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发展趋势高校图书馆是高校信息中心,与教学、实验并称为高校的三大支柱。
教育部《普通高校图书馆工作规程》(2015年修订)中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
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
”一、信息化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传统图书馆以“藏书”、“借阅”和“内部业务”为三大主要功能。
信息化时代,信息量的急剧增加和信息的急速更新使传统的以“藏”为主的运作模式有了很大的局限性,如馆藏的空间不足、信息资源更新速度跟不上等。
读者通过网络能更快、便捷地获取信息也导致图书馆使用率降低。
因此,许多高校开始对图书馆进行革新,以适应时代转变。
当下,高校图书馆的发成呈现出使用与管理一体化、实物馆藏与电子信息一体化、空间布局开放灵活化、多功能信息综合化四个特点。
(一)图书馆功能发展趋势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承担了更多的职能与服务。
1.资源中心图书馆早期的发展都是以信息资源为中心,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源是图书馆的主体。
古代图书馆主要担负保存人类文化典籍的职能,这随着时代的发展仍然没有改变,只是由于技术的进步,馆藏资源变得越来越丰富也趋向多元化。
同时,网络的发展使图书馆的资源可以在网络上得以共享,让使用者能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信息,扩大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
2.学习中心高校图书馆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相对安静和舒适的环境有利于学生进入状态,全神贯注地学习。
一方面,学生可以借助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进行自我学习和科学研究;另一方面,他们利用图书馆的阅读空间学习和完成作业,此类行为从表面上看与一般性阅读极为相似,但实际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使用有限,重点是利用高校图书馆的阅读空间。
3.学术交流中心新时代下,高校的科学研究需要开展更多的合作和学术交流活动,作为信息资源中心的图书馆被赋予了新的职能,为学生、教师和科研人员构建学术交流平台。
开放性空间可供交流,大型报告厅可举行各类讲座,充分利用了馆内大量的信息资源。
(二)图书馆空间布局发展趋势电子资源的高度整合性使传统图书馆“藏”、“借”、“阅”、“管”四个环节可以通过信息处理系统统一管理,空间的使用变得更灵活。
为了有效利用馆内空间,图书馆设计需要建立新的空间意识,采用集约化的高效设计,强调空间实用性、流线直接性;应提高阅览、公共交流、交通等使用空间的比例;从传统的“以藏为主”真正转化到“以用为主”。
1.阅览空间成为主体随着多媒体、数字化技术、信息存储技术、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大部分高校图书馆都开始创建数字信息资源库,将现有的各类传统介质的文献进行电子处理并转化为数字信息,随之产生了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全文数据库等阅读介质。
电子信息都通过电子载体存储,具有高度集约性,需要的储存空间比传统纸质载体大大减少,因此图书馆的馆藏空间要求大大降低。
目前,大部分高校图书馆采取书库集中管理的方式,以最大限度的布臵阅览区域,形成阅览区围绕书库布臵的格局,阅览空间成为图书馆的主体。
2.阅览空间多样化图书馆信息载体趋向多样化,读者除了通过阅读文献资料,还可以结合多媒体资源,通过音频、视频等数字化信息获取知识,让信息资源更形象易懂。
多元化的阅读载体带来了多样化的阅读方式,这对图书馆阅览空间提出了新的要求—多元化,即在传统的阅览空间基础上加入电子化阅览空间,如电子阅览室、网上阅览室、多媒体中心等,从而形成阅读中心区、多媒体区、休闲室、读者交流中心等多样的格局。
3.交流信息空间的丰富信息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广泛应用使阅读方式变得更丰富,读者对信息交流的渴求则更为强烈。
因此,交流信息的空间必不可少。
当前,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开始设臵不同形式的交往场所,如多功能报告厅、会议中心、展览厅、学术活动室等,以满足读者交流信息的要求。
同时,设臵咖啡厅、电影院等休闲娱乐场所,以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源以外的服务,满足读者人性化需求。
二、河南省高校图书馆发展概况近年来,河南省高校图书馆建设得到飞速的发展,高校图书馆数量不断增加,设施不断得到完善,许多图书馆已经成为学校的标志性建筑,不仅体现了一所高校的品味和积淀,更是高校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
目前,我省高校图书馆建设可以分为两类:(一)建设时间较长的高校图书馆河南省内建设时间较长的高校图书馆众多,他们经过历史的洗礼,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至今仍在高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高校图书馆不断扩大自身馆舍面积,更新自己的管理方式,按照现代化图书馆要求,形成藏、借、阅相结合的现代综合服务方式,并及时实现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需求,扩展了图书馆的综合功能。
1.20世纪50年代之前兴建的高校图书馆据统计,目前河南省高校图书馆馆舍面积超过25000平方米的有:河南大学图书馆、郑州大学图书馆、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等,这些图书馆不仅馆舍面积大,且工作人员一般在百人以上,馆藏比较丰富,涵盖理学、工学、教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等各门学科。
这类图书馆机构设臵较为完善。
以河南大学图书馆为例,截止2016年8月,图书馆实有工作人员149人,其中副高级以上人员34人,馆员72人;博士12人、硕士研究生学历45人、本科学历86人、大专学历41人;该馆机构设臵为“六部三室一中心”:分别为流通部、阅览部、期刊部、技术部、信息部、特藏部、党政办公室、采编中心、科研与学科建设研究室和文献信息检索课教研室。
河南大学图书馆不仅收藏了大量的纸质文献,而且正在进行CALIS项目“宋代文献数据库”的研究和建设工作。
以古都文化、河南文献为特色,以重点学科专业文献为支柱,以教学科研所需文献为基础,积极寻求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全面发展。
又如郑州大学图书馆,共设六部二室,即办公室、采编部、读者服务一部、读者服务二部、网络技术部、参考咨询部、古籍与特藏部、信息检索教研室。
各高校依照各自需要,下设不同的部门,为读者服务,不断建设自身馆藏特色,突出自己的优势,努力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使图书馆的各项职能得到充分地发挥。
2.20世纪50年代前后兴建的高校图书馆在20世纪50年代左右兴建的图书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成为一所藏书比较丰富,设备比较齐全,基本能满足学校教学和科研发展需要的新型图书馆。
这些图书馆逐步走向成熟,机构完善,软件和硬件设施较为齐全,从业人员一般在50人到80人之间,这类图书馆有周口师范学院图书馆、信阳师范学院图书馆、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安阳师范学院图书馆等。
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该馆始建于1953年,下设七部一室:采编部、流通部、期刊部、典藏部、阅览部、技术部、读者服务部和办公室,分别履行图书馆的各项管理与服务职能。
图书馆现有职工57人,馆藏资源日益丰富,文献载体类型多样,合理构建了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相结合,是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系统。
(二)新兴高校图书馆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我省民办教育的迅速发展,相继成立了一批新兴的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
这些高校的图书馆相对于老校、名校来说,存在基础不足,底蕴不够等劣势,但正因为是在一片空白的基础上新建的,不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因而也具备后发优势。
近几年,一些新建的高校图书馆,由于投入使用时间短,下设的部门也比较简单,但总体上能满足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需求,并不断加大图书馆建设的投入力度。
如信阳学院(原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图书馆2009年投入使用,下设部门有办公室、流通部和阅览部;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郑州校区)图书馆创建于2010年,总面积约20000平方米,下设资讯科、流通科、阅览科、学科服务科、采编科,现有员工 12 人,馆内设有图书阅览室、报刊阅览区、教师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自修室、无线上网区和考研区。
这些图书馆处于发展初期,基本上可以满足读者的需求,但无论软件还是硬件设施都需要不断完善,需加强与其他高等院校图书馆之间的合作。
河南省各高校图书馆现有的资源,是学校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基础,具有资源优势,这些图书馆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纷纷加快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进程。
在环境方面,河南高校图书馆大多环境优雅、学习气氛浓厚,有宽敞明亮的阅览室,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网络设备,优越的阅览条件,为读者提供了一个非常理想的学习和研究环境。
在人才方面,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学校普遍比较重视和加强图书馆专业队伍建设,为图书馆补充了一批具有高学历、较高水平的专业人员。
这些高学历的工作人员自身素质都较高,具备专业素养,熟悉读者群体的需求,了解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等。
三、目前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普遍问题随着经济发展、竞争加剧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高校图书馆也可能会出现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投入不足,经费紧缺近年来,大部分高校扩招后,在校生连年增加,但是高校图书馆的经费大多没有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而增加,有的甚至减少图书馆的资金投入。
由于纸质书刊的价格每年都在增长,而大多数高校对图书经费投入的力度又不够,新书入藏量逐年减少,造成了生均文献信息资源的季度贫乏,导致图书馆缺乏自我发展能力和动力。
由于经费紧缺,图书馆馆舍面积并没有随着学生的增长而扩大,造成生均占有图书馆的面积和生均占有阅览座位的减少。
各阅览室阅览座位的极度紧张,致使大多数学习积极性高涨的学生不得不早早到阅览室门外排队等候,有的高校图书馆甚至出现为抢占阅览位而出现打架斗殴事件。
这些不良事件的发生给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带来了很多的不良后果。
(二)专业队伍素质有待提高21世纪的高校图书馆是一个馆藏多媒体化,管理手段计算机化,服务信息化和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化的新型图书馆。
新型图书馆的建设,要求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
近年来,尽管各馆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但仍然未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同时,高校图书馆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不高,造成人才外流;一般岗位人员过剩,技术岗位人才短缺。
(三)高校之间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受到限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网络电子信息获取知识逐渐取代纸质书刊而成为主要的阅读形态。
目前,电子文献在高校图书馆馆藏中所占比例和数量与日俱增,为师生获取更多的资源提供了便利,满足学校日常教学和科研的需求。
由于经费紧缺,各个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量不大,但综合起来资源总量相当可观。
然而,本校购买的电子资源往往设有限制,只有本校人员可以利用,高校之间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受到限制,使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致使高校图书馆建设滞后于学校重点学科的建设,无法顺利服务教学和科研。
同时,这也是未来高校图书馆建设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