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挂输送机安装施工工艺标准QB-CNCEC J21006-20061适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牵引式悬挂输送机、积放式悬挂输送机、拖式悬挂输送机和单轨小车悬挂输送机的安装工程。
2 施工准备2.1 技术准备2.1.1 施工技术资料设计资料、设备施工图、设计说明及技术规定等。
2.1.2 相关标准规范GB50270《连续输送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1《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6《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HGJ229《工业设备、管道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HG20201《化工建设安装工程起重施工规范》;HG20237《化学工业工程建设交工技术规定》。
2.1.3 施工方案悬挂输送机安装施工方案2.2 作业人员2.2.1 开工前对进场施工人员进行安装技能、安全、环境保护等相关方面的培训教育,做到熟悉悬挂输送机安装的有关标准、规范。
2.2.2 安装钳工、电工、电焊工、起重工等经过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详见(表2.2.2 )。
2.3 设备、材料的验收及保管2.3.1 设备的检查验收:设备进场时,需建设、施工、制造、监理等有关单位参加,并按悬挂输送机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位号、数量清单逐一检查验收,作好设备验收记录,若检查验收不合格的设备不得进行安装。
232 悬挂输送机设备的存放、保管:对验收合格的悬挂输送机设备,设立场地进行存放,并加以保护,作好标识。
2.3.3 安装辅助材料的检查验收:对安装辅助材料如:垫铁、地脚螺栓、电焊条等按照相应的标准规范、施工图纸要求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不得使用。
2.4 主要施工机具吊车、叉车、手动运输车、倒链、千斤顶。
吊车型号的选择应根据设备所处的位置高度及设备重量确定。
起重类特种机械必须经过当地技术监督局检查确认并颁发使用许可证,操作人员必须有上岗证。
2.5 测量及计 '量器具连通管、水准仪、经纬仪、框式水平尺、直径为0.35〜0.5钢丝线、线锤、钢卷尺、钢盘尺和钢板尺。
2.6 作业条件2.6.1 开工审批及管理体系;261.1 图纸设计技术交底已完成;2.6.1.2 开工报告已批复;2.6.1.3 现场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已建立并已正常运行。
2.6.2 现场施工应具备条件2.6.2.1 悬挂输送机设备基础复测合格,周围障碍物清理,运输道路畅通,环境合乎要求。
2.6.2.2 设备用电能满足,施工人员具备上岗证、机具已落实。
2.6.2.3 设备本身及传动部件复查合格。
3 施工工艺3.1 工艺流程3.1.1 牵引式悬挂输送机安装工艺流程3.1.2 积放式悬挂输送机的安装流程3.2 工艺操作过程3.2.1 牵引式悬挂输送机安装工艺3.2.1.1 基础复查基础复查要求:⑴设备基础的位置、几何尺寸和质量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并有悬挂输送机设备基础验收记录和设备基础交接证书。
⑵按照悬挂输送机安装基础图和设备基础交接证书要求对悬挂输送机基础尺寸进行复查,基础复查符合表321.1 (2)。
3.2.1.2 基础复查方法:按照图纸尺寸要求,根据设备楼层标高基准点,用连通管测量设备基础标高;若距离较远,可选择水平仪测量。
轨道安装位置的标高用水平仪进行测量;测量设备基础坐标以楼层柱子中心轴线或楼层墙面为基准线,方法采用直径为0.35〜0.5mm钢丝线、线锤、钢卷尺测量,将测量数据与设备基础交接清单核对,若相差较大,提出整改意见。
3.2.1.3 悬挂输送机驱动装置安装⑴设备开箱验收合格后,将悬挂输送机驱动装置等构件一一从设备堆放场用叉车或汽车运至设备所处建筑物附近地面,若设备位置是一层,则直接用叉车或汽车运至设备基础旁。
若设备基础位置较高,则采用吊车吊装至悬挂输送机驱动装置所在楼层,吊车型号选择应参考设备所处位置的高度,吊装位置所处的回转半径,设备重量。
⑵ 设备基础复查合格后,用手动运输车将悬挂输送机驱动装置(电动机、减速机、减速机底座、主驱动轮和主驱动轮支架)平移至设备基础旁。
⑶悬挂输送机驱动装置就位找正:用导链将悬挂输送机驱动装置提升就位使其中心轴线与基础上的十字中心线重合,在悬挂输送机驱动装置的底座上表面用框式水平尺进行找正,方法采用斜垫铁找正,垫铁放置符合下图321.3 ( 3)要求,两组垫铁之间间距L应小于500mm且垫铁放置应对称。
垫铁规格和尺寸应满足GB50231《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附录五中规定。
⑷悬挂输送机驱动装置灌浆:一次找正合格后用细石混凝土进行一次灌浆,待混凝土的强度达到75%寸,可进行二次灌浆。
注意以下事项:a) 灌浆前,地脚螺栓孔尺寸符合要求。
b) 灌浆前,地脚螺栓孔内应干净,无杂物。
图3.2.1.3 (3) 垫铁位置图c) 地脚螺栓应垂直,地脚螺栓伸出螺母2〜3个螺距。
⑸组装驱动链轮和拉紧链轮应符合下列要求:a) 链轮横向中心线与输送机纵向中心线重合,其偏差不应大于2mmb) 两链轮轴线应平行,且与输送机纵向中心线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1000 ;c) 链轮轴的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5/1000。
⑹组装履带式驱动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a) 两链轮横向中心线与输送机纵向中心线应重合,其偏差不应大于1mmb) 链轮轴线至轨道面间的距离的允许偏差为土1mmc) 链轮轴线对输送机纵向中心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1000 ;d) 链轮轴的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3/1000 ;e) 两履带轨道的轨距的允许偏差为土2mmf) 履带轨道的纵向倾斜度偏差不应大于1/1000 ;g) 两履带轨道工作面的高低差不应大于1mmh) 两履带轨道中心线与两链轮横向中心线应重合,其偏差不应大于1mm/3.2.1.4 悬挂输送机单层轨道的安装⑴轨道的金属构件安装a) 轨道金属构件的组成:轨道的金属构件由轨道吊架、立柱、悬臂支架、平台和轨道支承等组成。
b) 金属构件安装和测量方法1) 按照轨道金属构件的安装图纸分别对轨道吊架、立柱、悬臂支架、平台和轨道支承的固定基础进行划线,轨道吊架、悬臂支架、平台和轨道支承的基础标高用水平仪测量调整,基础中心线用经纬仪测量调整;立柱基础采用吊线、拉线测量调整。
2) 按照轨道金属构件的安装图纸分别对轨道吊架、立柱、悬臂支架、平台和轨道支承进行安装,测量方法:吊架或立柱的铅垂度用经纬仪测量,其它采用吊线、拉线方法测量。
c) 安装金属构件应符合下列要求1) 吊架或立柱的铅垂度偏差不应大于 1/1000 ; 2) 悬臂支架的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3/1000 ;3) 平台的纵向和横向水平度偏差均不应大于3/1000 ;4) 轨道支架处纵向中心线对输送机纵向中心线的偏移偏差不应大于3mm⑵轨道的安装a )安装方法:用吊车或其它方法吊装,按照轨道安装图纸要求敷设并安装轨道。
b )测量方法:用水平仪测量轨道的水平度;用拉钢丝线、钢板尺测量轨道的坐标尺寸;用经纬仪测量轨道的直线度。
c ) 敷设轨道应符合下列要求:1) 直线轨道段的直线度偏差,在6m 长度上不应大于3mm 全长不应大于7mm2) 水平直线轨道的纵向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1/1500 ,全长标高差不应大于 10mm3) 轨道不应偏斜和扭转, 轨道纵向中心面的铅垂度偏差:直线轨道不应大于截面高度的1/100,垂直弯轨道不应大于截面高度的 2/100 ;水平弯轨道不应大于截面的 1.5/100。
4)垂直弯轨道工作面应圆滑过渡,其面轮廓度的允许偏差为土2 mmo3.2.1.5回转装置的安装⑴按照回转装置的安装图纸安装回转装置见图 3.2.1.5(1),其安装工艺与第 3.2.1.3 条基本相同。
⑵回转装置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b ) 回转装置的链轮、光轮和滚子组应转动灵活, 无卡阻现象。
c ) 链轮的横向中心面与轨道下平面之间的距离的允许偏差为1°5mmo-1.5d ) 链轮或光轮轴线与轨道纵向中心线之间的距 离的允许偏差为土 1mm 。
e )滚子组回转装置的滚 子外圆与轨道中心线 之间的距离的允许偏 差为±1 mmo5)轨道接头处间隙不应大于1 mm 工作面的高低差不应大于0.5 mm,左右偏移偏差不应大于 1mma )水平弯轨下平面的平面度的允许偏差,在长度为1m 以内为± 2 mmo图3.2.1.5(1) 回转装置3.2.1.6 滑架安装⑴按照滑架安装图纸逐一安装滑架见图3.2.1.6 (1 )o⑵装滑架应注意下列事项:a)滑架的两滚动面应与图3.2.1.6 ( 1) 滑架轨道的下水平接触面接触良好。
b) 滑架的两滚动侧面与轨道的径向面应平行,允许偏差为0.5 mmc) 滑架的中心线应与轨道的中心轴线垂直,允许偏差为1mm。
3.2.1.7 牵引链条或钢丝绳安装⑴ 将牵引链条或钢丝绳按照安装图纸要求与滑架及辅助装置一一相连(见图3.2.1.7 b ,并形成闭合回路。
⑵ 后的牵引链条或钢丝绳与主驱动链轮、回转装置组装。
⑶安装牵引链条或钢丝绳应符合下列要求:a) 牵引链条或钢丝绳与滑架连接牢固,与驱动链轮、回转装置及辅助装置啮合运转均匀。
b) 牵引链条或钢丝绳中心线与轨道的中心轴线应平行,允许偏差为1/1000,且不应大于3mmc) 牵引链条或钢丝绳与主驱动链轮、回转装置的啮合松紧适当。
3.2.1.8 辅助装置安装⑴ 道岔的安装,安装道岔应符合下列要求:a) 道岔舌应转动灵活、正确到位和无卡阻现象;道岔舌舌板与轨道接头处工作面的高低差不应大于1 mm左右偏移偏差不应大于1 mmb) 道岔的直轨和弯轨应符合第321.4 (2)条和第321.5 条的有关规定。
c) 弯轨处的链轮、光轮或滚子组应符合本标准第 3.2.1.5条的有关规定。
⑵ 拉紧装置的安装,安装拉紧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a) 拉紧装置的浮动架在其行程范围内应移动灵活、无卡阻和歪斜现象。
b) 浮动架四滚轮在固定架内移动时,允许一个滚轮脱离接触,其间隙不应大于2mmc) 拉紧装置调整好后,未被利用的行程不应小于全行程的50%⑶ 升降段的安装,安装升降段应符合下列要求:a) 立柱铅垂度偏差不应大于5mm双立柱两柱的平行度偏差不应大于3mmb) 升降段活动轨与固定轨对接时,轨道工作面的高低差不应大于1 mm接头处间隙不应大于1.5mm,左右偏移偏差不应大于1 mmc) 活动轨在升降过程中两端的高低差不应大于5mmd) 升降段顶端与屋架或桁架应牢固连接,活动轨升降时应无晃动现象。
⑷悬具的导向装置的安装,安装悬具的导向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3.2.1.7 a 、图图3.2.1.7 a 链条牵引图321.7 b 钢丝绳牵引a) 导向板与轨道中心线或中心立面的距离的允许偏差为土2mmb) 导向面应平整,圆弧处应均匀平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