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历史_对外开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历史_对外开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过程与方法利用教材有关对外开放地区的地图,理解并掌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外开放,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极大提高,使学生感受到对外开放则兴,闭关自守则衰,理解我国继续扩大开放的意义。

重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的格局。

难点理解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课件展示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提问①“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②为什么要画这样一个圈?③这个圈后来是怎样扩大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对外开放。

一.讲授新课(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学1.中国的对外开放采取了什么样的方式跨出了第一步?这种方式是谁提出的?2.什么是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特”在哪里?3.我国首先设置的四个经济特区集中在哪两个省份?分别是哪里?4.为什么选择这四个地方作为经济特区?5.经济特区建立的意义?6.对外开放领域扩大的过程?7.对外开放的格局?8.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和意义?(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第一篇章对外开放第一步——经济特区的建立出示地图:经济特区建立师:请学生在图上指出,最早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哪四个?其中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哪儿?学生: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窗口”是深圳。

师:结合地理知识说一说为什么国家为什么会选择这几个城市作为经济特区?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毗邻港澳、重要侨乡,交通便利。

师:经济特区“特”在哪里?生:特”: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教师强调是经济特区而不是政治特区。

展示图片对比深圳特区设立前后的变化,了解深圳速度。

师:同学们阅读教材相关史实材料: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基地。

1984年,邓小平同志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

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教师:建立经济特区的重大意义有哪些?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1)可以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

(2)可以利用外商销售渠道,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和惯例,从而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

(3)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了解世界经济信息。

(4)有利于学习现代经营管理经验,培养管理人才。

(5)可以扩大我们走向世界的通道,开辟世界了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窗口。

展示材料:邓小平书写文字:深圳的发展和实践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教师强调:深圳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第二篇章: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地图展示对外开放的过程教师:中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学生: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各抒己见: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和新时期的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后回答:学生1:背景不同:近代前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前已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学生2:国家行使主权情况不同:近代前期的反动政府仰人鼻息,国家无法独立自主;现在的人民政府完全掌握着国家主权,已经赢得独立自主。

学生3:内容不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实际上是被列强逼迫出来的,虽然有自救自强的内容,但是更重要的是便利列强进入并控制中国市场;现在的对外开放是遵循着平等互利的原则,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学生4:影响不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使我国的经济状态畸形,只能依附于列强,它不但没有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反而引发一系列政治问题,使中国始终陷于屈辱之中;现在的对外开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特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处在“起飞”状态之中,已经取得许多令世界各国刮目相看的辉煌成就。

第三篇章,拥抱世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史料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史料2加入WTO,使得中国对外开放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新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进一步开放的大趋势已经形成。

教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是什么?学生:对外开放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教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什么影响?学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学生:机遇: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等。

挑战: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处于不利地位等。

(三)课堂小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开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进一步推动国内的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

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向纵深推进,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四)板书设计第9课对外开放一、经济特区的建立——1980,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附:评测练习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大多出生于21世纪初,他们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对改革开放前的生活状况只是有所耳闻。

他们对对外开放有所了解且有切身体会,但是对于中国为什么要对外开放,以及对外开放的不同设置还不很清楚。

但他们对全面对外开放后中国会面临哪些问题,对外开放对中国日后发展的影响常关心。

而且学生对中国地理的学习及沿海城市的区位优势的了解有助于其对对外开放格局知识的理解。

世界贸易组织的活动及相关知识在政治教材中。

这些都为他们学好本节课打下良好基础。

《对外开放》效果分析这堂课既有一幕幕令人回味的课堂片段,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渗透和整合,但也存在一些缺憾与不足。

成功之处第一,是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在讲这一课时,首先用歌曲《春天的故事》导入,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接下来我用图片展示,材料阅读、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明确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性,让学生觉得很有意思,也愿意思考。

第二,是优质素材的选择,现在,我们历史使用的是新教材,上面的知识点多了,增加许多时政信息,还有对国家基本国情、国策、战略的理论的学习。

如果一味的说教,讲理学生会感到厌烦。

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只有具备对学习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才能乐在其中,才能勤奋地学习。

老师在上课之前收集了许多优质素材,世贸组织的相关知识,中美贸易战的相关信息。

课堂紧密联系现实,学生十分关兴趣,参与积极性比较高。

第三,是尝试运用了探究式学习方式。

在如何上好探究课的过程中,让我感受到其实并不容易,教师需要在备课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通过什么方式、方法完成教学过程,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解决并应对临时生成的问题,既考验教师对知识的把握又考验教师的应变能力总之,本节节课课程的流很好,学生参与情况也不错,内容清晰,展示教学目标,小结时,让学生学有所得,通过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激发了学生兴趣,促进了教学的提高。

较好地体现了生本教育的本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环境中学习,在探究中提升。

学生在课题学习中受到教育,有利于发挥教材设计的本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值得发扬!二.不足之处:教师讲得太细,削弱了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时间,为了了解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有点“拖堂”。

反馈训练没有处理完。

教材分析《对外开放》是人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的内容。

对外开放是改革开放伟大政策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本节课主要涉及了了解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本课包含三个子目,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本课主要介绍了我国对外开放实行的两大战略。

“引进来”和“走出去”。

重点介绍了设立经济特区,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过程及其特点。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对外开放方针之后,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

我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使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政策性开放过渡到制度性开放,进人到深化阶段。

它对巩固改革开放的成果,推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以及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评测练习1.与其他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开放区相比,深圳等经济特区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其“独特”之处在于( )A. 推进了对外开放的进程B. 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C. 促进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D. 推动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2.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出现了一个新局面,其主要标志是()A. 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B. 14个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C. 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D. 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与开放3.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是在()A. 建立经济特区以后B. 设立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开放区以后C.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以后D. 开放内陆省会城市和边境城市以后4.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

A. 经济特区一一沿海开放城市一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一内地B.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一经济特区----内地C.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D. 经济特区一一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一一内地5..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A.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B.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C.允许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发展D.增加农民的收入7.“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举动”。

这里的“最大胆举动”指的是()A.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B. 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C. 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D. 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8.加入WTO给我国带来的影响主要有()①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全方位的对外开放②加强与世界各国经济的交流③积极参与国际竞争④给中国带来了严峻挑战,不利于中国走向世界A. ①②B. ①②③C. ③④D. ①②③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