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护航中国梦知法守法争做好公民2013年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具体来讲“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
我个人认为“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法治的护航,正所谓“不依规矩,不成方圆”;只有人人都“学法、知法、守法”,我们的中国才会更加灿烂辉煌!
古书载云:“夫法者,治国安邦之利器,行为之准绳也。
来自民意,取自民情,放之四海而皆准,放之人人而皆遵,无以位尊而不加,无以民贱而滥用。
勿以官多而乱法,勿以法多而乱理。
国法失衡,则民心失聚。
”简单的几句话,就说明了依法治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发展、繁荣昌盛。
早在战国初期,法家创始人韩非子就主张依法治国、人人平等的原则。
他说:“一民之轨,莫如法;厉官威民,退淫殆,止诈伪,莫若刑。
”就是说:统一人们的行为规范,没有比法律更好的;整饬官吏,威慑民众,消除荒淫怠惰的行为,禁止欺诈虚伪的风气,没有比用刑更好的。
长久以来,我国的中心议题是改革、发展和稳定,改革是必由之路,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其他问题往往都处于边缘位置,这是由我国所处的特殊的历史阶段所决定的。
因此,尽管我国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就决定走法治道路,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16字方针;尽管在十五大上就正式把“依法治国”作为基本方略;尽管在1999年就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写进宪法;尽管中央近年来始终强力推行法治,但是在改革发展稳定面前,法治很难被置于至上位置。
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压倒性地位面前,法治很难处于强势地位。
而今,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的16字方针,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了新阶段。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单列,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问题之一进行论述,我认为这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知道: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国家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人民群众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地位。
刑事司法学院院长曲新久教授表示:“市场经济首先是法治经济,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
只有打破垄断经济、权贵经济,强调独立、平等、自由等法治经济的价值,才能真正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
我认为,“全面依法治国”既是对以前法律体系的一脉相承,也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护航法器,更是能使国家长治久安、繁荣昌盛的定海神针!
那么,在当前全民共筑“中国梦”的情况下,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依法治国呢?我认为只要把以下四步贯彻落实到位,就能做到依法治国,让国家长治久安。
一、科学立法,有法可依。
法律、法规的制定应该结合国家当前的实际情况,不可闭门造车、生硬照搬,而应当学习借鉴、与时俱进。
韩非子曾说过“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
法与时转
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就是说:治理臣民没有永恒不变的常规,只有用法律。
法律随时代而变化则社会稳定,治国的措施适应社会现实,就会发挥作用。
二、有法必依,严格执法。
有了法律法规,执法者就应该根据法律的条文执法,且必须严格执法。
法治的核心命题,是权大还是法大。
如果是权大于法,那么执掌权力的个人就会凌驾于法律之上,法治就会变成权治,权治就会变成人治,那是国家的灾难,民族的灾难,当然也是执政党的灾难。
苍蝇也好,老虎也罢,这些所谓“贪官污吏”,就是破坏了依法治国的策略,把个人意志凌驾于组织意志、集体意志、党的意志、人民意志之上,在行使权力过程中,没有遵循,没有原则,为所欲为。
这不仅背离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违背了宪法和法律的原则,破坏了法治的权威。
因此,不严打,不足以平民愤!
三、公正司法,违法必究。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要实现法治中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之向就不能偏离;而要坚持依法治国,就必须保证司法的公正性与独立性不受干扰。
因为法律就是实现正义、体现公平、正确规范人的行为的社会准则,执法者在执法的过程中,必须公正司法,不可徇私舞弊、有失公正。
因此,执法者的工作重点就是保证法律实施,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这就需要对扼住职业良知、坚守法治、制度约束、公开运行等环节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
如执法者违法,应该严格加重追究执法者的责任。
四、全民学法,全民守法。
要在全国范围内、各行各业中大力开展“普法、学法、守法”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幼稚园的孩子,均进行宣传。
因为法制宣传教育承担着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培养法治观念、引导法治行为的重要职责,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在促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古往今来,管用而有效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金石上,也不是拓印在白纸上,而是要长久流淌在执法者的内心里,时时环绕在每一位公民的心中。
要尽力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法律需求和接受习惯,采取多样化的宣传形式和方法,使“普法宣传”活动更具有针对性。
只有“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才能使每一位公民真正成为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总之,古人云:“法者,治之端也。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法律就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是社会秩序的底线,如果击穿这个底线,党、国家和社会就会出大问题。
要落实贯彻依法治国的治国方针,就要科学立法推动社会转型,简政放权打造法治政府,司法改革保障公平正义,法治思维化解矛盾纠纷……
最后,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积极地行动起来,争做“学法、知法、守法”的中国好公民,用依法治国的治国方针去为伟大的“中国梦”护航吧!
都匀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