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话剧剧本提纲案例

话剧剧本提纲案例

▪剧本提纲:▪将剧情简明扼要地表达出来,交代基本的人物关系、人物特征、情节线索、主要事件、主题思想、舞台构思等。

《地下室》(人物设计与剧情略述)人物设计:“胡子”地下室管理员。

地下室的统治者。

大胡子,东北口音。

有正义感但粗鲁——质胜文则野。

40岁左右。

喜欢给房客们开会。

因为没有会场,他就站在地下室入口的台阶上用自备的高音电喇叭讲话。

房客们只消在自己的屋子里听就行。

“胡子”以治安管理者自居,动辄吹胡子瞪眼。

经典台词:“都给我听好啦——你们无权保持沉默!”“不说北京话还治不了你啦?——非得让我说北京话吗?”“建立和谐社会,提前半小时关门!”“我都不好意思抓你了,你怎么还好意思整呢?““总之现在是非常时期:萨斯没了还有禽流感,禽流感没了有H1N1——都完了还有奥运会,奥运完了还有60年大庆——接下来就是61年、62年和63年大庆——总之不让你们消停就是了。

“裴根儿策划人。

资深的“京飘一族”。

30多岁。

身带多种名片,喜欢说名人名言。

编造名人轶事,传播明星绯闻的“八卦”高手。

经典台词:“如果我愿意,我可以让一块煤球受孕你信不信?——你信就错了,实际上我不能,我又不是公煤球”。

“有了好的策划,你就是个驴粪蛋子也能卖出好价钱来!”“我为你们而聪明——这使我看上去像个傻逼。

”“我曾经和他们有过情人般的争吵。

”“谎言不可能覆盖整个生活——但可以覆盖一部分。

”“你站在哪儿并不重要,问题在于你朝向哪儿——就是说:你是谁无所谓,关键是你想是谁。

”“你是想法太山寨了!”老袁上访专业户。

30来岁。

总是打扮得像个乞丐,多年做委屈状而定型了。

常年替别人来京上访告状以获得利润回报。

正准备做一个网站当CEO:《中国上访网》。

经典台词:“每个人都有冤屈,要么你自己不知道,要么你认怂了。

”“仅有冤屈是不够的,还要有冤屈状——趴下,别站直喽!”“行乞是公民的一种权利——一种嗜好、一种风格、一种个性化生活方式。

”“只要中国还有一个人是冤屈的,那我就不能轻松地生活!”阿兰“80后”,20多岁。

“职业小姐”。

白天在“阳光大厦D座(地下室)”睡觉,晚上去“阳光大厦A座”卖淫。

无耻也无畏还无所谓。

天生丽质,命比纸薄。

经典台词:“本小姐卖身不卖艺,完事儿了就一二三买单,想让我陪唱陪跳的门儿都没有!”“对不起,请带上套儿。

谢谢。

”“你妈生你的时候是不是把人扔了把胎盘养大了?怎么一点爱心也没有?!”刘冰冰本名刘燕。

“90后”,向往演艺生活。

刚来北京“打拼”的高中毕业生。

梦想进入“梦想剧场”。

多次报名“星光大道”。

在地下室住了没几天就总是丢失内衣,因此向“胡子”报案。

经典台词:“请不要叫我'小姐’,在我还没有成为'小姐’之前,好吗叔叔?”“我想成为一个明星,这样就不用上大学找工作了。

”“我要成名!谁认识老毕?电视机外头的?——李国营也行。

”“我总以为明天将是新的一天——实际上明天不过是又一天罢了。

”“眼镜”南方人。

民办教师,儿歌词作者。

20多岁。

吝啬、小气,却富于爱心。

暗恋“小姐”阿兰。

经典台词:“我不能一次性地支付,因为那是嫖娼。

我将终身支付,这就是婚姻。

”“我不是弱势群体,我只是看上去是罢了。

”“爱情就像两个拉橡皮筋的人,受伤的总是不愿放手的那个”“我要做一个真我,不想混在一堆好人堆里装好人了。

”“生活美好得像形容词一样。

”老贾“小广告自动粘贴箱”发明者。

30岁左右。

在北京的“职业”是粘贴“小广告”,同时制作、贩卖各种假证。

作奸犯科但天良未泯,同情弱者。

经典台词:“北京水深呐,没准你就踩着名人的脚了——或者被名人的车刮了。

”“我知道我总有一天会被抓起来——谁能告诉我在这之前我做什么?”“实在不行我就改行当中医——因为中药都是粮食,不会出医疗事故。

”“我会气功——我说会就会,如果我说不会那就肯定是不会了。

”“现在的科技很科技,可以用数码相机造一条真的恐龙来。

”“说定了,晚上七点二十八分见——准确地说就是新闻联播播国外新闻的时候。

”“匹夫兴亡,国家有责!”商梁“小广告清洁剂”专利发明者。

30岁左右。

懦弱的理想主义者。

想法很多,现状困窘。

信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经典台词:“专利制度就是将利益的燃料添加到天才之火上——我快熄灭了,给我点钱吧。

”“我相信美好的东西,我只是说不上来她什么样儿——美好的东西不可笑!”“我没背景,只有背影。

”厨子在北京打工的厨师。

偷盗者。

20多岁。

经典台词:“别惹我,我有黑社会背景。

”“说话好大口气啊——兜里有多少'毛主席’呀?!”“我真不知道是管你要钱呢还是给你点钱。

”老高在北京打工的民工。

偷盗者。

40多岁。

儿子考上了大学,没有钱交学费,故铤而走险去盗取“眼镜”的奖金。

经典台词:“我不找小姐——我心疼钱啊。

”“这几天我连屎都不愿意拉,我怕饿得快呀。

”“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李警官片警。

胖大妈居委会大妈。

剧情略述:“阳光大街A座”和“阳光大街D座”都属“阳光大街88号”。

“A座”是星级宾馆,“D座”是一个地下室,对外营业的小旅社。

这里面住着形形色色的外省人。

“80后”阿兰20多岁,是个“职业小姐”。

白天她在“阳光大厦D座(地下室)”睡觉,晚上去“阳光大厦A座”卖淫。

她在“A座”有内线,随时向她通报宾客的情况。

没事的时候她就在宾馆的大堂里喝咖啡,招徕“客户”。

同住地下室隔壁的南方人“眼镜”知道阿兰的“职业”但还是暗恋上了她。

“眼镜”是个儿歌词作家,他的作品得了全国大奖,奖金颇丰。

同在地下室住的“厨子”和老高密谋要窃取“眼镜”的奖金。

“厨子”是一家小饭店的厨师,他总号称自己有黑社会背景,以此恫吓别人。

民工老高的儿子考上了大学却交不起昂贵的学费,一文不名的老高决定铤而走险。

他设法和“眼镜”套近乎,意在探取“眼镜”放钱的地方。

策划人裴根儿是老资格的“京飘儿”,他自称这些年在京城里做过各种职业:报社记者、杂志的发行、电视台的广告业务员、剧组的制片、栏目撰稿……每每有项目的时候,裴根儿就在“A座”那边开房间设立筹委会,项目结束(其实是下马)他便又回到“D座”来住。

他是那种非常不靠谱的类型。

小姑娘刘冰冰本名刘燕,“90后生人”,能跳会唱,喜欢演艺事业,一个人背着父母来北京发展。

策划人裴根儿自告奋勇要包装刘燕——他先给她改了名字,不叫刘燕叫刘冰冰。

刘冰冰没钱。

裴根儿说他可以帮助她找到投资商——只要她认可“潜规则”就行。

裴根儿领着刘冰冰到处去见不靠谱的导演副导演和老板投资人。

破衣褴褛的老袁总是一副乞丐形象,他是上访专业户。

老袁上访不是为自己的事,是为别人的冤屈。

他一会儿是这个人的“表弟”,一会儿是那个人的“外甥”,只要有人在地方上有委屈冤案之类,老袁就揽过来——事成后他将收取辛苦钱。

老袁的理想是办一个上访专业网站:《中国上访网》,他当CEO。

因为常年上访,他对各部委办局都熟透了。

因为“业务”需要,老袁还谙熟各种法规法律条款,尤其是中央、国务院的有关文件和规定。

老袁是地下室的老房客。

“阳光大街88号A座”那边总住着地方上派来看守老袁的工作人员,他们的职责是说服老袁并把他弄回地方去。

河南人老贾30岁左右,在北京的“职业”就是做粘贴“小广告”的“业务”,同时他也承做、贩卖各种假证。

老贾有些美术的天分,对电脑设计软件的操作也很精通。

老贾的房间,墙上高悬“为人民办证”(毛体狂草)的横幅,地上、床上铺满了他所承制的各种证件……老贾还设计了一种可以自动粘贴“小广告”的机械装置,因为尚有一些问题,还待进一步调试。

老贾的隔壁“818”号房间新住进来了一位叫商梁的发明家。

商梁发明了一种专门用于清除城市街头“小广告”的清洁剂。

他来北京就是为了到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专利的——同时也希望能找到投资商投资批量生产。

老贾和商梁惺惺相惜,两个人联合起来共同研究、切磋各自的工艺(攻破对手的方法)。

他们两个人的发明创造互为因果,是矛盾的关系又是依存的关系。

俩人构成了一个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生态圈”——老贾研究如何快捷便利地“粘贴”,商梁研究怎么干净彻底地“清除”。

地下室管理员“胡子”是这里的统治者。

“胡子”知道在这儿住的多是些“问题人物”。

正因如此,他的“管理”才显示出必要性。

同时,这些人也因为各自的“弱势”身份而不敢漠视他的权威。

在这里,只有“胡子”可以高声大嗓颐指气使。

“胡子”喜欢使用他一知半解的官方语言讲话,比如“科学发展观”啦、“人性化管理”啦,也有“押送公安机关”这样的陈旧术语。

他还喜欢开会。

因为没有会场,他就站在地下室入口的台阶处用自备的电喇叭讲话。

房客们只消在自己的屋子里听就行。

本剧就是在他一声“开会啦”的台词中开始的。

小姑娘刘冰冰接连丢了好几次内裤(内裤事件),她向“胡子”报案,可是“胡子”置若罔闻。

最后,在策划人培根儿的倡议下,大家组织了一次现场侦查会,用“杀人游戏”的形式来逐人分析——在将所有人都排除了之后,大家将愕然的目光投向了“胡子”。

在“胡子”一声“散会”的叫喊中,剧终。

(人物太多,一般性交代太多,线索太复杂,主要事件、动作线不突出。

剧本提纲不合格。

)其它提示:开放式舞美设计。

本剧还有其它许多人物,他们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意义。

“片儿警”和居委会大妈是秩序的象征;到北京来游说、说服乃至教育“上访户”老袁的地方干部来自于不同的省市县,所以口音各异;空手套白狼的老板企图获得商梁的“发明专利”;对刘冰冰心怀叵测的导演和投资方;被策划人“忽悠”来的项目经理;“阳光大厦A座”下来找阿兰的嫖客;……这些角色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戏份少,台词也不多,大部分只有一段戏。

本剧只需7男2女9个演员,他们同时跳进跳出饰演上面这些客串角色。

另外,现场扮装随时转换角色也可造成“间离效果”——比如,“厨子”或“老高”、“老贾”戴上帽子就是“片儿警”,阿兰和刘冰冰挽上长发戴上袖标就是“居委会大妈”——无疑据有幽默、反讽的意味。

)话剧《混世》剧本提纲本剧为荒诞非现实主义先锋话剧。

讲述当下青年盲目的夸大和膨胀自己理想的同时,却消极的面对人生、不付出行动的现实状态。

由大米与阿刚两个人物不同的生活窘境为线索,引出众多社会现状与时事问题。

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异,消极的人生观与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强力碰撞。

两个失恋的男人大伟和阿刚,两人要请传说中的爱情专家纱布大师出山,为他们指明爱情的方向。

他们到处打听纱布大师的下落,终于找到了纱布大师。

可沙布正在厕所,不出来,也不做声,究竟他在不在里面,他们也有争议。

因为那是由他们的情报人员提供的。

说沙布每天这个时候要进去呆上几个小时——思考。

三顾茅庐,两个人决定跪着,如果沙布不出山,他们就一直跪下去。

但却连两分钟都坚持不下去,期间又陆陆续续地来了一些人,他们也是来请沙布出山的。

他们到来之后便与那两个人聊天、争辩该不该坚持、该不该对爱情抱有幻想、该不该支持中国足球、该不该继续看电视节目,教育该不该改革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