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说明:1.本试卷分第I卷(1—4页)和第II卷(5—8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Cl 35.5 Fe 56 Cu 64第I卷(选择题共48分)单项选择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相同B.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能量多C.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D.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不一定都伴随着能量变化2.关于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使反应充分,可以向酸(碱)中分次加入碱(酸)B.为了使反应进行的更完全,可以使酸或碱适当过量C.中和热为一定值,实验结果与所用酸(碱)的用量和种类均无关D.用铜丝代替玻璃棒搅拌,会使中和热测定值偏大3.稀氨水中存在着下列平衡:NH 3• H2O NH4++OH- ,若要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同时使c(OH-)增大,应加入适量的物质是(忽略溶解热)①NH4C1 固体②硫酸③NaOH 固体④水⑤加热A.仅①②③⑤B. 仅③⑤C. 仅③D. 仅①③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一种装置②原电池的正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发生还原反应③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原电池的装置均可实现④碳棒不能用来作原电池的正极⑤反应Cu+2Ag+=2Ag+Cu2+,能以原电池的形式来实现A.①⑤B.①④⑤C.②③④D.②⑤5.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A.甲烷的燃烧热△H =-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l) △H =-890.3 kJ·mol-1B.一定条件下,将0.5molN2和1.5mol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放热a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 2(g)+3H2(g)2NH3(g) △H =-2a kJ·mol-1C.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则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O(l) =2H2(g)+O2(g) △H =+571.6 kJ·mol-1D.HCl和NaOH反应中和热△H =-57.3 kJ·mol-1,则CH3COOH和NaOH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6.5.6 g铁粉投入到盛有100 mL 3 mol·L-1稀硫酸的烧杯中,2 min时铁粉刚好溶解(溶解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表示这个反应的速率正确的是A.v(Fe)=0.5 mol/(L·min) B.v(H2SO4)=1.5 mol/(L·min)C.v(H2SO4)=0.5 mol/(L·min) D.v(FeSO4)=1 mol/(L·min)7.下列事实能说明亚硝酸是弱电解质的是①亚硝酸溶液中存在HNO2分子,呈酸性②用HNO2溶液做导电性实验,灯泡很暗③HNO2溶液不与Na2SO4溶液反应④0.1 mol·L-1 HNO2溶液中,c(H+)=0.015 mol·L-1⑤向水中加入亚硝酸钠固体,右图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可以从C点到D点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⑤D.①④⑤8.下图表示两个常见固氮反应的平衡常数对数值(lg K)与温度的关系:①N 2+3H22NH3;②N2+O22NO根据图中的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升温,反应①的速率减小反应②的速率增大B. 反应①是放热反应C.可以在常温下利用反应①进行工业固氮D.曲线的交点表示反应①和反应②体系中N2的转化率相等9.某温度下,在一恒容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A(g)+3B(g)2C(g),下列情况一定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①单位时间内,有3molB反应,同时有2molC生成②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③单位时间内,有1molA生成,同时有2molC生成④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⑤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⑥用A、B、C表示的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为1∶3∶2A.①④⑥B.①②③C.①②⑥D.②③⑤10.下列条件下,对应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在0.1mol/LNa2CO3溶液中:Al3+、NH4+、SO42-、NO3-B.pH=7的溶液中:Fe3+、Cl-、Na+、NO3-C.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NH4+、Cl-、SO42-、Mg2+D.25℃时,水电离出的c(H+)=1×l0-13mol/L 的溶液中:K+、Ba2+、NO3-、S2-11.反应N 2O4(g) 2NO2(g) ΔH=+57kJ·mol-1,在温度为T1、T2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C两点的反应速率:A<CB.A、C两点气体的颜色:A浅,C深C.由状态B到状态A,可以用降温的方法D.A、C两点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C12.在T℃时,铬酸银(Ag2CrO4)在水溶液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T℃时,Ag2CrO4的K sp数值为1×10-11B.T℃时,在Y点和X点,水的离子积K w相等C.图中a=2×10-4D.向饱和Ag2CrO4溶液中加入固体AgNO3能使溶液由Z点变为X点13.某小组为研究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设计如图所示装置。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X为碳棒,为减缓铁的腐蚀,开关K应置于M处B.若X为碳棒,开关K置于N处,会加快铁的腐蚀C.若X为锌,开关K置于M处,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若X为锌,开关K置于N处,铁电极发生的反应为Fe-2e- =Fe3+14.工业上常用电解硫酸钠溶液联合生产硫酸和烧碱溶液的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阴极和阳极均为惰性电极.测得同温同压下,气体甲与气体乙的体积比约为2: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电极反应式:2H2O+4e-=O2↑+4H+B.离子交换膜d为阴离子交换膜C.丙为硫酸溶液,丁为氢氧化钠溶液D.a电极连接电源的正极作阳极15.室温下,将0.10 mol·L-1盐酸逐滴滴入20.00 mL 0.10 mol·L-1氨水中,溶液中pH和pOH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已知:pOH= -lg c(O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点所示溶液c(NH4+)+c(NH3·H2O)= c(Cl-)B.N点所示溶液中:c(NH4+)>c(Cl-)C.Q点所示消耗盐酸的体积等于氨水的体积D.M点和N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离子积相同16.在一定条件下,N2O分解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反应时间/min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c (N2O)/mol·L-10.100 0.090 0.080 0.070 0.060 0.050 0.040 0.030 0.020 0.010 0.000下图能正确表示该反应有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是(注:图中半衰期指任一浓度N2O消耗一半时所需的相应时间,c1、c2均表示N2O初始浓度且c1<c2)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注意事项:考生务必在规定的地方,规范答题。
字迹书写工整、清楚。
17.(12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均属于化学平衡。
根据要求回答问題。
(1)一定温度下,向1 L 0.1 mol·L-1CH3COOH溶液中加入0.1 mol CH3COONa固体,则醋酸的电离平衡向________(填“正”或“逆”)反应方向移动;水的电离程度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99 ℃时,K W=1.0×10-12 mol2·L-2,该温度下测得0.1 mol·L-1Na2A溶液的pH=6。
①H2A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②体积相等、pH=1的盐酸与H2A溶液分别与足量的Zn反应,产生的氢气____________。
A.盐酸多B.H2A多C.一样多D.无法确定③将0.1 mol·L-1H2A溶液与0.2 mol·L-1氨水等体积混合,完全反应后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电荷守恒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常温下,H2SO3的电离常数为K al=1.54×10-2,K a2=1.02×10-7,H2CO3的电离常数为K al=4.30×10-7,K a2=5.60×10-11。
①下列微粒可以大量共存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CO32-、HSO3-b.HCO3-、HSO3-c.SO32-、HCO3-d.H2SO3、HCO3-②已知NaHSO3溶液显酸性,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
(4)0.1 mol·L-1的NaHA溶液,测得溶液显碱性。
则该溶液中c(H2A)________ _c(A2-)(填“>”、“<”或“=”),作出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字解释)。
18.(14分)乙苯()是重要的有机溶剂和工业原料。
④相关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下表所示:化学键C—H C—C C=C C-Cl H-Cl键能(kJ·mol-1)412 348 x 341 432请回答:(1)x=。
(2)根据化学反应原理,分析增大压强对③的影响为。
(提示:从对反应速率、平衡状态、转化率角度回答)(3)①△H4=。
②T1℃时,向起始容积为1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g)和2mol H2(g)发生上述反应。
10min达到平衡时,测得(g)的物质的量为0.75mol。
则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③上述反应中,(g)的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Ⅰ.A、B两点的平衡常数:K(A) K(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Ⅱ.A、B两点的正反应速率:v正(A) v正(B)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④T1℃时,向起始容积为10L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g)和2molH2(g),发生上述反应。
10min达到平衡时,测得(g)的物质的量为0.75mo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