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同步作业设计一、精挑细选。
1.下面每组词语中只有一组带点的字的读音是错误的,把它选出来()。
A.颧.(quán)骨熬.(áo)夜抽噎.(yē)保姆.(mǔ)B.收敛.(liǎn)勉强.(qiǎng )青稞.(kē)功勋.(xūn)C.和.(huó)面倔强.(jiàng)衰.(āi)弱事迹.(jì)D.堵塞.(sè)难.(nán)题芦秆.(gǎn)鬓.(bìn)角2.下面各组词中意思相近的一组是()。
A.脆弱——干脆粗糙——细腻结实——弱小B.照顾——照料衰弱——微弱安顿——安置C.严峻——庄严厉害——严肃惊奇——惊讶3.下面三个句子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选项是()。
A.看着我们的身体一天天脆弱下去,老班长整夜整夜合不拢眼。
B.老班长睁开眼睛,用微弱的声音说:“小梁,别浪费东西啦……”C.严峻的现实摆在面前,我们只有克服一切困难,才能完成任务。
4.下面四句话中不是比喻句的是()。
(多选)A.我觉着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
B.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C.可是我的心里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D.叶子越长越密,成了一堵绿色的墙。
二、选择括号里的词语打“√”,使词组搭配恰当。
树立(A理想 B 决心)端正(A态度 B 目标)克服(A困难 B失误)生活(A艰苦 B艰巨)山河(A华丽 B 壮丽)形势(A严肃 B 严峻)办法(A美妙 B巧妙)国家(A富强 B富裕)倾诉(A心灵 B心声)观赏(A风景 B情景)精通(A业务 B业绩)创造(A奇迹 B奇特)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喜出()()三()两()夜色()()目不()()无()无()()()一息四、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老班长()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2.我()接受了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得把你们带出草地。
3.()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会起不来。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
1.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2.我觉着好像有()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这是“我”()时候说的话。
“万根钢针”表现了“我”()的心情,后面的省略号省去了()。
3.可是我的心里像()似的,沉重极了。
4.我们的精神显得特别好,四处去找野菜,拾干柴,好像()。
四、课文理解1.本文按照顺序,以为“红线”贯穿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一段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2.本文点题的句子是:3.为什么说这个鱼钩是“金色”的?五、认真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
草地夜行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
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留下一条踩得稀烂的路,一直伸向远方。
干粮早就吃完了,皮带也煮着吃了。
我空着肚子,拖着两条僵硬的腿,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着。
背上的枪和子弹就像一座山似的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唉!就是在这稀泥地上躺一会儿也好啊!迎面走来一个同志,冲着我大声嚷:“小鬼,你这算什么行军啊!照这样,三年也走不到陕北!”他这样小看人,真把我气坏了。
我粗声粗气地回答:“别把人看扁了!从大别山走到这儿,少说也走了万儿八千里路。
瞧,枪不是还在我的肩膀上吗?”他看了看我,笑了起来,和我并肩朝前走。
我就问他:“同志,你在那一部分工作?我怎么从来没有见过你呀?”“我吗?在军部。
现在出来找你们这些掉队的小鬼。
”他一边说,一边摘下我的枪,连空干粮袋也摘了去,“咱们得快点走呀!你看,太阳快落了。
天黑以前咱们必须赶上部队。
这草地到处是深潭,掉下去可就不能再革命了。
”听了他的话,我快走几步,紧紧地跟着他,但是不一会儿,我又落下了一大段。
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来吧,我背你走!”我说什么也不同意,这一下他可火了:“别磨蹭了!你想叫咱们俩都丧命吗?”他不容分说,背起我就往前走。
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
满天堆起了乌云,不一会儿下起了大雨。
我一再请求他放下我,怎么说他也不肯,仍旧一步一滑地背着我向前走。
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
“小鬼,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
”我心里一惊,不知怎么办好,只觉得自己也随着他往下陷。
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人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我使劲伸手去拉他,可是什么也没有抓住。
他陷下去了,已经没顶了。
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的往下流。
多么坚强的同志!为了我这样的小鬼,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
黑暗笼罩着大地。
“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过的话。
对,要记住革命!我抬起头,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
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
思考:①“小鬼”是在什么情况下碰到老同志的?②老同志是在什么情况下陷进泥潭的?“小鬼”怀着怎样的心情向前赶路?③“他仿佛看到了一条光明大路”,“光明大路”指的是什么?二、选择题2.列车上①前两天我坐火车出差,一路看着窗外荒凉的冬日风景,听着咣当咣当的车轮声,实在是无聊透顶。
我想找个同行的旅客,聊聊天,打发时间。
②首先把目光落在了对面的小伙子身上,年龄相仿,应该有共同语言。
我正在考虑用什么活来开头,只见那小伙子打开随身带的电脑包,取出笔记本,放在腿上开始上网。
于是耳朵里传来了QQ的提示音,原来人家有人聊天。
③左边是个美女,一直侧脸向窗外看着,虽然咱不贪图什么艳遇,但是如果有一个佳人旅途相伴,聊聊天,也是很不错的。
我整理一下自己的衣服,清了清嗓子,用尽量绅士一些的语调说:“你好,是不是没来过这里,见你一直在欣赏外面的景色啊?”话音落下,美女却丝毫没有反应。
行细一瞧,人家秀发遮掩的耳朵里耷拉下一条黑线来,原来她在静静地听音乐,把整个车厢里的人都排斥在外。
④我灰头土脸地苦笑一下,扭头看斜对面的那个大爷。
大爷穿着非常朴素,慈祥的面容。
一看就是个实在人,使我想起了我的父亲。
大爷似乎觉察到我的目光一直盯着他,马上把手提包抱在怀里,把头埋下去,身子向我相反的方向扭了扭。
我颇为尴尬,使劲咽了一口唾沫,站起身来。
⑤我穿过车厢,走到了两节车厢的接头处。
看见一个中年人在那里抽烟。
我凑过去,掏出一支烟来,赔着笑说:“车厢里禁止抽烟,憋坏了,也过来抽一口。
大哥,借个火。
”中年人了一下,掏出打火机递过来。
我在火车的晃荡中把烟点着,吸了一口,把打火机还给犹豫..他,说:“谢谢啊,大哥这是去哪?”的烟掐灭,说了声:“你接着抽,我回座位了。
”⑥中年人把还剩下一大截.....⑦我正呆滞在那里,一个八九岁的阳光男孩出现在眼前,“叔叔,请问您,高大笔直的树就是白杨树吗?”1.第④段中画线句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文中作者选取了不同的人物交流,却均以失败告终,请你概括下不同人物的反应。
3.本文中有许多细节描写非常传神,像第⑤⑥两段中加点的词,请你对它们加以赏析。
4.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结尾的妙处。
1.写出了大爷外表的平易近人,与下文对“我”的冷漠形成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差,反映出现在社会人际交往的冷漠。
2.小伙子:上网聊天;美女:独自听音乐;大爷:扭过身子不理我;中年人:掐灭烟回车厢。
3.“犹豫”写出了中年人对“我”的不信任,内心不是很愿意借“我”打火机,剩下一大截,说明烟还没有吸完,中年人只是不想搭理“我”而熄灭了烟,这样的细节描写进一步深化了主旨。
4.阳光男孩的主动交流与前文其他人的表现形成反差,引发我们对人际交流问题的思考。
结尾戛然而止,意味深长,给人回味与思考的空间。
3.风筝董改正①人学前,每个年后,都有青黄不接的一段时间,我都会到外婆家“打秋风”。
一个任走长长的山路,也不知道害怕,因为憧憬着。
外婆会做菜,外婆的稀饭熬得香,碧绿生生的,不用小菜都能吃几碗。
②外婆喜欢我,这是人尽皆知的。
听说未开口叫公鸡仔养人,每次去,她都要杀一只。
切成小方块,因为鸡不肥,总要搁点肥肉一起炒,这一只鸡,是我一个人吃的。
外婆说,整个吃下去,营养才是完整的。
吃过的鸡骨头,外婆收集起来,香油炸过,用小石磨磨碎,冲给我喝。
外婆做这一切的时候,我都在一边看着。
③那一个春日,晒场上空飞满了风筝,我吵着也要。
外婆为难了,她不会做。
她一辈子都在地上,从未有过飞翔的念想。
她就央求我的舅母,舅母说,鸡骨头粉你都会磨,咋就不会做风筝呢?那时候,我真是不懂事,只知道如丧考妣地哭,外婆脸上的尴尬,是我隔了几十年光阴看到的。
④外婆拉着我去晒场。
天上飘着各色的风筝,它们恣睢地舞动,就越发引起我的委屈。
又有人在放了,一个人远远地牵线,一个人扶着风筝,说声“放!”牵线的高举着手,使劲跑,风筝跌跌撞撞载浮载沉,好多次后,终于扶摇直上了。
外婆指给我看这些,说:“其实放风筝并不好玩,看看就好。
”我就撒野了,打滚撒泼,说她是笨蛋,不会做才这样说。
⑤外婆的生活很累,她不能陪我,我就一个人看风筝,想风筝,幻想有一天自己拥有一支绸布的大蝴蝶风筝,我跑啊,笑啊,看着它在空中猎猎展翅,感受手上线拉紧着的那种快感。
然而,我却只能看,因为我已经哭过——凡是外婆能给的,不哭她都给,能求的,我哭了她必定低声地向人求。
孩子们的风筝是在城里买的,她无能为力。
我就一个人站在风筝底下,仰望,幻想。
⑥忽然有一日,外婆拿出一只“风筝”,竹子骨,身子是过年的对联糊起来的。
虽然不是我想要的,但它毕竟是风等,我还是()的。
她似乎有点不好意思,说:“我们去放风争吧!”⑦我确信,对所有的动作都烂熟于心,并且操作绝对规范,但外婆的风筝始终没有飞起来,它丢人地在晒场上拖着,许多孩子都大笑起来。
我狠狠踩踏着它,不管外婆的伤心和尴尬,那一刻的我,肯定有着兽性的暴戾吧,因为外婆呆呆怔怔地看着我,不哄我,不说话。
⑧第二年我就上学了,外婆托小姨带来口信,说她做了一支绸布的大蝴蝶,并且和我小舅试过,飞上天了,我()地应着,却没有去。
我有许多伙伴,并且日子也渐渐好了,不再闹春荒。
她就来看我,我吃过饭,就出去玩,并不陪她说话。
慢慢地我大了,外婆渐渐地不让人捎口信来了,她知道我真的没有时间回去。
中学二年级,我得到噩耗,外婆去世了。
我一路哭着去外婆家的,但我知道,我在村口大叫一声外婆,再没人远远地应我,微笑地迎我,拎着我的换洗衣服,满足我的无理要求。
⑨她给我留下一个沉沉泛黑的不锈钢勺子,一个桐油漆过的油光可鉴的小板凳,还有那只不再鲜艳的绸布风筝——都是我爱的。
我坐在石门槛上,第一次感到()的无力无助。
耳边忽然响起舅母以前说过的话:“外婆养外甥,十月放风筝,风筝断了线,不见外婆面。
”记忆中又浮现外婆当时淡然的笑容,她是知道结局的啊,可是爱又怎么会因为知道结局,而有所保留?⑩这只风筝,终于没有飞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