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孟津县“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监管工作浅析

孟津县“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监管工作浅析

孟津县“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监管工作浅析
作者:张继先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3年第23期
孟津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张继先
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河南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委办公室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不断重视,以及社会群众在农产品消费水平的
提高、群众对食品质量安全日益重视,在此背景下,孟津县农产品检测工作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创新工作思路,强化监管,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持续稳定发展,坚持做大
做强农业“三品一标”产业的工作方针,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提高农业“三品一标”产品公信
力作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较好成效。

截至目前,洛阳市无公害农产品基地71个,无公害农产品109个,无公害农产品面积7.6万hm2,其中种植业5.53万hm2、水果1.5万hm2(林业)、水产品0.57万hm2(渔业办),绿色食品6个,有机食品5个,农产品地理标志7个。

孟津县
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8家,占全市11.27%;有机食品1个,占全市25%;地理标志3个
(孟津梨、孟津西瓜、孟津红提),占全市42.86%;“三品一标”面积约1.07万hm2,占全市14.12%。

2012年以来新申报无公害农产品39个,面积约1.72万hm2;绿色食品6个,面积约333.33hm2。

一、“三品一标”认证总量迅速扩大
根据省、市农业部门的工作部署及孟津县政府创建省级生态县工作要求,结合自身优势,
围绕特色农业建设,加大“三品一标”产品认证力度。

2012年以来,孟津新认证有机食品1个(妯娌精品水果协会的梨),绿色食品4个(孟津县慧林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袖珍西瓜,洛阳
市农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袖珍西瓜、娃娃菜、大樱桃,孟津银溪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袖珍
西瓜、娃娃菜、大樱桃,洛阳新农村蔬菜食品公司的豆芽),正在申报的绿色食品2个(小浪
底镇石门村的软籽石榴、小浪底镇李家岭村的五彩红薯),正在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合作社(企业)39个、产品87个,面积约1.72万hm2。

二、“三品一标”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
将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执行管理作为重点,积极推进农
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安全生产建设,加快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通过示范带动促进农民提高
安全生产意识和水平。

截至目前,孟津县建立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个(慧林源蔬菜专业
合作社)、省级1个(常袋红提基地),“三品一标”生产基地面积1.07万hm2,孟津县农业“三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已走出了一条以品牌化带动农业标准化和产业化的新路子,
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三、“三品一标”质量安全监管与专项整治取得实效
根据省、市农业部门安排部署,两年来,我们加强了“三品一标”生产基地、县城内各大
超市、农贸市场所售农产品质量抽检工作以及标志使用情况的专项检查。

共抽检493批次,速
测样3 800余个,合格率在98%以上,下架、退市、销毁不合格产品300余kg。

近两年未发生
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切实维护了“三品一标”品牌公信力。

四、存在问题及不足
(一)“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发展不够平衡
农产品“三品一标”数量虽然逐年增长,但各镇发展不平衡,多数镇都能按时进行产地认定,少数镇虽然我们多次督促,至今未动,势必影响生态县创建工作。

(二)“三品”认证费用缺口较大
首先,“三品”认证标准高、时间长、费用大,需要由农业部发证;其次,“三品”认证
的宣传力度不够,各种植专业社对“三品”认证的认识存在不足,对主动开展认证的积极性不高;最后,“三品”认证作为新近发展的工作业务,各级政府在人、财、物的扶持力度上存在
欠缺。

(三)后期监管任务繁重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认证工作,需经过县级农业
部门初审,市级农业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省农业厅组织专家到申报单位进行实地考察、
环境检测、材料审核,最终报农业部备案、颁发证书。

需开展四方面工作,一是产地认定:包
括土壤、空气、水分检测、化验;二是产品认证;三是参加内检员培训;四是资料的整理。


旦取得“三品一标”证书,需对基地的农业投入品严格监管,建立起产品自检或送检制度、规
范的生产记录制度等工作,工作量相当繁重。

五、几点建议
(一)争取政府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意见,出台对“三品一标”认证发展的扶持政策。

(二)继续加强标准化生产技术指导培训。

(三)加强开展“三品一标”市场抽检力度和频次。

(四)继续做好“三品”认证申报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