计算填列;等可以这样说,采用任何一种考试方法都能对资产负债表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查。
在复习中还要正确处理好记忆,理解和应用的关系,学习一门课程,•总要应该记忆一些基本的内容,但记忆不是死记硬背,不能机械记忆,•而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重点,抓住关键字进行记忆。
如:“复式记帐”名词解释应抓住“每一项经济业务”“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这几个关键字。
有些内容可以联系一起进行记忆,•如会计的职能,作用和任务;原始凭证,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损益表反映的会计信息,财务成果的计算公式和损益表的报表格式。
《大语》(本)导学:扎扎实实打基础《大学语文(本)》是文科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
《大学语文》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为学好高等教育文科类各专业的课程,及接受通才教育,成为复合型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该课程知识点多,内容丰富,课文中每句话都可以作为一个考点来出题考试,因此这门科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历年来考试通过率也不是很高。
本文针对学生在学习《大学语文》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学习,考试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以期对学生学习,考试有所帮助。
一,《大学语文(本)》教材的内容体系。
《大学语文(本)》分为四个单元,即议论文单元(收有14篇课文),记叙文单元(收有14篇课文),诗词单元(收有30篇课文),小说单元(收有8 篇课文)。
每篇课文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在书后面的考试大纲里都能找到。
每单元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在每单元后面的《议论文的特点与写作》《记叙文的特点与写作》《诗词曲赋的特点与写作》《小说的特点与写作》中都有详细的介绍。
对于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学生在学习时一定要一个一个对应起来,一个一个地掌握,不能有所遗漏。
同时,课程还有三方面知识要求掌握,即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古汉语语法知识。
这三方面的内容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学生要下大气力去钻研,力求弄通弄懂。
二,学好《大学语文》的关键。
学好《大学语文》的关键就在于熟读教材上面的课文,夯实基础。
这类话好像是废话,老生常谈,没有新意。
确实,要想学好每一门课程,首要就是要认真钻研教材,刻苦学习,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
对于《大学语文》的学习尤其是这样。
有这样一种教学理念,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水平,不是空话,而需要有途径,就是通过认真阅读典范的,优秀的语文范文这条途径来达到目的。
因此《大学语文》考试,教材里犄角旮旯每个点全考,就是考查学生是不是认真阅读教材上面这些典范的,优秀的课文了。
其中专门有一类题,没有难度,只要学生认真阅读了课文就能答出。
比如,去年10月考题第一道选择题:孟子认为达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这一目标的主要措施是1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2,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3 ,百亩之宅,勿夺其时;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这道题没有任何难度,只要阅读了课文,马上就能答出是3.如果对课文不熟悉,恐怕就答不出来了。
2001年一道考题:司马光指责王安石新法是“生事”,王安石在驳斥这一指责时,所依据的主要理由是1 ,“受命于人主” 2,“辟邪说,难壬人”3 ,“为天下理财” 4,“举先王之政”这道题也没有难度,只要阅读了课文,就能很顺利地答出来。
这类题在历年考题中占比较重要的份量。
占分值较多。
其他类的题目,也同课文有密切的关系。
就是只要掌握了课文,回答考题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因此学生要学好《大学语文》没有别的捷径可走,什么“押题”“漏题”,什么“权威模拟题”等等,全不要相信。
只要扎扎实实夯实基础,认真阅读课文,掌握课文,就会考出好成绩。
三,要认真学习考试大纲,考试大纲上面的每一个要求,不能有遗漏地全要掌握。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行“考-教分离”的教学制度,就是教课的老师不参与出题,出题的老师不参与教学。
《大学语文》全国一张卷。
考试大纲把教学的,出题的,学习的这三者联系起来。
也就是教学的按照考试大纲来教,学习的按照考试大纲来学,出题的按照考试大纲来出题。
考试大纲是连起教-学的桥梁,必须高度重视。
现在市场上卖的参考书,也都是根据考试大纲来编写的。
因此在学习时,对考试大纲上面的知识点要一个一个钻研,弄通弄懂。
从历年《大学语文》考题来看,全部是考试大纲上要求掌握的内容,没有出大纲的要求。
因此学生不要迷信什么“模拟试卷”,更不能听信什么“押题”“漏题”之说。
四,从历年考试情况看,以下三部分知识,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丢分很多,要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1 ,文学表现手法。
2 ,修辞手法;3 ,文言语法知识。
这三部分在考试中占三类题,分值虽不很多,但是学生丢分很多,有的学生甚至一分都得不到,因此学生在学习时要高度重视起来。
1 ,文学表现手法,教材上面共介绍9 种。
对比,烘托,铺垫,暗示,比兴,象征,白描,夹叙夹议,托物言志。
学生在学习时可以通过自己整理来掌握。
譬如烘托,主要在《兵车行》,《风波》中运用;铺垫主要在《种树郭橐驼传》《兵车行》《杜陵叟》中运用;比兴主要在诗词中运用,《摸鱼儿》是全篇比兴;白描在《风波》《背影》中运用;托物言志主要在《往事》中运用。
等等。
通过自己整理,找出规律,就容易掌握这部分内容了。
2 ,修辞手法,教材上面共介绍了12种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对偶,排比,用典,反语,反诘,设问,借代,反复,层递。
其中“借代”在课文中没有涉及,可以不管它。
余下11种,可以分析一下。
反复,反语很容易识别,先把它们排除;一看到有问号的,就在“设问”“反诘”两个里找。
从正面问的是设问,《论毅力》《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从反面问的,又没有回答的是“反诘”,《赵威后问齐使》《秋水》《谏逐客书》《灯下漫笔》等等。
一看到几个句子连排的,就在“排比”“对偶”中找,一般来说,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连排为排比,《秋水》《谏逐客书》《寡人之于国也》等等;两个句子为对偶,《谏逐客书》《答李翊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