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学号:上海海事大学物流学概论文献综述宁波-舟山港船舶管理系统效益现状和发展研究学院:专业:班级:姓名:指导教师:欧伟为完成日期:摘要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大规模的发展和船舶科技的进步,海上运输量迅速增加,船舶日益专业化、大型化和快速化,如何提高通航效率,预防和减少水上交通事故,保障水上交通安全,防止环境污染,一直是世界和各国海运界关注的问题和各国学者研究的重点领域。

作为船舶运输端点的港口而言,因为是水上交通的枢纽,亦为交通汇聚的水域,更应优先重视港口船舶交通。

本论文对宁波-舟山港和码头VTS做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分析,揭示了大中型港口安装VTS的必要性;采用港口应用绩效分析和层次分析法对宁波-舟山港船舶通航效益进行了定量化研究:基于对港口绩效的分析和评估,提出了增进港口水域通航效益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VTS,船舶管理系统,宁波-舟山港,绩效分析法。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船舶航行于世界各地,从古自今演变甚多,从以往小型船舶配员众多演变成现今大型船舶配员精简,船舶机械与仪器设备亦因机械革命及计算机革命而起了重大变化。

船舶航行于交通频繁的港口中,港口能否承受如此巨大的运量,港口能否维护该水域航行的安全,在更大的商机中寻求更高的利益,变成了所有港口思考的问题,此时船舶管理系统应运而生。

宁波港务局在宁波-舟山港已装设船舶管理系统,成为中国国内最初安装船舶管理系统的港口。

船舶管理系统利用VHF高频电话和雷达影象方式,结合ECDIS,按照《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安全监督管理规则》,在所辖水域内实时进行船舶和VTS之间的动、静态航行信息以及其他航行安全相关信息的动态交换,从而为船舶的安全航行提供连续准确的信息及发布一些指令性建议,促进船舶和水域的交通管理,提高交通效率,减少辖区事故的发生。

自宁波-舟山港船舶交通服务系统启用迄今,对于船舶交通服务及航行安全服务已发挥实质功效,港口也跃居国际先进港口。

而在研究评价船舶交通服务系统增进宁波-舟山港VTS 水域交通效益的研究后,是否有更好的方法来发挥VTS的最强效用,此为本论文作者进行研究的动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VTS是vessel traffic services的缩写,意为船舶交通服务,指由主管机关实施的、用于增进交通安全和提高交通效率以及保护环境的服务。

自2O世纪4O年代世界第一台用于港口监控的岸基雷达在英国的利物浦港投入使用,并应用到港口的船舶交通管理中以来,便产生了船舶交通服务(VTS)的概念。

1960年代欧洲及日本学者开始对海上船舶交通流进行调查与研究,1971年日本学者藤井弥平(1971)[1]在英国发表题为“海上交通工程”的综述论文,成为海上交通工程学科研究先驱者之一。

1976年世界上第一个现代的通航分隔制在多佛尔海峡实行,改善了交通流,并减少了碰撞事故,确立了海上交通系统研究的成功范例。

在此之后,包括了Wesper A(1978)[2]和Price R.I(1980[3])等人对西欧及日本之海上交通研究进一步广泛深入开展,其研究成果促进了船舶交通动态管理的加强以及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MS或VTS)的迅速建立。

在确立VTS对港口的效益后,国外科学家们都致力于如何发挥VTS最大效益的研究中。

J.Wennik(1992)[4]研究了在水域受限制及拘束的港口,如何使投资回报率达到最大值,而在未牺性航行安全,增加密度,并通过适当的VTS管理来获得效益。

Mike Hadley(2003)认[5]为港口VTS与引航员的联系可发挥AIS的功能,增加航行安全,减少无线电的通讯,提供有效益的交通流。

2.国内研究现状对于港口安装VTS的必要性,各个专家的意见都是基本一致的:安装VTS用来提高港口管理效率、船舶运行安全和保护环境,这是港口发展必经的道路。

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VTS 的成本、收益以及VTS的管理等级与港口水域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到了很多有意义的结论,为提高VTS的效益、更好地发挥VTS的作用提供了很多科学的依据。

可是但到了具体问题(既具体港口),就要进行具体分析,有些港口不适合安装VTS,有些港口即便安装了VTS 也因为其每个港口环境的特殊有着侧重点不同的功效。

1)安装VTS的必要性张行涛(2010)[6]在《VTS在我国海事管理中的效用和地位》给出了中国VTS的定义和在中国海事管理的作用:维护水上通航秩序,改善通航环境;有良好的交通组织功能;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有效的扩展了监督范围;保障船舶航行安全,降低水上交通事故率;有效得支持了船舶分道定线制的实施;打击水上交通肇事逃逸,为事故调查提供证据,也为了VTS的发展提供了建议。

蔡福勇(2009)[7]在分析了福建港口自然条件、港口发展和航道安全、以及航道管理的现状,提出必须建立完善VTS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分析了现在世界上存在的VTS各个系统的优缺点,提出了作者认为的适合福建港的VTS,也提出了福建港VTS工作的侧重点。

2)VTS效益评价方法徐国裕(2009)[8]定量化的分析了台湾沿岸水域特别是高雄港水域的船舶交通安全和船舶通航效益,且基于对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和船舶交通服务(VTS)的功能的分析和评估,提出实施AIS来提供船舶动态、静态及航次相关信息数据,安装了VTS服务来组织船舶进出港单向航行涉及进出顺序的安排,运用船舶交通安全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船舶权重分析,并运用工作排序建构单向水道船舶进出港最佳排序模式。

方祥麟、赵丽宁、姚杰、邵哲平、许璞和、郑学文(1998)[9]六人合力研究出关于VTS 工程效益分析与评价的方法与建模。

主要针对近二十年中国主要港口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的建设规模、功能、技术水平和特点特点,根据工程效益评价原则,提方法与建模,进行了VTS系统工程后评价。

赵树奎[10]针对目前国内外对VTS效益的评价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根据安全经济学,环境经济学,运输经济学等中的有关分析计算和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

在VTS收益计算,效益评价和如何提高效益方面做了创新性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并建立了如何计算VTS安全收益和效率收益的数学模型,并根据效益与成本、收益等的关系建立了一套比较科学的评价VTS 效益的指标体系,在分析该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有效途径提高VTS效益的方法。

3)VTS效益现状分析和效益增进措施李连亭,丘志雄(1993)[11]两人在第一届海峡两岸海上航运学术研讨会上提出了西岸海上直航台湾海峡的船舶交通及其规划的研究.黄克辉(2005) [12]运用新的VTS和船舶交通综合评价方法(层级分析法),研究如何对珠江复杂的水域进行船舶交通综合评价,为船舶交通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加强珠江水域的水上交通管制、保证船舶航行安全,进而减少船舶事故带来的损失和对水域的污染,从而珠江水域的船舶交通更加流畅。

提出了该区域的交通管理总体原则,并认为要利用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AIS当作VTS系统另一传感器并将AIS中的船舶动态数据作为船舶交通综合评价的数据支持。

陆新明(2004)[13]习对于上海港吴淞VTS进行效益评价,并从管理程序的角度提高应用绩效,制定具体措施。

徐武辉(2003)[14]对大连港水域现况及通航环境作了调查分析,提出了制定特种船护航规定,并使VTS人员专业化、素质化及敬业积极化。

增进大连港VTS水域交通安全和效率的研究。

4)VTS现状对比和改进措施杨晓东[15]通过对美国旧金山港与上海港吴淞VTS中心在船舶流量、硬件设备、中心功能、船舶报告制、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比较,使航海者和管理者全面了解VTS以及VTS中心与船舶之间的关系,提出上海港VTS 中心应转变观念建立以“服务为主”的VTS工作模式,明确船长和VTS操作人员的关系,也应该明确VTS仅是执法的手段,并不具备执法的职能,而且提出具体措施来完善VTS的功能,以期达到增进海上交通安全、提高交通效率、减少碰撞事故发生的目的。

三.课题的主要结构总结了上述文献的经验后,发现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目前对VTS的评价研究大多仅限于工程评价,而对如何提高VTS的营运效益方面研究很少,即使有也只是停留在对VTS收益的定性分析评价,而定量计算研究不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VTS 效益的体系。

对于宁波-舟山港的VTS系统可以进行相对来说科学的分析,决定VTS系统的系统应用绩效分析和船舶交通综合评价方法(层级分析法),用定量夹杂定性的方式对VTS系统进行核查和改进研究。

本文研究宁波-舟山港船舶管理系统效益现状和发展研究,通过对宁波-舟山港的地理位置、航线等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研究,提出了建立VTS系统的必要性。

并且针对宁波-舟山港口VTS的具体应用情况和实际数据,引入VTS系统的系统应用绩效分析,用定量夹杂定性的方式对VTS系统进行核查和改进研究全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介绍宁波-舟山港的基本状况。

主要阐述宁波-舟山港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提出像这种大中型港口的战略位置和提升利益的必要性,强调VTS对码头利益管理的必要性。

第二章介绍了基于VTS的宁波-舟山港港口水域船舶交通实态,一方面阐述了VTS的基本概念和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重点介绍现代VTS的种类、设备和实用功能,也提出了不同的港口的情况适用不同种类的VTS。

另一方面介绍了宁波-舟山港的VTS的预控范围和监控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通过定性定量的方式应用绩效分析对宁波-舟山港VTS做出综合有效的评价。

在应用绩效分析中,详细分析了几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第四章提出自己认为的VTS的管理缺失之处和改进方法,并提出接下来的研究展望。

宁波-舟山港船舶交通状况宁波-舟山港港口VTS状况绩效分析绩效评价改进措施和发展展望参考文献:[1]藤井弥平.海上交通工程,东京海文堂,1981.[2]Wesper A.Development in Marine Traffic Operation and Research.Journal of Navigation,1978,31(3):348-356.[3]Price R.I,Marine Traffic Engineering — A new Discipline,MarineTechnology.1980.[4]J.Wennink.Collision and Grounding Risk Analysis for Ship’s Navigation inConfined Waters.The Journal of Navigation.1992.[5]Mike Hadley.V essel Traffic Management and Pilotage.Qinetiq Ltd.2003.UK.[6]张行涛.VTS在我国海事管理中的效用和地位[N].CWT中国水运,2010-08.[7]蔡福勇.浅谈建设福州港VTS的必要性[N].福建水产,002-09(3).[8]徐国裕.增进高雄港VTS水域交通安全和效率的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9.[9]方祥麟,赵丽宁,姚杰,邵哲平,许璞和,郑学文.中国VTS工程效益分析与工程后评价[R].大连:中韩航海学术交流会,1998.[10]赵树奎.我国VTS的效益评价研究[D].上海:上海海事大学,2006.[11]李连亭,丘志雄.西岸海上直航台湾海峡的船舶交通及其规划的研究.第一届海峡两岸海上航运学术研讨会,厦门,1993.[12]黄克辉.基于VTS的珠江水域船舶交通综合评价的研究[D].上海:上海海事大学,2005.[13]徐武辉. 大连港水域船舶交通安全管理研究与实践.[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3.[14]陆新明.上海港吴淞VTS系统应用绩效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4,01.[15]杨晓东.美国港口的船舶交通服务VTS及其带来的思考[N].航海技术,2009(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