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实行会计电算化后的会计档案管理(1)

浅谈实行会计电算化后的会计档案管理(1)

浅谈实行会计电算化后的会计档案管理(1)
随着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如何做好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以使其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笔者根据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实践,就如何做好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谈谈个人的看法,仅供参考。

一、会计电算化会
计档案的特点众所周知,传统的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会计报表
等会计核算专用材料,它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

这些史料和证据具有严格的数据平衡性、时序性和严肃性、不得随意篡改。

各级企、事业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由于产生了许多依附于计算机磁性介质上的数据与文件,财务人员的所有日常工作以及历年会计资料的调阅均在计算机上完成,随之而使会计档案赋予了许多新的特点。

笔者根据工作的实践,总结出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具有以下一些显著特点:1、会计电
算化档案不仅保留了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档案,而且还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

即会计电算化档案存储的范围和领域扩大了。

2、传统的会计档案具有直观可视性,而存储在磁性介质上的会计档案必须在特定的计算
机硬件与软件系统环境中才可以使用,也才具有生命力。

即会计电算化档案的调用需要一定的软硬件环境。

3、会计电算化档案的载体不仅是通过打印等输出的传统意义上的
纸张,更主要的是磁性介质或光盘。

即会计电算化档案的保管不仅是作为会计资料信息载体的纸张而且更重要的是磁性介质或光盘。

4、会计电算化档案具有易遭破坏,难留
痕迹的特点,同时他们又受载体的质量、载体存放环境、载体存储信息的有效期等条件的影响,即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安全性、完整性要求更高。

5、实行电算化的时间越长,会计档案与财务软件的版本数越多,即会计电算化档案更需要科学地管理。

二、如何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工作为了更有效地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工作,我们必
须根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分别做好会计档案的收集、管理与保存、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l、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

所谓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
内(如一个会计年度),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拷贝(备份)存储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从而形成脱离于原计算机系统的会计档案。

财务部门应把财务数据的备份文件保存好,以防计算机硬件系统损坏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小的损失下恢复原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

共2页: 1 [2] 下一页论文出处(作者): 企业会计电算化与电脑化管理的调查报告构筑
电算化下内部审计监督新模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