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土鸡的饲养密度有以下三个方面
1、每平方面积饲养多少只:入雏时30只/平方米,以后逐渐疏散调整。
建义:
①非封闭式鸡10.8/平方米
②封闭式鸡舍12只/平方米
③环境控制鸡舍13.5只/平方米。
2、每只鸡占有的食槽位置:
一般第一周100只鸡配备1 - 2个平底料盘(大盘1个,小盘2个),改用料槽后每只鸡有5cm的位置,如用料桶则每50只鸡1个料桶。
3、每只鸡占有饮水位置
在不断水的前提下,前两周每70只雏鸡1个饮水器(容量4 L)改用水槽时每只鸡应占有2cm的饮水位置,如用吊塔自动饮水器则每个饮水器可供100只鸡使用。
散养鸡密度要依据每个单元最大容纳鸡500只,植被面积、鸡的日龄一般平原地区草场农田果园以鸡舍为中心70%以上的鸡在半径50M以内活动,90%以上的鸡在半径100M内活动,群体大小应以50-100M为半径圆面积为一个单元,根据牧草量确定散养鸡密度一般草地每亩可容鸡数量20-30只,草量丰富的可以散养鸡密度达到40-50只,最大不超过80只,一般一个单元面积应该控制在17000-3000㎡,这样可以散养鸡密度300-500只。
圈养一般按45~20只/平方米来计算(前期密度大一点)。
散放必须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一般每亩山地放养不应超过200~300 只, 超过会造成青饲料等的严重不足, 鸡吃不饱, 须要长期补给大量精料,这既增加了饲料费用又在管理上增加了难度, 造成了鸡的生长速度减慢, 体质瘦弱, 增加了死亡。
故要根据放养地的面积的多少来确定适宜的放养密度, 一般按每亩果园或林地放养成年土鸡80~120 只。
密度过大,则不利于
日常管理,也会使鸡粪自然净化困难,造成环境污染;密度过小,则会削弱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养鸡的经济效益。
合理控制密度
适宜的密度有利于鸡的采食、饮水和生长发育。
密度大小因品种、日龄、饲养方式而调整。
平养参考标准:1-2周30羽/平方米;3-4周25羽/平方米;5周以上12-15羽/平方米。
考虑到载畜量问题,一般一亩场地放800-1000羽鸡。
另外,放养鸡还要注意鸡群的大小,鸡群不能太大,以便管理和进出。
一般2000-3000羽一群,最好不要超过5000羽。
2.鸡舍建设。
竹木框架、油毛毡(石棉瓦或尼龙布)顶棚,棚高25米,尼龙网圈围(冬天改用尼龙布保暖);鸡舍大小按每平方米养育20~25羽计,用于夜间栖息和风雨天逃避。
3.品种选择。
选抗逆性强的优良地方品种,如来航鸡、三黄鸡、麻鸡等。
不宜选用AA鸡、艾维茵等快大白羽鸡。
4放养时间及放养密度。
苗鸡在舍内饲养20天,即可选择晴天放养。
初放几天,每天放2~4小时,以后逐步延长时间;初进园时要用尼龙网限制在小范围,以后逐步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