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字材料中序号和标点使用

文字材料中序号和标点使用

一、文字材料中序号、标点的正确使用
1.“第一、”、“第二、”或“首先、”“其次、”等后面用顿号错误,应改用逗号,即“第一,”、“第二,”、“首先,”、“其次,”等。

2.“一,”、“二,”等后面用逗号错误,应该用顿号,即“一、”、“二、”。

3.“
1、”、“
2、”和“a、”、“b、”等后面用顿号不规范,而应该使用齐线墨点(实心小圆点),即“
1.”、“
2.”或“a.”。

4.序号如加括号,如
(1)(2)
(3)等后面不加标点符号。

5.标题序码的格式及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级标题序码用:
一、二、三......并且用黑体字
不能写成一.二.三.......
第二级标题序码用:
(一)
(二)(三)......
不能写成
(一)、(二)、
(三)、......
第三级标题序码用:
1.2.
3........
不能写成1、2、
3、......
第四级标题序码用:
(1)(2 )( 3 )......
不能写成
(1)、(2)、
(3)、......
第五级标题序码用:
①②③......
不能写成①、②、③、......
序码①②③从插入菜单的特殊符号项的数字序号处选择键入。

二、年份中“零”的正确使用
年份如用中文形式表示,如“二〇〇五年十月”,则中间的“〇”不能写成阿拉伯数字的长“0”或英语全角字符“o”,而应该用圆“〇”(一般在电脑“插入”栏里“特殊符号”或“几何图形符”中选择);年份如用阿拉伯数字形式表示,则中间应该用长“0”表示,如:“2005年10月”。

三、公文的年份中“括号”的正确使用
印发公文时,年分外的括号应该用中括号“〔〕”,而不应该用小括号“()”或方括号“[]”。

如:
苏语
(2005)5号(不规范)
苏语[2005]5号(不规范)
苏语〔2005〕5号(规范)
四、正确区分连接号和破折号
1.凡文中使用连接号的应该使用“~”,而不使用“——”或“─—”。

2.凡文中使用破折号的应该使用占两个空格的连线“─—”而不用“~”或只占一个空格的短线“—”或两个短线“——”表示。

常见数字用法错误例说
我们的一些学生在习作和日常书写中,对数字的用法不大在意,因此出现了一些比较常见的错误用法,归纳一下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星期几误用阿拉伯数字
“直到星期2,车还没到,全厂的人都伸长了脖子。


上文中的“星期2”应该写作“星期二”,因为这是一个完整的概念。

在英语中,“星期二”便写成一个单词“Tuesday”,不是“星期”和“二”的组合。

也就是说,“二”在这里是一个语素,所以,作为语素的“二”这个数字,必须使用汉字。

二、农历月日误用阿拉伯数字
“农历8月15,圆月当空。

天上月圆,地上人圆。

让我们为新人举杯……”
“8月15”应该写作“八月十五”。

汉字和阿拉伯数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按照国家语言改革委员会的规定,凡中国干支纪年和农历月日,都应该使用汉字。

那么文中“八月十五”即中秋节,这是按农历计算的。

所以不能用阿拉伯数字。

另外,如“大年三十”当然也不能写作“大年30”。

同样,“甲子年二月十一日”,这是中国的干支纪年,也不能写作“甲子年2月11日”。

三、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误用阿拉伯数字
“嘉靖8年,一条鞭法正在推广,税制大为简化。


“嘉靖8年”应该写作“嘉靖八年”。

“嘉靖”是明代皇帝的年号,按照规定,凡中国清代和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中国各民族的非公历纪年,均不应该与公历混用,也就是说不能用阿拉伯数字;可以按传统体例用汉字表述,并用阿拉伯数字作括注公历,如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

四、年份随意缩略
“早在92年前,此事便已提上议事日程,但议而不决,至今还是八字未见一撇。

”“92年前”应该写作“1992年前”。

否则,容易产生歧义,因为“92年前”也可理解为“九十二年前”。

因此,按照国家规定,“年份不能简写,如1980年不能写作80年,1950—1980年不能写作1950-80年。

”不过国家规定还稍稍表现了一点弹性,加了“一般”两字:
“年份一般不用简写。

”“如1990年不能简作‘九0年’或‘90年’。

”但两者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上述“92年前”的用法显然是不正确的。

五、已经定型的词或短语中的数字误用阿拉伯数字
“影片上侵略者长驱直入。

一路只见残垣断壁,荒草野径,你怎能不感到8国联军铁蹄的疯狂?怎能不感到这页历史的沉重?”
“8国联军”应该写作“八国联军”。

这是已经定型的专用名词。

按照规定已经成型的词、短语、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都必须用汉字。

“八国联军”是一个已经定型的短语,不是临时组合而成的短语,因此不能写作“8国联军”。

同理,“第三世界”就不能写作“第3世界”,“十月革命”就不能写作“10月革命”,“二万五千里长征”就不能写作“25000里长
征”……有人说按规定“五十步笑百步”要写成“50步笑100步”,这如果不是故意杜撰,一定是对有关规定极不了解所致。

六、世纪和年代误用汉字
“十九世纪末期,一个叫小林多喜二的人,从名古屋来到东京。

”“本世纪二十年代初,有声电影兴起,无声电影开始走下坡路。

”“十九世纪”应该改为“19世纪”,“二十年代”应该改为“20年代”。

根据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以及时、分、秒,这是一个完整的时间系列,均应用阿拉伯数字,世纪和年代又用汉字,同一系列,两样书写,这是不符合数字使用要协调、得体的规定的。

七、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多位数被断开移行
“一年来,足不出户,写出6500字,其中有一部长篇、两部中篇……”这“6500字”是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按照规定是不能断开移行的,因为如果一旦断开移开,数值便无法准确地识读。

如果前面成了“650”,后面“000”也因没有首位数而让人莫名其妙了。

八、数量单位运用不合规范
“一人有难,八方支援。

短短一周内,便收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4万3千5百元的捐款……”
其中的“4万3千5百元”,可以写作“43500元”,也可以写作“
4.35万元”,但写作“4万3千5百元”是不合规范的。

根据国家规定,在非科技出版物中,为了便于读数或移行,可以“亿”、“万”作单位,数值特别大的,还可“亿、万”同时使用。

但一般情况下,不得以十、百、千、十万、百万、千万……为单位,更不能加上阿拉伯数字同时使用。

九、概数误用阿拉伯数字
“别看她才
7、8岁,还没跨进过校门,可她那一脸的机灵,实在讨人喜欢。

”“7、8岁”应该改为“七八岁”。

因为按照规定,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的概数,必须使用汉字。

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也不得用顿号隔开。

+、约数误用阿拉伯数字
“挖了半天,也不过10几斤。

娟娟嘟着嘴,沿着小路挎着篮子走了过来。

”“10几斤”应该写作“十几斤”。

约数有两种情况:
凡是带“几”的,必须用汉字;其他用“多”“余”“左右”“上下”等等来表示的,则必须视上下文而定,以局部体例的统一为原则。

一般情况下,也以汉字为宜。

十一、竖排文字误用阿拉伯数字
“文化下乡活动开展以来,据不完全统计,仅戏剧下乡就有11万多场,向农民赠送的书刊1200余万册,建立农村书库
1.4万多个。

”(因为条件关系,例文没有打成竖排形式)按照规定,上述文字中的阿拉伯数字,均应改为汉字。

只有涉及代号、代码或序号之类不宜改动的阿拉伯数字方可保留,其余一律使用汉字。

否则,不管阿拉伯数字是“直立”还是“躺倒”,都是不合规范的。

十二、数字空格使用不当
“某单位厂区面积30,
000.4平方米,建筑面积25,
000.00平方米。

”应在小数点前每三位数字不加分节号,但空一个实心点或四分之一位置,保留小数的小数点后填足数字,数字不够填零。

但虽然保留小数而小数点后没有数字的不再加小数点和“0”。

所以上述文字应写为:
“某单位厂区面积30
000.40平方米,建筑面积25 000平方米。


以上现象,只要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写作中稍加留意,其实也是不难改正的。

让我们关注自己的数字写法,让它尽可能地按照规范去写。

同时养成正确书写阿拉伯数字的习惯,以提高我们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