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缆敷设及接线施工方案.

电缆敷设及接线施工方案.

目录1、编制依据 (1)2、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量 (1)3、施工进度计划 (2)4、作业准备及机具、材料、人员配置 (2)5、作业步骤及质量标准 (5)6、安全风险识别、评估与管理控制措施 (15)7、安全施工技术措施 (20)8、文明施工措施 (23)9、环境保护措施 (24)10、保证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落实的具体措施 (24)1、编制依据1.1 《国家电网公司电网工程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控制办法》国家电网基建/3 178-2014号1.2 《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8-20061.3 《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71-20121.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DL/T 5161.1-5161.17-20021.5 国家电网公司基建安全管理规定国网(基建/2)173-20151.6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1.7 《输变电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实施规程》Q/GDW248-20081.8 重庆电力建设总公司企业管理标准《安全质量环境管理程序文件E版》。

2012版1.9 万峰湖220kV变电站新建工程设计施工图1.10 万峰湖220kV变电站新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量2.1 工程概况:万峰湖220kV变电站新建工程二次电缆共敷设电缆约56 公里,具体施工包括保护管制作安装,电缆支架制作、安装、低压动力电缆、控制保护电缆、远动部分电缆敷设和接线校线等。

2.2 主要工程量:3、施工进度计划根据现场实际和土建进度,本项目安排于如下:4、作业准备及机具、材料、人员配置4.1 作业准备:安装人员必须阅读设计图纸及技术资料,熟悉和掌握电缆支架制作安装、电缆施放及接线的施工特点,施工方法和工艺要求。

4.2 人员准备:4.3 技术准备:4.3.1 安装人员必须阅读设计图纸及技术资料,熟悉和掌握本工程电缆施工的特点,施工方法和工艺要求;4.3.2 技术人员和电缆敷设组长应按系统接线图、原理图、盘内图、端子排接线图,核对电缆清册中的电缆编号、规格、芯数;4.3.3 电缆始末端的设备应编上号,写上名称,以利施工;4.3.4 熟悉电缆敷设路径和设备安装位置,便于保护管的安装;4.3.5 以上的工作做完后,即可按敷设顺序(先敷设集中的,再敷设分散的,然后敷设短的),另编清单,复印数份,供实际敷设时使用。

清单内列齐美观,避免交叉重叠,因此清单应周密考虑后列出,并绘制主控室屏、各屏电缆数量分布图;4.3.6 复印每块屏、盘的电缆敷设明细表,标明电缆的编号、型号、长度及起始终止地点,将该表用透明胶贴在柜门的内侧。

4.3.7 施工条件4.3.7.1 盘、柜、控制箱的安装应按设计要求施工完毕, 校对电缆与盘、接线箱、就地设备是否正确,并达到二次接线的要求。

4.3.7.2 检查电缆的标志牌是否制作齐全。

4.3.7.3 用摇表测量每根电缆的绝缘电阻,其值至少应为1MΩ,并作好记录, 如果测量值低于此值,应用热风吹,直至绝缘值符合要求为止。

4.4 施工机具、工器具和材料的准备:此次需要用到的施工机具有如下表格,施工机具都应在公司调试好之后再带到现场,应能保证每一台施工工器具都能在工作中正常地使用,所有需要的材料均提出物资需用计划表交到公司材料科,所使用的材料均应有材质证书和合格证,主要的材料应报审批。

设专人对工程中所需的材料进行管理,对施工工器具进行维护管理及发放、清理,做好工器具领用台帐记录。

4.4.1 主要施工机具材料计划:4.4.2 主要材料计划:5、作业步骤及质量标准5.1电缆管的加工和敷设:5.1.1电缆管不应有穿孔、裂缝和显著的凹凸不平,内壁应光滑;金属电缆管不应有严重锈蚀。

硬质塑料管不得用在温度过高或过低的场所。

在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和在受力较大处直埋时,应采用足够强度的管材。

5.1.2电缆管的内径与电缆外径之比不得小于1.5.5.1.3每根电缆管的弯头不应超过3个,直角弯不应超过2个。

5.1.4电缆管明敷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电缆管应安装牢固;电缆管支持点间的距离,当设计无规定时,不宜超过3m.2)当塑料管的直线长度超过30m时,宜加装伸缩节。

5.1.5电缆管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1)金属电缆管连接应牢固,密封应良好,两管口应对准。

套接的短套管或带螺纹的的管接头的长度,不应小于电缆管外径的2.2倍。

金属电缆管不宜直接对焊。

2)硬质塑料管在套接或插接时,其插入深度位管子内径的1.1~1.8倍。

在插接面上应涂以胶合剂粘牢密封;采用套接时的套管两端应封焊。

5.1.6引至设备的电缆管管口位置,应便于与设备连接并不妨碍设备拆装和进出。

并列敷设的电缆管口应排列整齐。

5.1.7利用电缆的保护钢管作接地线时,应先焊好接地线;有螺纹的管接头处,应用跳线焊接,再敷设电缆。

5.1.8电缆管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电缆管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7m;在人行道下面敷设时,不应小于0.5m。

2)电缆管应有不小于0.1%的排水坡度。

3)电缆管连接时,管孔应对准,接缝应严密,不得有地下水和泥浆渗入。

5.1.9电缆埋管要求:电缆埋管材料采用水煤气管。

管子的弯曲半径不小于公称直径的10倍,且应不小于所穿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

电缆穿管的直径在设计中已考虑了一定的裕度,特殊情况可酌情放大,一根管原则上只穿1根电缆,控制电缆较多时,可考虑一根管内穿2~3根控制电缆,但应保证管内径大于2~3根控制电缆包络外径的1.5倍。

电缆穿管之前应净管,清除管内铁屑和毛刺,管口应胀成喇叭状,并涂防锈漆。

电缆从地下、楼板下及电缆沟中引出地面时,地面上一段应按要求设置保护管,电缆的金属外皮和保护管均应可靠接地。

电缆保护管埋设深度,屋内200mm,屋外一般为700mm,与道路交叉处埋深1m,并伸出道路两侧2m,至所外的电缆埋管埋深不小于1m。

保护管伸出地面高度的规定为:无设备时为2000mm;悬挂式照明箱、检修箱为900mm;铁壳开关为900mm。

5.2电缆支架的制作和安装:5.2. 1电缆支架的层间允许最小距离,当设计无规定时,可采用下表的规定。

但层间净距不应小于两倍电缆外径加10mm,35KV及以上高压电缆不应小于2倍电缆外径加50mm.电缆支架的层间允许最小距离(mm)注:h表示槽盒外壳高度。

5.2. 2电缆支架应安装牢固,横平竖直;托架支吊架的固定方式应按设计要求进行。

各支架的同层横档应在同一水平面上,其高低偏差不应大于5mm。

托架支吊架沿槽盒走向左右的偏差不应大于10mm.在有坡度的电缆沟内或建筑物上安装的电缆支架,应有与电缆沟或建筑物相同的坡度。

电缆支架最上层及最下层至沟顶、楼板或沟底、地面的距离,当设计无规定时,不宜小于下表的数值。

电缆支架最上层及最下层至沟顶、楼板或沟底、地面的距离(mm)5.2.3电缆槽盒转弯处的转弯半径,不应小于该槽盒上的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的最大者。

5.2.4电缆支架全长均应有良好的接地。

5.3电缆槽盒的安装:5.3.1电缆槽盒安装5.3.1.1电缆槽盒安装方法1)支吊架安装完毕后,经验收合格后,再进行槽盒安装。

2)电缆槽盒安装时应先装四通、三通、弯头、变高、变宽和有分支架连接的地方,然后再安装直段的托架。

3)电缆槽盒的切割要用手锯或电锯,不得使用电、火焊切割。

电缆槽盒进行改装时接口必须用螺栓链接,电缆槽盒的安装采用配套的连接片和连接螺栓,螺母置于槽外,垫片、弹簧圈齐全,紧固螺栓时,用力要均匀。

高空作业时电缆槽盒及连接片应随用随吊,并有防止坠落措施。

4)电缆槽盒安装完要进行调平调直,使之满足施工工艺要求。

5)电缆槽盒直线段每15米应设一个2.5的伸缩节(有铰链段除外)伸缩处应使用软铜线(截面积16平方毫米)可靠连接并与变电站接地网连接,每层槽盒设1个接地点,才用25平方毫米的接地电缆就近与变电站接地网相连。

5.3.3.2电缆槽盒安装工艺质量要求1)电缆槽盒的镀层完好;2)电缆槽盒外形无扭曲变形;3)电缆槽盒安装水平倾斜偏差:每米<2mm,总长<10mm;4)电缆槽盒安装垂直偏差:每米<2mm,总长<10mm。

5.4 电缆敷设及接线5.4.1 施工流程图:5.4.1.1 Array5.4.1.25.4.2 电缆敷设施工方法5.4.2.1 人员分配:直线段每隔6~8米设1人;转弯处两侧各设1人;穿过平台、楼板、墙的上下或前后各设1人;电缆穿管时两端各设1人,当管子过长或电缆过大时,增设1~2人;电缆盘设3~4人。

5.4.2.2 架电缆盘:电缆盘用架盘支架支起,架起不同规格的数盘电缆,以缩短倒盘时间。

电缆盘架起后,其挡板边缘离地面的距离不得小于100mm。

5.4.3 敷设电缆:5.4.3.1 指挥以吹哨为行动指令,转弯多或路径长的线路应分段指挥,以引出端为主传达动作命令。

全线听从指挥,应同时用力或停止。

5.4.3.2 遇转弯或穿管时,应先将电缆甩出一定长度的大弯,再往前拉。

5.4.3.3 对于弱电及低压电平信号电缆,特别是需抗干扰的信号电缆,不得与强电回路电缆敷设在同一根保护管内。

5.4.3.4 敷设电缆时,电缆应从电缆盘的上方引出,引出端头的铠装如有松弛,应用绑线绑紧。

5.4.3.5 电缆盘的转动速度与牵引速度应很好配合,每次牵引的电缆长度不宜过长,以免在地上拖拉。

5.4.3.6 敷设电缆时,如果发现电缆支架不能满足敷设要求,可以用木方、砖块、钢筋等架设临时支架,但临时支架的固定位置必须和以后的永久支架一致,以免以后给加装永久支架带来困难,且工艺无法保证。

5.4.3.7 当电缆需要从沟的一侧向另外一侧穿越时,电缆必须从该层支架靠近电缆沟壁向沟底穿越,然后穿越过渡电缆槽盒(将一块12~14槽钢用膨胀螺栓扣在沟底),翻到另外一侧。

5.4.4 过程自检:5.4.4.1 敷设过程中,如发现电缆局部有压扁或折曲伤痕严重的,应停下来检查鉴定,予以处理,严重者应割去。

5.4.4.2 如已敷设而长度不够者应撤下,另行敷设。

新敷设的控制电缆是不允许接头的,除非是已严重超过制造长度时。

5.4.4.3 电缆应有足够的备用长度,以补偿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变形。

电缆跨越建筑物伸缩缝处应留有余度,以适应变化。

5.4.4.4 如因工程进度需要或供应的关系,一个断面内排列的电缆不能一次敷设完毕时,不能即行敷设电缆的位置空留出来,待以后敷设时仍能按原位入座,以保持整齐。

5.4.5 锯切电缆:每根电缆敷设好以后,必须待两端留有足够长度,各转弯处已作初步固定,直线段已初步整理过并确认已符合设计要求时,才允许锯切。

铠装电缆锯切前,应先在锯点两边各50mm处用绑线(镀锌钢丝)绑牢。

控制电缆切断后,宜用黑胶布封头,特别是室外。

对于暂时不用而缠在电缆盘上的带铅保护层的电缆,应及时封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