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小学音乐二下《编花篮》版教案

人教版小学音乐二下《编花篮》版教案

人教版小学音乐二下《编花篮》版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用活泼的情绪、优美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编花篮》,用歌声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2、在演唱《编花篮》的过程中,掌握前倚音和下滑音的演唱方法,了解民歌创作的基本特点;
3、聆听歌曲《编花篮》,在听赏过程中即兴参与音乐活动,进一步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和特点,从而对河南民歌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
4、运用听唱、击拍等多种形式学唱河南民歌《编花篮》,准确演唱歌曲中带有装饰音和衬词的旋律。

教学重点:理解河南民歌演唱的韵味
教学准备:电钢琴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时间: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弹奏安徽民歌《凤阳花鼓》,学生听赏。

教师: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
2、学生自由演唱民歌。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民歌入手,激发其对民歌的学习兴趣。

湖北民歌:山路十八弯陕北民歌:南泥湾东北民歌:回娘家)
二、学习《编花篮》
1、初听歌曲,初步感受河南民歌的地方特色。

教师:你认为哪一句最有特点?
2、学唱歌曲中最具地方特色的乐句。

(提示:第一小节与最后一句带有河南方言的色彩,演唱时注意前倚音时值很短,方言对于民歌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
(提示:演唱方法和豫剧中的甩腔相似,首音加重,演唱时配以豫剧中的亮相动作;甩腔的运用,凸显了河南民歌的地域特色。

)
3、再次聆听范唱,跟唱前两小节和最后两小节,并介绍伴奏乐器三弦(民族弹拨乐器)。

4、趣味理解歌词。

(1)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歌曲。

(提示: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描写了一群农村姑娘为上山采摘美丽的牡丹花而巧手编织的情景。

表达出姑娘们带着花篮上南山,采摘到鲜美娇艳的牡丹花的喜悦心情。


(2)了解歌词押韵和运用衬词的特点。

(设计意图:强调衬词和押韵,使学生了解衬词和押韵足我国民歌歌词创作的特点之一。

)
5、进一步学唱歌曲旋律。

(1)引导学生用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再次聆听,默唱歌词。

(3)学习演唱歌词。

(提示: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演唱不准确的乐句。

)
(4)教唱难点乐句,强调附点和下滑音。

(5)正确、完整地演唱歌曲。

(提示:引导学生准确表现出前倚音、下滑音、难点乐句以及甩腔的演唱方法和技巧。

)
(6)完整地、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拓展部分
教师:这首歌曲旋律轻快、活泼,被人们广泛传唱。

1.创新表现歌曲。

(1)采用不同演唱形式演唱歌曲。

(2)声势合作为歌曲伴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参与表演的积极性,了解不同的伴奏乐器会给歌曲带来不同的听觉感受。

)
2.欣赏歌曲《编花篮》
(设计意图:了解民歌的多种表现形式。

)
四、小结
教师: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够主动地去了解更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国家的民歌,了解更多的民歌文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