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人的身心发展特殊性的表现之一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 主观性B 普遍性C 基础性D能动性2.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的是( )。
A 外铄论B 内发论C 环境决定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3. 我国古代“内发论”代表人物是( )。
A 孔子B 荀子C 孟子D老子4.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的是( )。
A外铄论 B 内发论 C 遗传决定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5.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 孔子B 荀子C 孟子D老子6.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 )的典型代表。
A外铄论 B 内发论 C 遗传决定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7.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人不同于动物的( )。
A特殊性 B 社会性 C 创造性D自觉性8.“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D互补性9.任何知识都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这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D互补性10.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反映。
A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D差异性11.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高峰:在心理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更后。
这些现象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D差异性12.心理学家提出关键期或最佳期概念的依据是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D差异性13. 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D互补性14.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 个别差异性 C 阶段性D互补性15.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
A现实性 B 必然性 C 方向性D可能性16.无论“性善论”,还是“性恶论”所反映的观点都是( )。
A教育万能论 B 环境决定论 C 多因素作用论D遗传决定论17.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若单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就会导致( )。
A社会本位论 B 环境决定论C遗传决定论论D教育万能论18.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 )的特征进行。
A顺序性 B 互补性 C 阶段性D不平衡性性19.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 )能力为标志。
A学习 B 生殖 C 创造D思考20.人的心理成熟以具有独立自主的( )为标志。
A自我意识 B 创造能力 C 预见能力D选择能力21. 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 )。
A成熟B环境 C 遗传素质D教育22.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是( )的观点。
A环境决定论 B 遗传决定论 C 教育万能论D二因素论23.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 )因素对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 教育 C 社会活动D环境24“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是( )。
A环境 B 遗传 C 教育D主观努力2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 )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 环境 C 教育D社会活动26.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
A遗传因素 B 社会环境 C 教育活动D自然环境27.儿童主题发展的源泉是( )。
A遗传 B 环境 C 教育D主体活动28.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
A遗传素质 B 个体主观能动性 C 环境D教育29.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A童年期 B 少年期 C 青年期D成年期30.“未来”是( )最重要的概念。
A童年期 B 少年期 C 青年期D成年期31.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
A霍尔 B 华生 C 彪勒D格塞尔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理论有( )。
A内发论 B 外铄论 C 成熟机制D教育 E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2.“内发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A孟子 B 华生 C 威尔逊D洛克 E 格塞尔3.“外发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A费洛伊德 B 华生 C 孟子D荀子 E 洛克4.皮亚杰认为个体认知发展经历了( )阶段。
A感知运算水平 B 前运算水平 C 具体运算水平D形式运算水平E 形象运算水平5.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 )。
A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 E 互补性6.下列各项属于个别差异性的是( )。
A性别差异 B 同年龄人群内部差异 C 同一个体身心不同构成方面的差异D儿童与青年的差异 E 个体思维方式的差异7.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有( )。
A遗传素质 B 环境 C 学校教育D社会活动 E 生产劳动8. 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有( )。
A高尔登 B 华生 C 霍尔D洛克 E 彪勒9.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不同层次的内容构成,包括( )。
A生理活动 B 精神活动 C 心理活动D社会实践活动 E 思维活动10.少年期所表现出的总体性阶段特征是( )。
A身心状态的剧变 B 内心世界的发现 C 自我意识的觉醒D独立精神的加强E 身心逐步走向成熟11.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表现在( )。
A帮助人发现自身价值 B 认识并发掘自身潜能 C 形成并发展人的个性D发展人的精神力量 E 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12.下列哪些观点属于遗传决定论( )。
A洛克的“白板说” B 高尔登的血统论 C 柏拉图的三等论D基督教的“原罪说”E 中国的行善性恶论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1.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内在需要的外铄论。
( )2.注重教育的价值,对教育改造人的本性,形成社会所要求的知识、能力、态度等,都持积极乐观态度的是内发论。
( )3.教学中可以将任何知识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
( )4.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 )5.教育教学中只要强调统一要求就够了。
( )6.遗传素质可以决定人的发展。
( )7.生在改革开放时代的青少年一定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 )8.教育可以超越它所依存的社会条件,而对人的发展发挥它的能动作用。
( )四、填空题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__过程中实现的。
2.内发论者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__。
3.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因的是__。
4.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者威尔逊把“__”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5.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__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6.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是__。
7. __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
8.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是__。
9.英国哲学家洛克的“__”是外铄论的典型代表。
10.“外铄论”在美国的典型代表是__。
11.以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的是__。
12.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人不用于动物的__。
13.个体身心发展的__,要求教育工作要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影响。
14.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这是身心发展的__规律。
15.因材施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__规律。
16.教育教学中提“一刀切”,“一锅煮”违背了__规律。
17.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__上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18.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__,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__。
19.__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20.前苏联心理学家__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21.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胎儿的发育大部分是由基因制约的。
这种由基因制约的发展过程的机制就是__。
22. __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23.个体呈现能动性,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由生理、__和__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24.人的力量是人的__力量与__力量的综合。
25.人的根本力量,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具有__。
26.个性亦称__,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
27. __是教育的理想,进行__教育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
28.心理学家把少年期成为“危险期”或“__”。
29.初中教育在促进少年身心发展方面的任务,可以比喻为“__”。
30. __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31.“未来”是__最重要的概念。
32.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特殊任务是要解决__问题和__问题。
五、名词解释1.个体身心发展2.年龄特征3.遗传素质4.成熟5.人的价值6.人的潜能7.发展个性六、简答题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2.遗传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什么影响?3.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表现在那些方面?5.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有哪些?七、论述题1.试述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试述成熟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
3.试述环境对个体的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