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夯实基础
一、张骞凿空
1.事件:张骞出使西域。
2.背景: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汉武帝想要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3.过程
(1)第一次:公元前138年出发,历经13年,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2)第二次:公元前119年出发,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
(1)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中亚→西亚→欧洲。
(2)意义: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
化交流。
2.海上丝绸之路:东南沿海→中南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
岛南端和锡兰(斯里兰卡)。
三、经营西域
1.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1)时间:公元前60年。
(2)地点:乌垒城。
(3)作用: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4)范围: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2.东汉班超经营西域
(1)背景:匈奴重新控制西域,东汉派兵出击匈奴。
(2)概况: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派甘英出使大秦,开辟了通往西亚
的路线。
按图索骥
趁热打铁
1.《博物志》记载:“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经归,故名安石榴。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张骞最初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A.引进果树品种
B.推动经济交流
C.加强友好交往
D.寻求军事联盟
2.新疆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辖开始于()
A. 张骞出使西域
B. 丝绸之路的开通
C. 西域都护的设置
D. 宣政院的设置
3.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央政权历来重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
如图反映的对西域管辖的机构设立于()
A. 公元前119年
B. 公元119年
C. 公元前60年
D. 公元60年
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以上古诗中的“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区在汉代被称为()
A.关西
B.新疆
C.西域
D.西藏
5.(2016•青岛)2015年3月,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
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远景与行动》,旨在重开“丝绸之路”.关于古代“丝绸之路”说法正确的是()
A. 东汉张骞始开丝绸之路
B. 促进了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
C. 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D. 丝绸之路起点是洛阳
6.西域各国与西汉王朝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B.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C.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D.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7.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选项中属于从西域传入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大一统的汉帝国扩展了汉民族文化圈。
而汉武帝所具有的超越历史的雄才大略,使其成为一位战略和外交设计的奇才。
”体现汉武帝是“外交设计的奇才”的历史事件是()
A.张骞通西域
B.班超经营西域
C.甘英出使大秦
D.修筑万里长城
9.西汉时开辟的横跨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给世界留下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遗产。
这条“丝路”从东向西的走向是()
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葱岭—安息—大秦
B.长安—今新疆地区—河西走廊—葱岭—西亚—大秦
C.长安—葱岭—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安息—大秦
D.长安—玉门关、阳关—河西走廊—葱岭—西亚—欧洲
10.目前我国正在规划建设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
关于丝绸之路说法正确的是()
A.最初开通于明朝
B.开通功劳最大的是张骞
C.起点在今新疆
D.开通功劳最大的是班超
恍然大悟
1.【答案】D
【考点】张骞的历史贡献
【解析】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是想联合西域各国共同抗击匈奴。
当时匈奴控制着西域的大部分地区,,汉王朝通西域的路线也受匈奴控制,行进非常艰难,途中还被匈奴抓住,到西域后,西域各国有的不敢得罪匈奴,还有的如大月氏等国在匈奴的压迫下迁往别处,,不再想和匈奴发生战争,所以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没有达到,只是增进了双方了解,探明了路线。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张骞最初出使西域的目的。
2.【答案】C
【考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新疆地区”、“”,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张骞通西域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部分。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西域都护的建立知识点。
3.【答案】C
【考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由图片信息“西域都护府”结合所学,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的军事、政治、保护往来商旅。
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辖的开始。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识图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4.【答案】C
【考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域。
5.【答案】B
【考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西汉,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开通。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流的桥梁,它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建立与发展,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理解和把握丝绸之路的路线和影响.
6.【答案】C
【考点】张骞的历史贡献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率领使团走访了西域许多国家,西域各国纷纷派使节来到长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西域各国与西汉王朝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于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7.【答案】C
【考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据题意要求选出从西域传入中原的物种。
观察图片选项中小麦是中原产品,其它三项都是从西域传来的。
选项中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通过观察图片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
8.【答案】A
【考点】张骞的历史贡献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为解除匈奴的威胁,派张骞出使西域,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汉朝和西域各国的交往,这都体现出汉武帝的“外交设计的奇才”。
A 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张骞通西域。
9.【答案】A
【考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丝绸之路路线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西汉张骞通西域的基础上,开创了丝绸之路。
古代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到西亚,再转运欧洲。
“丝绸之路”成为横穿欧亚的陆上交通要道。
葱岭、安息属于西亚,大秦属于欧洲,BCD表述不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丝绸之路的路线是常考题目。
学生需正确识记
10.【答案】B
【考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张骞的历史贡献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西汉时期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丝绸之路的知识。
本题难度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