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南开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上)初2016级期末考试物理试卷注意:1.本试卷共四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取g=10N/kg2.将答案做在答题卷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8个小题,每题2分,共3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国际单位制中,被用来表示时间单位的符号是( )A.t B.m C.s D.N2.小明对于身边一些物理量的大小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个中学生重约50N B.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0.5 cmC.一块橡皮的质量约为4kg 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3.根据图1中的甲、乙、丙三次测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的物体长度应为1.6cm B.图乙中的弹簧测力计示数为5.4NC.图丙中的液体体积应为38mL D.以上测量均有问题4.图2中所示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手影B.石桥的倒影C.碗中的筷子弯折D.天边的彩虹图25.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物体的运动速度与运动路程成正比B.在地球上,物体的质量与所受重力正比C.固体的密度与其体积成正比D.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6.停车场内并排停着甲、乙两车,甲车司机看到乙车时,忽然感觉自己的车正在缓慢运动,但当他看到地面时,却发现自己的车并没动,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是运动的B.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是静止的D.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静止的7.甲、乙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t甲:t乙=1:5,S甲:S乙=3:2,则V甲与V乙的比值是( ) A.3:10 B.10:3 C.2:15 D.15:28.小明做了个实验:在水平工作台上三个完全相同的量杯中盛有水,将质量相同的实心铝块、铁块、铜块(ρ铝<ρ铁<ρ铜)分别放入三个量杯中(水均不溢出),液面恰好相平。
则原来三个杯子中盛水最多的量杯是( )A.放铝块的杯中B.放铁块的杯中C.放铜块的杯中D.原来盛水就一样多9.图3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装置图,a为玻璃板,b和c是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中成的像只能在b蜡烛一侧观看B.本实验除了图中器材和打火机外,不再需要其他器材C.实验时要用到一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采取了等效替代的思想D.为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较薄的玻璃板,且玻璃板a应竖直放置10.我国自行研制的“嫦娥三号”登月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玉兔”月球车)发射成功,假设月球对其表面物体的引力只有地球对地面物体引力的六分之一,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嫦娥三号”探测器向地球传递信号可以利用次声波B.在地球上质量为140kg的“玉兔”月球车,在月球上只有约23.3kgC.制造“玉兔”月球车的金属在月球上的密度只有地球上的六分之一D.“玉兔”月球车上的相机若在地球上重为60N,则在月球上重为10N11.如图4,下列关于自行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A.自行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前后两轮受到的摩擦力完全一样B.自行车把手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有益摩擦力C.在生锈的自行车轴上滴一些油,骑车就会感觉轻松一些,是为了减小有害摩擦D.在水平路面行驶时,座垫被入坐得往下凹,所以此时人对坐垫的力大于坐垫对人的力12.如图5,一物体沿斜面匀速向下滑动,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物体并不是处于平衡状态B.物体只受到重力、弹力和下滑力的作用C.物体只受到重力、弹力、下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D.物体只受到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作用13.物理课上,老师演示了如图6所示的实验,木块竖立在小车上,随小车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不考虑空气阻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与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小车的运动速度增大,则它的惯性也随之增大C.小车受到阻力突然停止运动时,那么木块将向左倾倒D.木块随小车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时,木块不受摩擦力14.如图7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7乙所示。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0到3秒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0到6秒内,物体受合力都为零C.在第5秒时,物体受大小2N的摩擦力D.在前2秒内,物体受摩擦力为零15.如图8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台面上,一轻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连接一金属小球,O点是弹簧保持原长时小球的位置.开始时通过小球压缩弹簧到A位置(己知AO=OB),释放小球后,小球在AB之间往复运动,研究小球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和运动情况,则( )A.小球每次在运动到B点的瞬间,受到的合力为零B.小球从O运动到B的过程中所受弹力方向向右、速度不断减小C.小球从A运动到O的过程中所受弹力方向向右、速度不断增大D.小球在运动到O点的瞬间,若剪断弹簧,小球将在O点静止16.如图9甲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使它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图9乙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第2次受到的拉力较大B.木块第1次受到的拉力较大C.木块两次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均相等D.无法判断拉力大小是否变化17.如图10,将构成材料、粗糙程度均相同的A、B物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G A=8N,G B=16N,地面粗糙程度始终不变。
当F1=4N时,发现图甲中A、B物体恰能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
那么其他条件不变,若在A、B叠成图乙中所示时仍能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水平拉力F2应为( )A.2N B.4N C.6N D.8N18.一个挂有重物的热气球在空中受到3000N的浮力时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若再在热气球下多悬挂一个50kg的物体,热气球则沿竖直方向匀速下降,设热气球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和向上的浮力大小均不变,g取10N/kg,则气球所受到的空气阻力为( )A.200N B.250N C.500N D.750N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9.实验物理学先驱_______用理想实验有力地反驳了“物体运动需要力维持”的错误观点,_______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归纳概括得出了著名的惯性定律。
(选填“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20.如图11,人站在观光电梯里从静止开始上升时,人受到的合力_______ (填“为零”或“不为零”):当人和观光电梯在匀速下降时,人处于_______ (填“平衡”、“非平衡”)状态,此时人发现大地迎面而来,这是因为大地相对于人在竖直向_______ (填“上”或“下”)运动,最后在电梯由运动变为静止之前,总要进行制动,否则将不能及时停下,这说明电梯具有_______。
21.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红、橙、_______、绿、蓝、靛、紫七色光,该现象称之为光的色散,而彩虹本质原因是当太阳光照射到雨后空气中的小水珠上,发生了光的_______ (选填“反射”、“折射”)而引起的现象。
如图12中,_______ (填“甲”、“乙”、“丙”)图是照相机工作原理图。
22.足球放在桌子上静止,而桌子静置于水平地面.则桌子受到足球对它的压力与______________ 是一对相互作用力,足球受到的重力与____________是一对平衡力。
23.小明同学以2 m/s的速度沿南开中学运动场慢跑了一圈,他_______ (选填“是”或“不是”)在作匀速直线运动.该同学跑完一圈所用的时间约为_______s;南开中学的一辆校车从融侨开到沙坪坝,若去时校车的平均速度为10 m/s,而原路返回时的平均速度为54 km/h,则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24.有一烧杯装满水后总质量为1100g,装满某溶液后总质量为1000g,若装入一铜块后再装满该溶液,总质量为1800g,若装入铜块后再装满水,总质量为1890g,则此铜块的体积为_______cm3,该烧杯的容积为_______mL。
(ρ水=1×103kg/m3,ρ铜=8.9×103kg/m3)三、作图与实验(25题每图2分,其他每空一分,共23分)25.(1)如图13,画出物体以初速度V沿光滑斜面减速上滑时的受力示意图.(2)如图14,请画出凸透镜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26.如图15,在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小明找来大小不同的塑料块和某种液体做实验(1)图甲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使用托盘天平的情景,他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改正错误后,小明正确操作,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画出了塑料块和液体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①分析图象乙可知: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_______ (选填“相同”或“不同),物理学中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定义为密度,塑料的密度为_______kg/m3.②往烧杯内倒入10cm3的液体,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_______g,若烧杯内液体的体积为20cm3,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应为_______g.27.两位同学围绕着光学部分的知识,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1)如图16,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凸透镜位置固定不动,实验操作规范.在图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
则应将光屏向_______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的像比刚才的像要_______ (选填“大”或“小”)些;(2)小红和小明利用硬纸板、两块平面镜、胶带、剪刀制成了如图17的潜望镜(内置两块与水平面成45°夹角的平面镜)。
潜望镜成的像是_______ (选填“虚”或“实”)像,两位同学分别站在潜望镜的A侧和B侧观察,都能看见对方的眼睛,其原因是光路是_______的,当站在A侧的同学远离潜望镜时,潜望镜中所成的A侧同学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8.两位同学围绕着摩擦力的相关问题,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1)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18所示的实验,来验证“压力大小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他将物体M 置于水平木板上,只改变对水平木板的压力大小,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M,应使其做_______运动,这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则根据图中甲、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下列各种现象中,利用了该实验结论的是_______ (选填字母)。
A.汽车在结冰的路面行驶时,在车轮上缠绕铁链B.用力压住橡皮,擦去写错的字C.移动很重的石块时,在地上铺设滚木②若甲图中拉着物体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1,乙图中拉着物体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2,实验过程中,关于v1和v2大小的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选填字母)A.v2一定大于v1B.也一定小于v1C.v2一定等于v1D.v2可以不等于v1(2)南开中学初二年级学生俞小玥同学利用硬纸板、小车、报纸、毛巾、较为光滑的木地板,来探究“接触面粗糙程度对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距离的影响”,实验中她让小车都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这是为了控制小车到达斜面底部时_______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