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结题报告材料提升小学生教育习作能力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材料提升小学生教育习作能力策略研究

《搭建经典阅读平台提升小学生习作能力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赣榆县实验小学王家春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经典的整本的书。

”通过大量的经典阅读来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虽然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明确,方向统一。

可是,在小学阶段并没有看到可喜的效果,而是目前小学生习作现状不容乐观,普遍存在习作时“无话可写、无从下笔”现象。

习作题一出,有的等着抄同学习作;有的照搬作文选上的雷同作文;有的勉强写出来,容也枯燥,特别是字数太少。

无奈之下,教师只好有针对性地布置学生背作文,然后指导学生在考试时改头换面。

这种“习作选材单一、习作结构雷同、习作缺失个性、套作、背作泛滥”等现象,在小学阶段屡见不鲜。

这种现象抑制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抑制了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语文教学中应以经典阅读为突破口,努力为学生搭建经典阅读平台,切实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小学生习作难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1、概念界定“经典阅读”就是根据学生的年龄,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容丰富的、能够代表一个时代的、具有普遍性修养意义的韵文、唐诗宋词、文学精彩片段等多方面的优秀作品。

“搭建经典阅读平台”就是以经典阅读为突破口,以读书活动为平台,运用多种策略和手段引导广大学生走进经典阅读中,切实提高写作水平。

2、理论依据国外都很重视经典阅读教育的研究,在一些发达国家,经典阅读已成为阅读教学目标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而我国有关阅读活动也日益受到重视。

目前很多学校和老师也在加大学生的经典阅读量、激发学生的经典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等方面,进行很多有益的尝试。

著名儿童文学家梅子涵先生对小学生的课外经典阅读十分推崇,他认为童年时代的阅读为其一生的发展作铺垫。

市特级教师窦桂梅的《语文教学要关注人的发展》在推荐阅读书目,拓宽阅读围,积累语言文字,熏陶民族文化等方面,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阅读量达成145万字”,课程标准中对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提出了建议,如童话、寓言、故事、科普、诗歌、散文等,鼓励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倡导课堂阅读教学延伸到课外,体现了现行语文教学对课外阅读指导的重视。

专家指出:阅读是一个人成长的方式和渠道,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定的阅读积累,成就他一生生命底色,影响和改变学生未来的命运。

“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让孩子与好书打交道,与书中人物对话,与写书大师对话,惠及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读书是社会进步的源动力,读书状况是一个民族素质良莠的标尺,日本六成人读书成风,以色列把读书放在首位,法国平均每人11本书。

近年来,由于我国计算机网络走进寻常百姓家庭,国民读书率持续走低,中小学网络游戏攀升,而课外阅读令人及不乐观,让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的书,找回缺失的传统文化,这无疑捍卫了孩子们学语文的权利,因此本课题的开展有着良好的土壤和气候。

三、课题研究方法课题研究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行为研究法;2、经验总结法;3、资源共享法;4、个案研究法;5、调查研究法;6、激励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1、解决“学生作文难在何处”和“学生的作文缺少什么”这两个问题,以此作为探讨的出发点,改变目前学生作文能力和水平普遍低下的现状,探究提升小学生习作水平的策略,2、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联结起来,加强写作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通过审美能力带动作文训练,使学生的作文从课本中走出来,让“经典阅读”走进学生的作文,从而增加作文的文化涵,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实现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

五、课题研究的容1、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联结起来,注重从课本中收集写作资料,并学会运用所收集的资料,从而做到快速选材。

2、使学生的作文从课本中走出来,让“经典阅读”走进学生的作文,从而增加作文的文化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

3、研究经典阅读,研究写作方法,形成一种(读经典以取材、摘经典以炼句、说经典以激趣、悟经典以构思、评经典以创新、写经典展成果)写作教学模式,探究提升小学生习作水平的策略,使学生、教师在写作中、教学中,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用。

六、课题研究思路、过程(一)课题研究的思路:1、调查学生阅读现状及教师作文教学现状并研究出应对之策。

2、发动学生进行经典阅读,并推荐阅读作品。

3、指导学生有计划、有阶段性地进行经典阅读。

4、研究经典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本课题研究周期定为一年,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具体实施:1、准备阶段(1)分析我校语文教学的基本情况,阅读有关语文教学、作文教学以及有关课题研究相关联的书籍资料,尤其是读写结合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论,拟写课题实验方案,作好课题申报工作。

(2)学习相关理论,精心研读《语文表现本位》中关于经典阅读与写作方面的论述,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和任务,掌握进行课题研究的基本方式和方法。

2、实施阶段。

(1)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选择适合小学生诵读的经典阅读容。

(2)开展诵读。

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读书方法进行经典阅读的研究。

如《走进经典点亮人生》《小学生个性化作文》《国学》以及精彩文学片段和韵文。

要求学生每日坚持晨诵、午读、暮省。

每2个月开展一次读书和习作展示活动,如读书交流会、诗歌朗诵会、读书采蜜卡、读书笔记、读书征文等活动。

鼓励学生以德载文,以情润文,将诵读与写作紧密结合。

(3)开展经典阅读与作文主题活动的研究,研究经典阅读,研究写作方法。

具体安排:2013年2月---2013年3月,开展读书交流会、展示读书笔记,依课堂为依托开展经典阅读与作文主题活动的研究,完成第一次教育教学案例分析和阶段性研究报告。

2013年4月---2013年6月,举行读书征文、经典诗文朗诵会,展示读书成果。

2013年7月---2013年8月,利用假期进一步走进经典阅读,撰写读书笔记,完成一定量的习作。

2013年9月---2013年11月,展示学生读书采蜜卡、读书笔记、读书征文,将诵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让“经典阅读”走进学生的作文,借助阅读和语文课堂,探究研究经典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完成第二次教育教学案例分析和阶段性研究报告。

3、课题总结和结题阶段。

(1)总结研究成果。

整理实验过程性资料,分析实验过程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归纳总结成功作法和经验,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成效:经过一年时间的实验研究,学生在充满书香的氛围的中有了令人惊喜的变从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喜欢课外阅读的人数大大增多。

可以说,现在课外阅读已成为我班大部分学生的自觉行为。

1.经典阅读兴趣空前高涨。

在课题研究与实验的过程中,我们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如“读书笔记展评”、“课外阅读小报展评”、“好书对对碰”、“课外词语积累竞赛”等,孩子们在活动中尝到了阅读的乐趣,明白了读书的意义,阅读兴趣、阅读热情空前高涨。

2.经典阅读习惯逐步养成,阅读的面逐步扩大。

通过实验,学生养成了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制订课外阅读计划、查字典(或其它工具书)、敢于质疑、勤于思考、圈点勾划、记笔记等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能自觉地参与进课外阅读活动之中,主动去发现、去探索、去获取。

为了巩固课外阅读效果,我们要求学生可以在书上圈、点、评、画,写出读后感。

一段时间来,学生的课外阅读有了一定进展。

通过读书交流,写心得体会,展示读书笔记,使广大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逐步随之形成。

阅读的量也随之不断增加,阅读的质大幅度提高,独立阅读能力日益增强,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整体提升。

在阅读中,学生对作品的兴趣不在仅停留在“故事情节”上,不在仅满足于“看书”,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读书”。

把读与思、读与记、读与写逐步结合起来,学生的语文能力、习作能力、组织能力等得到提高。

班级学生参加学校、县级及以上读书征文比赛有30多人次获奖。

3、经典阅读的读书容广泛。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及教学实际,我们要做好读物的推荐工作。

a、相关主题对比读。

如苏教版五下第三单元围绕“奋斗与生存”介绍了一些面对逆境不屈不挠的人物夏洛蒂、霍金、鲁滨逊,教学本单元教材时,我向学生推荐了《鲁宾逊漂流记》、《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等。

b、背景材料提前读。

如学习《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先指导学生网上阅读《火星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学习《月光启蒙》之前,带来学生阅读作者的原文,感受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与爱。

课堂教学大为增色,学生的自读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c、经典名著推荐读。

如读完冰心的《只拣儿童多处行》,指导学生阅读冰心的《再寄小读者》、《繁星》;教学完《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我建议大家大胆阅读名著《水浒传》,读故事,品细节,评人物;教学了《三打白骨精》之后,我们开展了“走进经典,阅读《西游记》”读书活动等。

d、热销读物比着读。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时刻关注一些热销儿童读物和专家大力推荐的儿童读物,这些读物贴近学生生活,情节曲折生动,往往会成为学生的最爱。

给学生朗读《窗边的小豆豆》中的精彩片段,向学生讲述《草房子》中秃鹤的种种趣事,与学生共同交流《我要做好孩子》中胖金铃的心想法……你会惊喜地发现,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已经沉浸于读书的快乐之中。

4、读书方法灵活。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们逐步学会了常用的阅读的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选读法、读思结合法、摘录批注法等。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要能根据书籍种类的不同,读书目的的不同,灵活运用读书方法,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选择的是知识性的读物,只作一般了解,可以采用浏览式阅读,按照“速读——寻找——摘记”的流程即可;如果是阅读报刊,可以采用读版面,读标题,读导语的方法,快速浏览,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对于那些经典美文,脍炙人口的佳作,应该精读,读封面、读作者、读背景,边读边思,读书做批注,对文中的精美词句、重要段落,还要做到反复朗读、品味,乃至成诵。

科学、灵活地运用读书方法,才可大大提高读书效率。

5、读书活动实在。

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既可巩固阅读方法,又能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他们阅读成果的舞台,使其在展示中尽享成功的快乐,在活动中形成新的激励。

a、同读一本书。

可选择教材“我读书,我快乐”中推荐的图书,师生人手一本,共同阅读,定期交流。

同读期间,我身先士卒,读书圈画好词佳句,及时在书旁空白处作批注,意义深刻的句子熟读背诵,并把自己的书展示给同学们看,给学生讲解自己的读书过程及读书思考,将自己喜欢的句段背给大家听。

看到老师读书如此认真,学生们深受感染,读书热情高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读书方法,提高了读书效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