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执业西药师题-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_0

执业西药师题-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_0

执业西药师题-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1、临床前药理毒理学研究包括A.主要药效学研究B.一般药理学C.药动学研究D.毒理学研究E.Ⅰ期临床试验2、生物药剂学中研究的生物因素有A.种族差异B.性别差异C.年龄差异D.遗传因素E.生理与病理条件的差异3、下列关于制剂的正确表述是A.制剂是指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B.药物制剂是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具体品种C.同一种制剂可以有不同的药物D.制剂是药剂学所研究的对象E.红霉素片、对乙酰氨基酚片和红霉素粉针剂等均是药物制剂4、有关药剂学概念的正确表述有A.药剂学所研究的对象是药物制剂B.药剂学所研究的内容包括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和合理应用C.药剂学所研究的内容包括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和制备工艺D.药剂学所研究的内容包括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E.药剂学是一门综合性技术科学5、有关药品包装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包装系指直接与药品接触的包装B.外包装选用不易破损的包装,以保证药品在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质量C.非处方药药品标签上必须印有非处方药专有标识D.Ⅱ类药包材指直接接触药品且直接使用的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E.Ⅰ类药包材指直接接触药品,但便于清洗,并可以消毒灭菌的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6、药品包装的作用包括A.阻隔作用B.缓冲作用C.标签作用D.便于取用和分剂量E.商品宣传7、不适于与其他注射剂配伍的注射液有A.血液B.甘露醇C.静脉注射用脂肪乳剂D.葡萄糖注射液E.氯化钠注射液8、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配伍变化的有A.在含较多黏液质和蛋白质的水溶液中加入大量的醇后产生沉淀B.散剂、颗粒剂在吸湿后又逐渐干燥而结块C.混悬剂因久贮而发生颗粒粒径变大D.维生素C与烟酰胺混合后产生橙红色固体E.溴化铵与强碱性药物配伍时产生氨气9、属于药物制剂的物理配伍变化的有A.结块B.变色C.产气D.潮解E.液化10、注射剂配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A.离子作用B.盐析作用C.成分的纯度D.溶剂组成改变E.混合顺序11、配伍变化的处理方法有A.改变贮存条件B.改变调配次序C.改变溶剂或添加助溶剂D.调整溶液的pHE.改变有效成分或改变剂型12、关于药物制剂配伍变化的表述正确的是A.配伍变化包括物理、化学与药理学方面的变化,后者又称为疗效配伍变化B.物理配伍变化有溶解度改变、分层、潮解、液化和结块以及分散状态和粒径的变化C.化学变化可观察到变色、浑浊、沉淀、产气和发生爆炸等D.注射剂产生配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溶剂组成、pH的改变,缓冲剂、离子和盐析作用,配合量、混合顺序和反应时间等E.不宜与注射剂配伍的输液有血液、甘露醇和静脉注射用脂肪乳剂13、防止制剂中药物氧化的方法有A.避光B.驱氧C.加入抗氧剂D.加金属离子络合剂E.选择适宜的包装材料14、在水溶液中不稳定的药物一般可制成A.固体制剂B.微囊C.包合物D.乳剂E.难溶性盐15、提高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方法有A.制备稳定衍生物B.制备难溶性盐类C.制备固体剂型D.制备微囊E.制备包合物16、药物降解主要途径是水解的药物有A.酯类B.酚类C.烯醇类D.芳胺类E.酰胺类17、制剂中易氧化的药物为A.酯类B.酚类C.烯醇类D.酰胺类E.巴比妥类18、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环境因素包括A.温度B.光线C.空气D.金属离子E.湿度19、下列辅料中,属于油溶性抗氧剂的是A.亚硫酸氢钠B.二叔丁基对甲酚C.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D.生育酚E.硫代硫酸钠20、适合弱酸性药液的抗氧剂有A.焦亚硫酸钠B.亚硫酸氢钠C.亚硫酸钠D.硫代硫酸钠E.BHT21、下列关于制剂的正确表述是A.制剂是指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B.药物制剂是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具体品种C.同一种制剂可以有不同的药物D.制剂是药剂学所研究的对象E.红霉素片、对乙酰氨基酚片和红霉素粉针剂等均是药物制剂22、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处方因素有A.pHB.抗氧剂C.温度D.离子络合剂E.光线23、药用辅料的一般要求应包括A.必须符合药用要求B.对人体无毒害作用C.化学性质稳定,不与主药及其他辅料发生作用D.残留溶剂、微生物限度应符合要求E.注射用药用辅料的热原或细菌内毒素、无菌等应符合要求24、属于固体剂型的有A.散剂B.膜剂C.合剂D.栓剂E.酊剂25、非胃肠道给药的剂型有A.注射给药剂型B.呼吸道给药剂型C.皮肤给药剂型D.黏膜给药剂型E.阴道给药剂型26、按分散系统分类包括的剂型为A.混悬剂B.乳剂C.栓剂D.软膏剂E.膜剂27、药物剂型可按下列哪些方法进行分类A.按给药途径分类B.按分散系统分类C.按制法分类D.按形态分类E.按作用时间分类28、按分散系统分类,药物剂型可分为A.溶液型B.胶体溶液型C.固体分散型D.乳剂型E.混悬型29、化学药物的名称包括A.通用名B.化学名C.专利名D.商品名E.拉丁名30、生物技术药物包括A.细胞因子B.抗生素C.疫苗D.重组蛋白质药物E.寡核苷酸药物31、Ⅰ期临床试验受试者数为A.10例B.30例C.100例D.300例E.500例32、根据药典等标准,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的具体品种称为A.药物剂型B.药物制剂C.药剂学D.调剂学E.方剂学33、药品储存按质量状态实行色标管理,合格药品为A.红色B.白色C.绿色D.黄色E.黑色34、药物剂型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A.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B.可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C.可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D.不影响疗效E.可产生靶向作用35、配伍变化是A.药物配伍后理化性质或生理效应方面产生的变化B.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不利于生产、应用和治疗的配伍变化C.药物的相互作用研究包括药动学以及药效学的相互作用D.研究药物制剂配伍变化的目的是保证用药安全有效、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E.可通过改变贮存条件、调配次序,改变溶剂或添加助溶剂,调整pH或处方组成克服物理化学配伍禁忌36、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钾联合使用A.产生协同作用,增强药效B.延缓或减少耐药性的发生C.形成可溶性复合物,有利于吸收D.改变尿液pH,有利于排泄E.利用药物间的拮抗作用,克服药物的不良反应37、焦亚硫酸钠A.弱酸性药液B.乙醇溶液C.碱性药液D.非水性药液E.油溶性维生素类(如维生素A、D)制剂38、苯巴比妥钠注射剂中加有60%丙二醇的目的是A.降低介电常数使注射液稳定B.防止药物水解C.防止药物氧化D.降低离子强度使药物稳定E.防止药物聚合39、高锰酸钾与甘油混合研磨时,易发生A.变色B.沉淀C.产气D.结块40、维生素A转化为2,6-顺式维生素AA.水解B.氧化C.异构化D.聚合E.脱羧41、三种现象均属于药物制剂化学稳定性变化的是A.乳剂分层、混悬剂结晶生长、片剂溶出速度改变B.药物水解、结晶生长、颗粒结块C.药物氧化、颗粒结块、溶出速度改变D.药物降解、乳液分层、片剂崩解度改变E.药物水解、药物氧化、药物异构化42、某药的降解反应为一级反应,其反应速度常数k=0.0076天-1,其t0.9是A.7天B.14天C.28天D.84天43、所制备的药物溶液对热极为敏感A.采用棕色瓶密封包装B.产品冷藏保存C.制备过程中充入氮气D.处方中加入EDTA钠盐E.调节溶液的pH44、巴比妥钠注射剂中加有60%丙二醇的目的是A.降低介电常数使注射液稳定B.防止药物水解C.防止药物异构化D.防止金属离子的影响E.防止药物聚合45、芳香水剂属于A.溶液型B.胶体溶液型C.固体分散型D.气体分散型E.微粒分散型46、这种分类方法与Ⅰ临床使用密切结合A.按给药途径分类B.按分散系统分类C.按制法分类D.按形态分类E.按药物种类分类47、舌下片剂的给药途径属于A.腔道给药B.黏膜给药C.注射给药D.皮肤给药E.呼吸道给药48、对乙酰氨基酚属于A.药品通用名B.化学名C.拉丁名D.商品名E.俗名49、药物分析学研究内容不包括A.药物的化学结构特征B.药物的结构鉴定、质量研究C.药物的稳定性研究D.药物的在线监测与分析技术的研究E.药物在动物或人体内浓度分析方法的研究50、临床药理研究不包括A.Ⅰ期临床试验B.Ⅱ期临床试验C.Ⅲ期临床试验D.Ⅳ期临床试验E.动物实验51、药动学是研究A.药物对机体的影响B.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C.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D.药物的调配E.药物的加工处理52、药效学是研究A.药物的临床疗效B.机体如何对药物处置C.提高药物疗效的途径D.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E.如何改善药物质量53、药剂学概念正确的表述是A.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B.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C.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和应用的技术科学D.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和应用的科学E.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54、研究药物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之间关系的是A.构性关系研究B.构代关系研究C.构动关系研究D.构效关系研究E.构毒关系研究55、药物化学的研究对象是A.中药饮片B.化学药物C.中成药D.中药材E.生物药物56、有关药品包装材料叙述错误的是A.药品的包装材料可分别按使用方式、材料组成及形状进行分类B.Ⅰ类药包材指直接接触药品且直接使用的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C.Ⅱ类药包材指直接接触药品,但便于清洗,并可以消毒灭菌D.输液瓶铝盖、铝塑组合盖属于Ⅱ类药包材E.塑料输液瓶或袋属于Ⅰ类药包材57、有关药品的储存错误的叙述是A.按包装标示的温度要求储存药品B.储存药品相对湿度为35%~75%C.按质量状态实行色标管理,合格药品为黄色,不合格药品为红色D.药品按批号堆码,不同批号的药品不得混垛E.药品储存作业区内不得存放与储存管理无关的物品58、物理化学配伍禁忌的处理方法,不包括A.改变贮存条件B.改变调配次序调整溶液的pHC.改变溶剂或添加助溶剂D.改变有效成分E.测定药物动力学参数59、5%硫喷妥钠10ml加入含乳酸盐的葡萄糖注射液中则会析出沉淀是因为A.溶剂组成改变B.pH改变C.离子作用D.盐析作用E.缓中容量60、偏酸性的诺氟沙星与偏碱性的氨苄青霉素钠一经混合,立即出现沉淀是因为A.离子作用引起B.pH改变引起C.混合顺序引起D.盐析作用引起E.溶剂组成改变引起61、溴化铵和利尿药配伍会A.变色B.产生沉淀C.发生爆炸D.产气E.分解破坏,疗效下降62、红霉素乳糖酸盐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合(pH为4.5)会A.变色B.分散状态或粒径变化C.发生爆炸D.产气E.分解破坏,疗效下降63、氨苄青霉素在含乳酸钠的复方氯化钠输液中4小时后损失20%,是由于A.直接反应B.pH改变C.离子作用D.盐析作用E.缓冲容量64、两性霉素B注射液为胶体分散系统,若加入到含大量电解质的输液中出现沉淀,是由于A.直接反应引起B.pH改变C.离子作用D.盐析作用E.溶剂组成改变引起65、安定注射液与5%葡萄糖输液配伍时,析出沉淀的原因是A.pH改变B.盐析作用C.离子作用D.直接反应E.溶剂组成改变66、下列配伍变化,属于物理配伍变化的是A.水杨酸遇铁盐颜色变深B.硫酸镁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产生沉淀C.芳香水剂中加入一定量的盐可使挥发油分离出来D.维生素B12与维生素C混合制成溶液时,维生素B12效价显著降低E.乌洛托品与酸性药物配伍产生甲醛67、混合易发生爆炸的是A.维生素C和烟酰胺B.生物碱与鞣酸C.乳酸环丙沙星与甲硝唑D.碳酸氢钠与大黄酚E.高锰酸钾与甘油68、麝香草酚和薄荷脑配伍产生会出现A.结块B.疗效下降C.产气D.潮解或液化E.溶解度改变69、下列属于物理配伍变化的是A.变色B.分散状态或粒径变化C.发生爆炸D.产气E.分解破坏,疗效下降70、下列药物配伍使用的目的不包括A.增强疗效B.预防或治疗合并症C.提高生物利用度D.提高机体的耐受性E.减少副作用71、不属于药物制剂化学性配伍变化的是A.维生素c泡腾片放入水中产生大量气泡B.硫酸镁遇可溶性的钙盐产生沉淀C.两性霉素B加入复方氯化钠输液中,药物发生凝聚D.维生素C与烟酰胺混合变成橙红色E.多巴胺注射液与碳酸氢钠注射液配伍后会变成粉红至紫色72、属于物理配伍变化的是A.含酚羟基的药物遇铁盐后颜色变深B.高锰酸钾与甘油混合研磨发生爆炸C.乌洛托品与酸类药物配伍产生甲醛D.氯霉素注射液与少量葡萄糖输液混合产生沉淀E.生物碱盐溶液遇鞣酸产生沉淀73、常见药物制剂的化学配伍变化是A.溶解度改变B.分散状态改变C.粒径变化D.颜色变化E.潮解74、关于配伍变化的错误表述是A.两种以上药物配合使用时,应该避免一切配伍变化B.配伍禁忌系指可能引起治疗作用减弱甚至消失,或导致毒副作用增强的配伍变化C.配伍变化包括物理的、化学的和药理的三方面配伍变化D.药理的配伍变化又称为疗效的配伍变化E.药物相互作用包括药动学的相互作用和药效学的相互作用7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加速试验可以预测药物的有效期B.留样观察试验可用于确定药物的有效期C.影响因素试验包括高温试验、高湿度试验和强光照射试验D.留样观察试验的条件应与商品包装、密封和贮存条件一致E.留样观察在取得l2个月的数据后可不必继续进行76、一般药物的有效期是A.药物的含量降解为原含量的50%所需要的时间B.药物的含量降解为原含量的70%所需要的时间C.药物的含量降解为原含量的80%所需要的时间D.药物的含量降解为原含量的90%所需要的时间E.药物的含量降解为原含量的95%所需要的时间77、适合油性药液的抗氧剂有A.亚硫酸氢钠B.亚硫酸钠C.焦亚硫酸钠D.硫代硫酸钠E.生育酚78、适合弱酸性水性药液的抗氧剂有A.亚硫酸钠B.BHAC.亚硫酸氢钠D.硫代硫酸钠E.BHT79、焦亚硫酸钠作为抗氧剂常用于A.弱酸性药液B.碱性药液C.偏碱性药液D.非水性药液E.油溶性药液80、影响药物稳定性的环境因素不包括A.温度B.pHC.光线D.空气中的氧E.湿度81、关于药物稳定性的酸碱催化叙述错误的是A.许多酯类、酰胺类药物常受H+或OH-催化水解,这种催化作用叫广义酸碱催化B.在pH很低时,主要是酸催化C.在pH较高时,主要由OH-催化D.确定最稳定的pH是溶液型制剂处方设计中首要解决的问题E.一般药物的氧化作用也受H+或OH-的催化82、不属于药物稳定性试验方法的是A.高湿试验B.加速试验C.随机试验D.长期试验E.高温试验83、较易发生水解反应而降解的药物是A.肾上腺素B.盐酸普鲁卡因C.维生素CD.对氨基水杨酸钠E.维生素A84、较易发生氧化降解的药物是A.青霉素GB.头孢唑林C.肾上腺素D.氨苄青霉素E.乙酰水杨酸85、酚类药物降解的主要途径是A.脱羧B.水解C.聚合D.氧化E.光学异构化86、盐酸普鲁卡因降解的主要途径是A.水解B.氧化C.光学异构化D.脱羧E.聚合87、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外界因素是A.温度B.溶剂C.离子强度D.表面活性剂E.填充剂88、关于药物氧化降解反应表述正确的是A.维生素C的氧化降解反应与pH无关B.含有酚羟基的药物极易氧化C.药物的氧化反应与光线无关D.金属离子不可催化氧化反应E.药物的氧化降解反应与温度无关89、关于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药物制剂稳定性主要包括化学稳定性和物理稳定性B.药物稳定性的试验方法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C.药物的降解速度受溶剂的影响,但与离子强度无关D.固体制剂的赋形剂可能影响药物的稳定性E.表面活性剂可使一些容易水解的药物稳定90、常用的油溶性抗氧剂有A.硫脲B.胱氨酸C.二叔丁基对甲酚D.硫代硫酸钠E.亚硫酸氢钠91、常用的水溶性抗氧剂是A.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B.二叔丁基对甲酚C.生育酚D.焦亚硫酸钠E.BHA92、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环境因素包括A.温度B.溶剂C.pHD.表面活性剂E.辅料93、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处方因素不包括A.pHB.广义酸碱催化C.光线D.溶剂E.离子强度94、若测得某一级降解的药物在25℃时,k为0.02108/h,则其有效期为A.50hB.20hC.5hD.2hE.0.5h95、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不包括A.水解B.氧化C.结晶D.脱羧E.异构化96、有关制剂中易水解的药物有A.酚类B.酰胺类C.烯醇类D.六碳糖E.芳胺类97、有关药用辅料的功能不包括A.提高药物稳定性B.赋予药物形态C.提高药物疗效D.改变药物作用性质E.增加病人用药的顺应性98、药物剂型进行分类的方法不包括A.按给药途径分类B.按分散系统分类C.按制法分类D.按形态分类E.按药物种类分类99、有关药物剂型中无菌制剂的分类方法是A.按给药途径分类B.按分散系统分类C.按制法分类D.按形态分类E.按药物种类分类100、混悬型药物剂型的分类方法是A.按制法分类B.按分散系统分类C.按给药途径分类D.按形态分类E.按药物种类分类101、糖浆剂属于的剂型类别为A.溶液型B.胶体溶液型C.固体分散型D.乳剂型E.混悬型102、下列表述药物剂型的重要性错误的是A.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B.剂型能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C.改变剂型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D.剂型决定药物的治疗作用E.剂型可影响疗效103、下列关于剂型的表述错误的是A.剂型系指为适应治疗、诊断或预防的需要而制成的药物应用形式B.同一种剂型可以有不同的药物C.同一药物也可制成多种剂型D.剂型系指某一药物的具体品种E.阿司匹林片、对乙酰氨基酚片、维生素C片和尼莫地平片等均为片剂剂型104、关于剂型的分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芳香水剂为液体剂型B.颗粒剂为固体剂型C.溶胶剂为半固体剂型D.气雾剂为气体分散型E.气雾剂、吸入粉雾剂为经呼吸道给药剂型105、如下药物化学结构骨架的名称为A.环己烷B.苯C.环戊烷D.萘E.呋喃106、临床前药理毒理学研究包括A.主要药效学研究B.一般药理学C.药动学研究D.毒理学研究E.Ⅰ期临床试验107、生物药剂学中研究的生物因素有A.种族差异B.性别差异C.年龄差异D.遗传因素E.生理与病理条件的差异108、下列关于制剂的正确表述是A.制剂是指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B.药物制剂是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具体品种C.同一种制剂可以有不同的药物D.制剂是药剂学所研究的对象E.红霉素片、对乙酰氨基酚片和红霉素粉针剂等均是药物制剂109、有关药剂学概念的正确表述有A.药剂学所研究的对象是药物制剂B.药剂学所研究的内容包括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和合理应用C.药剂学所研究的内容包括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和制备工艺D.药剂学所研究的内容包括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E.药剂学是一门综合性技术科学110、有关药品包装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包装系指直接与药品接触的包装B.外包装选用不易破损的包装,以保证药品在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质量C.非处方药药品标签上必须印有非处方药专有标识D.Ⅱ类药包材指直接接触药品且直接使用的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E.Ⅰ类药包材指直接接触药品,但便于清洗,并可以消毒灭菌的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111、药品包装的作用包括A.阻隔作用B.缓冲作用C.标签作用D.便于取用和分剂量E.商品宣传112、不适于与其他注射剂配伍的注射液有A.血液B.甘露醇C.静脉注射用脂肪乳剂D.葡萄糖注射液E.氯化钠注射液11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配伍变化的有A.在含较多黏液质和蛋白质的水溶液中加入大量的醇后产生沉淀B.散剂、颗粒剂在吸湿后又逐渐干燥而结块C.混悬剂因久贮而发生颗粒粒径变大D.维生素C与烟酰胺混合后产生橙红色固体E.溴化铵与强碱性药物配伍时产生氨气114、属于药物制剂的物理配伍变化的有A.结块B.变色C.产气D.潮解E.液化115、注射剂配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A.离子作用B.盐析作用C.成分的纯度D.溶剂组成改变E.混合顺序116、配伍变化的处理方法有A.改变贮存条件B.改变调配次序C.改变溶剂或添加助溶剂D.调整溶液的pHE.改变有效成分或改变剂型117、关于药物制剂配伍变化的表述正确的是A.配伍变化包括物理、化学与药理学方面的变化,后者又称为疗效配伍变化B.物理配伍变化有溶解度改变、分层、潮解、液化和结块以及分散状态和粒径的变化C.化学变化可观察到变色、浑浊、沉淀、产气和发生爆炸等D.注射剂产生配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溶剂组成、pH的改变,缓冲剂、离子和盐析作用,配合量、混合顺序和反应时间等E.不宜与注射剂配伍的输液有血液、甘露醇和静脉注射用脂肪乳剂118、防止制剂中药物氧化的方法有A.避光B.驱氧C.加入抗氧剂D.加金属离子络合剂E.选择适宜的包装材料119、在水溶液中不稳定的药物一般可制成A.固体制剂B.微囊C.包合物D.乳剂E.难溶性盐120、提高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方法有A.制备稳定衍生物B.制备难溶性盐类C.制备固体剂型D.制备微囊E.制备包合物121、药物降解主要途径是水解的药物有A.酯类B.酚类C.烯醇类D.芳胺类E.酰胺类122、制剂中易氧化的药物为A.酯类B.酚类C.烯醇类D.酰胺类E.巴比妥类123、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环境因素包括A.温度B.光线C.空气D.金属离子E.湿度124、下列辅料中,属于油溶性抗氧剂的是A.亚硫酸氢钠B.二叔丁基对甲酚C.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D.生育酚E.硫代硫酸钠125、适合弱酸性药液的抗氧剂有A.焦亚硫酸钠B.亚硫酸氢钠C.亚硫酸钠D.硫代硫酸钠E.BHT126、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处方因素有A.pHB.抗氧剂C.温度D.金属离子络合剂E.光线127、药用辅料的一般要求应包括A.必须符合药用要求B.对人体无毒害作用C.化学性质稳定,不与主药及其他辅料发生作用D.残留溶剂、微生物限度应符合要求E.注射用药用辅料的热原或细菌内毒素、无菌等应符合要求128、属于固体剂型的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