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国霸权主义
霸权主义是指一国凭借政治、军事和经济的优势,在全世界或个别地区破坏、控制他国主权,谋求统治地位的政策。
争夺世界霸主是帝国主义国家开展
世界大战的重要原因,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增强,
走上了世界权力的顶峰,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成为超级大国,充当资本主义
世界的霸主。
但是随着其他实力国家的逐渐强大,美国感到了危机,例如二战
后苏联的崛起就被美国视作是自己将来的威胁,此后便利用各种霸权主义阻止
其他国家的发展。
对美国霸权主义印象最深刻的是911事件后美国对伊拉克发动的军事行动。
2001年9月11日当天的恐怖袭击对美国及全球产生巨大的影响。
这次事件是
继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珍珠港事件后,历史上第二次对美国造成重大伤亡的袭击。
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总统布什宣布向恐怖主义作战,并将伊拉
克等多个国家列入“邪恶轴心国”。
对伊拉克开战的主要理由是认为萨达姆政权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伊拉克当局政府践踏人权,以美国方面的说法来说,对伊拉克的战争目的主要是帮助伊拉克人民建立一个自由。
民主的政权,剿灭
恐怖分子,保护伊拉克的石油及其他天然资源等。
但是包括部分美国人士在内
的很多舆论认为原因并不单纯。
美国打着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借口,在联合国没有授权的情况下,悍然攻打了一个主权国家,树立了美国喜欢使用
武力的形象。
伊拉克战争,是一场侵略战争,是美国为了控制伊拉克石油而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是美国为了控制整个中东而发动的第一场战争,美国自独立
后至伊拉克战争,共发动过70多次对外战争和侵略,共参与了大大小小的战争和武装冲突近200次。
除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外,美国基本上都是胜利者,
而每次胜利都给他们带来了大小不同的回报,由此而形成了美国人的一种战争
经济观:战争是国家最好的一种战略性投资。
这些俨然是霸权主义者的裸露表现。
相较于这些武力霸权行为,美国的文化霸权主义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许多
国家。
前美国商务部高级官员大卫·罗斯科普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世界趋向一种共同的语言,它应该是英语;如果世界正在出电视、广播和音乐联系在
一起,节目应该是美国的;如果共同的价值观正在形成,他们应该是符合美国
人意愿的价值观。
”利用战争武力的方式宣扬自己的文化固然是最快最有效的
途径,但在当今社会已不能够让美国为所欲,随心所欲。
现如今更多地是用渗
透的方式,美国文化霸权地位的确立始于电影,二战前后,美国电影就占据了
世界电影大半江山,好莱坞电影入侵世界其他各国的情形,是美国文化霸权的
最好体现。
我想身边没有人会说自己从来没有被一部美国大片吸引过,震撼过,在潜移默化中我们已经受到了美国霸权文化主义的影响。
在许多美国大片中,
都有美国人在其他国家境内肆意开展所谓的执法行动或军事行动,如在《绝密
飞行》这部影片中,美国的飞机可以肆意进入别国的领空,可以在缅甸、俄罗斯、朝鲜等国家领空肆意开展行动,即使美国飞机遭到拦截或被击落,受侵国
的合法反击行为已在片中被描述成恐怖劫杀。
还有在类似于《谍影重重》系列
影片中,美国中情局可以肆意在别的国家开展行动,这些国家似乎都在美国的
掌控之下。
电影《2012》在当年引起了轩然大波,也曾因影片中出现了诋毁中
国人的片段而遭到观看影片的中国人愤然,在电影中,美国俨然成了救世主的
角色,仿佛在世界末日来临之时只有美国人在想办法拯救人类,然而生产和使
用诺亚方舟竟是在中国,在现实社会中,这样的霸权思维显然是荒谬的。
纵观
这些影片,虽然影片本身似乎精彩,但是里面的内容却让我们无法接受。
任何
一个国家的主权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飞机入侵别国领空就应当被击落,里面
的飞行员就应当成为战俘。
可是在影片中入侵反而有理,入侵的飞行员可以肆
意杀戮其他国家的战士。
这就是典型的霸权主义。
美国政府制定了文化入侵战略,美国的好莱坞大片正是传播美国文化的强
有力的工具,无论镜片本身是否精彩,但里面许多内容却是美国文化的载体。
美国近三百多年的历史上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倒是在本土之外参与了
多次世界型战争,而且多以胜利告终。
这在美国的文化观念中,也就深深地打
上了霸权烙印。
似乎美国人可以在世界上任何国家肆意开展行动,而可以无视
这些国家主权。
虽然我们在这一直批判美国的文化霸权主义,只是说我们反对
美国文化霸权主义,但并不反对美国文化,我们只是反对美国文化中的消极东
西而不是积极东西,我们并不是反对所有的美国电影,只是反对或赤裸裸、或
较隐蔽的宣扬美国文化霸权主义的影片,这些并不影响我们学习和借鉴美国文
化和美国影片中的有益成果。
虽说美国的霸权主义根深蒂固,但美国是否能成为世界的霸主却不能预知。
布什政府的新战略学说具有鲜明的霸权主义色彩。
而任何理论、学说都是
为一定的政治目标服务的。
美国当权者的企图就是,将这种霸权主义理论作为
国家对外政策方针,引导美国成为走向全球规模的霸权国家。
然而,美国能成
为全球规模的霸权国家吗这是一个引起广泛争论和普遍关注的话题。
美国5位
著名学者从不同视角对此进行了分析和判断。
其焦点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
对美国实力做何估计;二是美国对外政策对其国际地位产生何种影响。
哈佛大
学教授约瑟夫·奈认为,美国虽然在军事上占据绝对优势,但其经济力量几乎
与欧洲处于同一水平上,已不具有称得上是霸权国家的力量,美国的单极格局
将走向衰落。
耶鲁大学教授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认为,美国在未得到国际社会
稳固支持的情况下强行发动对伊战争,将成为使美国国力在战后大幅度衰退的
因素。
他认为,过分依靠其他国家难以匹敌的军事力量的政策和作为唯一超级
大国的自负而产生傲慢态度,再加上缺乏国内外在意识形态上的支持,正在导
致国家影响力下降。
因此,美国思考的最大问题不是作为霸权国家的力量是否
会削弱,而是如何减缓“衰落”的速度。
美国外交学会高级研究员沃尔特·拉
塞尔·米德认为,美国采取自私的外交政策将导致与盟国关系恶化,为自己在
世界上树敌过多,从而导致美国单极统治格局的崩溃。
乔治敦大学教授查尔斯·库普钱认为,伊拉克战争的胜利并不能维持美国的单极格局,相反美国更
有可能被贴上“侵略国家”的标签,从而使美国在世界上进一步孤立。
乔治敦
大学教授约翰·伊肯伯里认为,从二战至今,美国之所以能够在世界上维持优
势地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美国在多边框架内行动。
如果美国利用唯一超级大
国地位,一味标榜单边主义政策,将招致国内外的强烈反对,使自己陷入“自
信过剩”的陷阱,从而走上衰退之路。
他的结论是,单边主义政策不能引导美
国成为霸权国家。
美国的霸权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利用“民主”和“人权”批评其他国家的
政治,干涉他国的政权,如之前美国提出的“中国威胁论”,以此来制造冲突,给中国压力。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世界正向着多极化发展,霸权主义已渐取
守势。
全球经济军事力量的快速崛起避免了霸权主义下的和平,在霸权之后,
我们应当摒弃地区性国家之间的可悲战争,通过文明交流,以增加相互之间的
理解与宽容,给世界带来永久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