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围墙基础施工方案

围墙基础施工方案

巴仁110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围墙基础及大门施工方案巴仁110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施工项目部2019年3月批准:年月日审核:年月日编写:年月日1.编制说明本工程设计施工图《变电站大门及围墙》《变电站建筑结构设计技术规程》(DL/T5457-2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8)《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Q/GDW1183-2012)《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标准工艺库)《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示范手册》(变电工程分册土建部分)2、施工准备2.1施工技术准备按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导则》的要求做好施工图预检。

全面掌握了解围墙基础及大门基础施工设计图纸的具体要求。

开工前由施工员作好围墙基础及大门基础施工的安全技术底,做到交底充实全面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并由参与交底的全体人员签字,留存好书面交底记录。

2.2、施工人员准备混凝土振捣手1名,泥工3人,木工3人,普工6人、钢筋工2人。

3、工艺流程3.1施工流程围墙基础定位测量放线→模板施工→模板置设检查→钢筋绑扎→钢筋置设检查→预埋铁件→现浇混凝土大门门柱及基础定位测量放线→钢筋绑扎→钢筋置设检查→模板施工→模板置设检查→基础现浇混凝土→基础模板拆除→钢筋绑扎→钢筋置设检查→模板施工→模板置设检查→大门门柱现浇混凝土3.2围墙基础施工工艺3.2.1测量放线:依据施工图《变电站大门及围墙》JM-B17004S-T0102,现场设置的放线定位轴线及标高控制点,用经纬仪定出围墙基础的边线,利用水准仪测出围墙基础底标高和基础施工完成后应达到的顶标高。

3.2.2 基础钢筋工程:钢筋加工制作时,结合冷拉工艺除锈对钢筋的油污、泥土、浮锈清理干净,保证钢筋表面洁净。

将钢筋加工下料表与设计图复核,检查下料表是否有误和遗漏,按下料表检查每种钢筋是否达到要求,经过两道检查后再按下料表放出实样,试制合格后方可成批制作,加工好的钢筋挂牌堆放整齐有序。

钢筋调直使用机械调直。

保证调直后的钢筋无局部弯曲、死弯、小波浪形,表面伤痕小于钢筋截面的5%。

钢筋下料长度根据基础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弯曲调整值和弯钩增加长度等规定综合考虑。

钢筋切断应根据钢筋牌号、直径、长度、数量,长短搭配,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尽量减少和缩短钢筋短头,以节约钢材。

钢筋绑扎前先认真熟悉图纸,检查配料表与图纸,设计是否有出入,仔细检查成品尺寸、形状是否与下料表相符。

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绑扎。

3.2.3模板工程:模板支设前对作业班组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对钢筋规格、数量、种类等进行全面检查,作好隐蔽记录签字。

严格按照已弹的轴线、边线进行支模。

基础模板均采用木模板。

模板拼缝处加海绵条,板缝间要用腻子补齐。

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避免接头几何尺寸不标准的质量通病。

预留孔洞位置留设正确,支撑稳定牢靠。

在砼强度大于1Mpa时拆模,拆除后及时对模板进行修整及擦油保养。

3.2.4预埋铁件:预埋铁件中心位移≤2;预埋螺栓外露长度偏差+10~0。

钢筋绑扎及模板安装完毕后进行预埋铁件安装及调整,根据图纸设计位置使用经纬仪及水准仪调整预埋铁件及预埋螺栓的轴向位移及螺栓的顶标高,调整完毕后固定并复测数据。

3.2.5 混凝土施工:预埋地脚螺栓在基础混凝土浇筑前按照安装图定位精确,固定牢固。

混凝土浇筑和振捣时尽量避免与埋件和地脚螺栓接触,混凝土浇筑时从从埋件四周振捣,直至埋件下气体及泌水排除干净,严禁与模板接触。

基础表面用铁抹子原浆压光,应在初凝前抹平,终凝前压光,至少擀压三遍完成。

基础两面做圆弧倒角时使用专用工具原浆压光倒角。

浇筑完成的围墙基础表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颜色一致,接搓整齐,无蜂窝麻面,无气泡。

基础阳角设置圆弧倒角。

基础浇筑完成拆模后及时邀请监理检查验收。

3.2.6 混凝土养护及成品保护:围墙及大门基础混凝土采用塑料薄膜布养护,围墙及大门基础混凝土施工完毕后达到拆模条件后,立即拆除模板,用塑料薄膜布把混凝土表面敞露的部分全部严密的覆盖起来,并保持塑料薄膜布内有凝结水,保证混凝土在不失水的情况下得到充足的养护。

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不得在混凝土成品上随意开槽打洞。

不得用重锤锤击混凝土,围墙基础的阳角用木模板包起来,并设警示标志,防止阳角受到损伤。

3.3大门基础及门柱施工工艺3.3.1测量放线:依据施工图《变电站大门及围墙》,现场设置的放线定位轴线及标高控制点,用经纬仪定出大门基础的开挖线及基础边线,利用水准仪测出大门基础底标高。

3.3.2 大门基础及门柱钢筋工程:钢筋加工制作时,结合冷拉工艺除锈对钢筋的油污、泥土、浮锈清理干净,保证钢筋表面洁净。

将钢筋加工下料表与设计图复核,检查下料表是否有误和遗漏,按下料表检查每种钢筋是否达到要求,经过两道检查后再按下料表放出实样,试制合格后方可成批制作,加工好的钢筋挂牌堆放整齐有序。

钢筋调直使用机械调直。

保证调直后的钢筋无局部弯曲、死弯、小波浪形,表面伤痕小于钢筋截面的5%。

钢筋下料长度根据基础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弯曲调整值和弯钩增加长度等规定综合考虑。

钢筋切断应根据钢筋牌号、直径、长度、数量,长短搭配,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尽量减少和缩短钢筋短头,以节约钢材。

钢筋绑扎前先认真熟悉图纸,检查配料表与图纸,设计是否有出入,仔细检查成品尺寸、形状是否与下料表相符。

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绑扎。

3.3.3大门基础及门柱模板工程:模板支设前对作业班组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对钢筋规格、数量、种类等进行全面检查,作好隐蔽记录签字。

严格按照已弹的轴线、边线进行支模。

基础模板均采用木模板。

模板拼缝处加海绵条,板缝间要用腻子补齐。

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避免接头几何尺寸不标准的质量通病。

预留孔洞位置留设正确,支撑稳定牢靠。

在砼强度大于1Mpa时拆模,拆除后及时对模板进行修整及擦油保养。

3.3.4混凝土施工:(1)基础采用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

保证浇筑完成的基础表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颜色一致,接搓整齐,无蜂窝麻面,无气泡。

(2)基础浇筑完成拆模后及时邀请监理检查验收。

3.3.5 混凝土养护:大门门柱混凝土采用塑料薄膜布养护,大门门柱基础混凝土施工完毕后达到拆模条件后,立即拆除模板,用塑料薄膜布把混凝土表面敞露的部分全部严密的覆盖起来,并保持塑料薄膜布内有凝结水,保证混凝土在不失水的情况下得到充足的养护。

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4、质量控制4.1质量要点外观质量:全数检查;尺寸偏差:按施工段划分检验批。

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至少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 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不大于5m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 10%,且均不少于 3 面。

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预埋件制作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4.2 质量强制性条文执行4.3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站区围墙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4.3.1.围墙变形缝宜留在墙垛处,基础与墙体变形缝宽窄一致,上下贯通,不得出现错位现象。

4.3.2.基础与墙体变形缝处理应到位,整体美观。

4.3.3.需要采用减水剂来提高混凝土性时,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应低于8%。

4.3.4.外露部分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艺,表面不得进行二次粉刷或贴面砖。

4.3.5.运输过程中,控制混凝土不离析、不分层、组成成分不发生变化,并能保证施工所必须的稠度。

4.3.6.基础混凝土浇筑时派专人进行跟踪测量,保证预埋铁件与混凝土面平整,埋件中间开孔并二次振捣,防止空鼓。

埋件采用热浸镀锌处理,不采用普通铁件。

4.4标准工艺应用5、安全控制实行严格管理,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招标文件所明确的“技术规范”,响应业主号召,执行监理工程师的指令,确保施工质量,搞好安全、文明生产,争创施工示范工程。

5.1施工安全技术措施5.1.1认真熟悉设计图纸,施工规范,技术规范,严格按图施工,按规范施工。

5.1.2严格按Q/GDW1183-2012《110kV~1000kV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的规定,结合工程特点进行分项,分部和单元工程划分,经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批准执行.认真制定施工工艺措施,制订具体的施工工序,方法,质量标准和检验手段。

5.1.3施工方案按试验结果及现场实际情况调整和修改,做到具体适用。

5.1.4搞好施工方案的优化工作和施工机械的配套,提高科学性和工作效率。

5.1.5对业主提供的观测控制网点进行复测,并予以良好的保护,配备实践经验丰富的测量工程师和测量技术人员,并接受监理工程师的检查和指导。

5.1.6施工用电设施安装、运行、维护应由忖业电工负责,并应建立安装、运行、维护、拆除作业记录台帐。

5.1.7施工用电应定期检查,对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并履行复查验收手续。

5.1.8施工用电采用三级配电、二级漏电继保护系统,末端装漏电保护器。

5.1.9配电系统设置总配电箱、分配电箱、末级配电箱,实行三级配电。

配电箱根据用电负荷状态装设短路、过载保护电器和漏电保护器,并定期检查和试验。

5.1.10电缆线路现场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设,禁止沿地面明设,埋深厚感情不得小于0.7m并标识。

5.1.11电动机械或电动工具应做到“一机一闸一保护“。

动动式电动机械应使用绝缘护套软电缆。

5.1.12现场施工用电设备必须接地接零,人工接地体的顶面埋设深度不宜小于0.6m。

6.安全通病防治6.1 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及预控措施1112137、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7.1环境保护措施1、环境管理目标:“二不发生”、“二控制”1)二不发生:不发生随意处理危险废品的现象;不发生超标排放泥浆水的现象。

2)二控制:控制夜间噪音污染;控制粉尘污染。

2、环境保护措施1)遵守国家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加强现场环境管理,实行环保目标责任制。

对施工现场的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对施工现场的重要环境因素:水泥浆水排放、建筑垃圾等进行重点监控落实措施。

2)施工前应根据平面布置图对施工区域作统一安排,布局合理。

对建筑垃圾集中堆放点、危险物定置点应标志清楚。

3)妥善处理泥浆水、现场废水的排放,必须经过沉淀池沉淀后方可排入污水系统。

4)危险废物应有专人负责回收处理,并做好记录。

5)防止噪音污染,减轻噪音扰民。

严格控制作业时间,,一旦晚上需工作时应停止强噪音作业,同时要尽量选用低噪音机具和工艺。

做到施工噪音白天不超过70db,晚上不超过45d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