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南极之恋观后感影评5篇《南极之恋》观后感(1):好好的一部求生电影为什么要强塞爱情首先在南极拍摄得竖个大拇指。
整部电影槽点有很多,首先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赵又廷掉进雪缝被雪埋然后尽然自己把自己掏了出来,然后掉进冰窟快沉到海低被企鹅唤醒又游了上来,不得不说句赵又廷乃超人也。
男女主角从坠机到逃生,再到求生,然后突然产生了感情,而且是海誓山盟的那种,完全没有过度,前一秒还是陌生人后一秒就是世纪爱情,艾玛,不给人一丝丝反应。
杨子珊从飞机逃生的时候眼神里充满了求生欲,逃出来之后就想死,拦都拦不住那种,当然都是自杀未遂,两人吃一样的东西,女主角因为缺维生素C得了坏血病,难道有营养的都被赵又廷偷吃了吗,中间莫名的窜出一只企鹅,企鹅是来取暖的么,而且女主角还要养企鹅,最后才知道,企鹅是导游啊,把赵又廷带到了南极站,顿时想给企鹅双击666。
如果整个电影只写逃生,男女主角互相鼓励,在生死边缘互相依赖,最终重见天日,回去后在阳台上迎着阳光吃着早餐,多好。
不比一起看极光浪漫。
或许人到中年对爱情理解不一样,最后想对导演说句:哎我们不一样。
《南极之恋》观后感(2):《南极之恋》:道在屎尿之中,情在患难之时东郭子问庄子,道在哪里?庄子说,道在屎尿之中。
荆如意对吴富春说:“你给过我两次希望,一次是你把屎端出去,一次是你把屎捡回来”。
不得不说,《南极之恋》所讲的情,竟也和庄子所悟的道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有时候爱情太激烈,反而不像爱情了。
毕竟,大多数人的爱情里没有太多的生死决别,也谈不上命悬一线。
我一直觉得,爱情应该有它平常的样子,相互依靠,相互全暖,柴米油盐,吃喝拉撒,全在其中。
但偏偏《南极之恋》给它设定了一个极端的条件。
地点在南极,环境险恶的苦寒之地,鲜有人至。
两个初次谋面的人,两个人都不知道怎么产生生存的希望,成就了一部不像爱情电影的爱情电影。
几乎用70天过完差不多一辈子的牵肠挂肚,这是对现代人情感观念的一次巨大挑战,但这同时也是《南极之恋》的高明之处。
在极限的条件下,人与人之间最难的一种关系也慢慢袒露出来。
两个人,异性,一间房,在一片冰山雪地里孤立无援。
你觉得会发生什么事?完全就是曾经一个经典的人性测试。
我一度怀疑最开始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就是不怀好意,兽性、欲望,这些都是隐藏其中的潜台词,脱离了现实社会的法律道德制约,又同时面临生死,人性当中的善与恶,无一不会被放大。
《神话》里的大反派曾经说过:驱动人类做事的最高欲望不外乎两种——贪欲和求知欲。
而这正是引导故事的开端,也由此引出身处绝境的欲望克制和善意抉择。
因飞机失事,处在南极生与死的边缘,甚至没有精致的铺垫,一切就直击吴富春与荆如意两个人。
一个是婚庆公司土豪老板,一个是高空物理学家,就像南极的极昼和极夜,差别太大了。
你看,吴富春在营救如意的时候,他是犹豫的,毕竟面对生死,人都有私心。
死并不难,难的是在绝境里,明知道艰难,也要好好活着。
也就是在绝境里,我们看到了人性中善意的一面。
吴富春不顾生命危险,将如意从飞机残骸中拉出,这是善;又因为如意的一句“海底又黑又冷,不要把她留在这里”,他就拉着受伤的如意和死去的队友一起走,这是担当;知道如意如厕不方便,给她处理好一切,就到屋外等候,这是体贴;不趁人之危,这是仗义。
细细想来,傻愣傻愣的土豪吴富春,居然也有些小可爱。
也正是这些善意的瞬间,让如意对吴富春的印象有了改观,慢慢产生依赖。
细节不会欺骗人,有没有爱我不知道,有情一定是真心的,干净又通透。
其实《南极之恋》的这种人物设定,让我想到了张翠山和殷素素,流落荒岛,互生情愫,相依为命。
男女主的戏份相互交叉影响,融入不少冒险和探索的元素,但它被简化成了一种仪式性的、童话式的色彩,像是各自的独角戏,又像是彼此依靠的二人转。
有种江湖故事感,也有诗意绝美的浪漫。
许多人看电影的时候会觉得,两个人情感戏份似乎不多,怎么就爱上了呢。
其实不是的,全片没怎么提情,却全是情。
譬如吴富春对如意说,如意,我回来了。
这句话太平常了,生活中随处可见,要知道,吴富春的每一次外出都是两个人的生离死别,他们每一次再聚都是劫后余生。
也正是这么一句“我回来了”,让方寸之间的小木屋有了家的感觉,让人安心,温暖。
又譬如,吴富春说他不吃过期的食品。
是不是有种似曾相识感,就像我们生活里说过的,我不爱吃肉,我吃饱了,我不饿。
其实只是想让眼前人能多吃一点,吃好一点。
在特定了环境里,不吃过期食品,竟也成了一句温馨的情话。
哪怕是捡回来的屎,也有些趣味和温度。
这是调剂两人南极孤旅的小狡黠,也是带给两人生存的希望和线索。
没有刻意放大的爱,却有种平淡的幸福感。
爱情和生活,应该有它本来的样子,吃喝拉撒,柴米油盐。
庄子说道在屎尿之中,是有道理的,庄子的道,其实就是吴富春和荆如意的情。
现实生活里,两个人再有默契也会忽然之间变成前任,而在恶劣的生存条件下,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情在患难之时,才显得愈发珍贵。
比较喜欢那种面对生死轻描淡写的手法,不刻意,不矫饰。
只有经历过绝境和生死的人,才会倍加珍惜陪伴在身边的人,也才会珍视这份情。
影片里有几处转折和呼应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吴富春开头说,南极这种地方,最适合发誓。
到后面,他就真的来了一场没有婚纱没有戒指的空气求婚,尽管一切都是虚拟的,但那份郑重、神圣的仪式感,却比富春之前策划过的任何一场婚礼都要美好。
我们说,誓言之所以庄重,都是因为它实现了,才显得愈发珍贵。
实现不了的,都成了谎言。
而我们也愿意相信,当爱情来临的时候,原来是不需要戒指这种信物的。
谢谢你,我不愿意。
听到这句拒绝求婚的话,我的眼眶不争气地红了。
如意说的“不愿意”,其实是女人最爱说的反语,她知道自己有可能就死在这里,而不愿意他陪她在这儿一起死。
爱你如生命,在如意说出那句话的时候,我信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开始,杨子姗对赵又廷说,如果你死了,我也活不了。
而另一次,她说的是,如果你死了,那我也不活了。
吴富春也是,从一开始“我死了,她怎么办”,到“她死了,我怎么办”,这种语言间的转换,巧妙又催人泪下。
前者是在意自己,后者是在意你。
因为是你,给了我生的希望。
如意本是最不该迷信神灵的科学家,可在失去吴富春的消息时,她紧握着观世音菩萨的玉雕,泪流满面地祷告着,等他回家。
吴富春这个角色面临那么多的死亡时刻,却一次又一次地活着回来了。
有人可能会觉得主角光环太浓了,也许是,但你要知道,人一旦心中有了牵挂,无论什么样的险境,都阻挡不了那种强大的信念。
他知道,他是她的希望,所以他得活着回去。
在绝境之中,是什么令我们不泯希望,勇于求生?我想,电影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不仅仅是因为爱,也因为不愿辜负那一份信任。
在南极苦寒之地,无论是白月光,还是朱砂痣,一切的矫情都没有个卵用。
生命就算再卑微,也得好好活着。
从“如意,我们活下去好吗?”到“富春,我们活下去。
”不得不说,信念的力量,有时候会以一种超越逻辑的方式存在着。
人在绝境里,最怕孤独。
但如果有了牵挂的人,你是不是还愿意试一试,再咬咬牙坚持一下,都好好活下去?生活中有太多可能因为艰难,不再互相珍惜的人,反而是互相刁难、争执,甚至不欢而散。
我们能从电影里看到的,更多的是珍贵,珍惜,一个人活着,总得为了点什么。
其实想想看,南极之恋不止发生在南极,我们都曾有经历过一些幽暗、难过、或者绝望的时刻,会有人离你决然而去,也总会有人愿意陪你颠沛流离,相依为命,给你希望,熬过艰难的时刻。
不管怎样,相濡以沫还是相忘于江湖,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但愿你不再孤单。
——————————原文刊载于公号:金七言(changgexing2014)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
《南极之恋》观后感(3):你该相信爱情他来过之前对这部片不了解,票圈发了一众好友争相表达期待之情,让我的期望值也高了起来。
事实证明,这是部有诚意和温暖的爱情片。
以往懒得写长评,看短评评价两极,不禁来谈谈感受。
首先,凡非必然,都是造作。
幸好,一切必然。
这是我对号称“南极实拍”的第一感受,我既怕除了南极全无看点,也怕成了南极纪录片全无精髓。
全片看下来,选择南极只是一个故事的开始和背景,并没有喧宾夺主。
诚如观众提问,一个婚庆公司老板,没怎么读过书,纯土豪,一个高空物理女科学家,不到南极,他们生活连交集都没有,没有交集更无碰撞。
其次,脉络清晰,逻辑相对严密,两位主演各有担当。
开篇赵又廷摆着生疏的土豪架势,和俄罗斯大妞说“我是吴福春,英文名fortune”的时候,小人物的性格就跃然屏上。
导演/编剧说他甚至帮杨子姗梳理人物性格到她从哪个大院长大,出于什么研究了高空物理,喜欢什么等等,赵又廷的角色也如此。
【赵又廷:演绎人类自我对话】平凡人在南极极地,不知有多少人有勇气坚持,有多少人会和荆如意一样选择放弃,选择自杀,又有多少人敢于一次次打开门出去寻找生的机会,门里一片温暖,有暖气有食物有同伴,75天之后燃料燃尽杳无生机,门外漫天大雪,一望无垠,你会经历掉进冰窟、冰海、一个人在黑暗中依靠打火机的火光重燃希望,凿开冰盖逃出生天,但你有机会,找到极光站求生。
易地而处,你有勇气开几次门冲进一地冰雪?吴福春重复了60多天,哪怕一次次死里逃生。
【杨子姗:演绎人类情感对话】和赵又廷大开大合的场景相比,杨子姗的挑战更严峻,她绝大多数舞台只有小木屋,而且她腿骨折,几乎不能动弹,基本都是卧床。
一个女性,或者一个女科学家,从理智到情感,从辨别方位到讲给富春讲“天上那些事儿”,再到一寸一缕的惦记,到肌肤相亲的体贴,她的情感变化在一步步浸染。
有人说,没看出是爱情片,我想问,在生存绝境里,爱情的表达是什么?如意冷静内敛的性格,杨子姗把握的很有分寸。
最后,导演对爱情、情怀、信仰的坚信。
不少人知道,这是部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原名是《南极绝恋》,听起来是悲剧,影片最后一幕极光化作本不存在的鲸,似乎也在诉说生命的虚无。
我个人是个happyending的坚决拥护者,可以说导演最后留的余地是对爱情理想主义者的一种温柔回护,我愿意相信,人在冥冥之中会收到最好的安排,爱情他真的来过。
还有些别的感受,篇幅所限不多写了。
我不想从支持国产电影,支持中国人做到了世界上第一部去南极拍电影……这些角度让没看的朋友们走进电影院。
一部电影真的优秀,他不必靠同情和民族感得分,他该骄傲的在荧屏上挥洒自如。
愿每一个人,都会相信爱情。
(头一次写,如万一有转载,请联系我,谢谢)《南极之恋》观后感(4):冰雪不知爱——南极之恋是冲着久石让的名字去的。
本来想看的是另一部,结果提了一下之后所有人都在努力说服我放弃看另一部的想法,哭笑不得之后选了这部。
就片名来说,爱情片其实不是我的喜好。
但至少音乐是有保障的吧。
看完觉得,算是超出——或者说远超出了预期。
宣传主打的是爱情,却在求生和探险上做得异常的好。
几次遇险都让人狠吸了一口气的虚,不是那种被酷炫特效的灾难场面或者突然凑到镜头前的怪兽脸吓到的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