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健康管理师理论考试258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实现HFA的关键和基本途径是(A)A、初级卫生保健B、全科医疗C、公共卫生服务D、社区卫生服务2.生产过程中职业性有害因素按性质可分为:(B)A、异常气象条件、噪声与震动、辐射线B、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生物性因素C、生产过程性有害因素、劳动过程有害因素、劳动环境有害因素D、细菌病毒霉菌E、劳动组织不合理3.统计推断的内容为(D)A、用样本指标估计相应的总体指标B、检验统计上的“检验假设”C、A和B均不是D、A和B均是4.下列指标不属于相对数的是(D)A、率B、构成比C、比D、百分位数5.说明某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比例应选(B)。
A、率B、构成比C、相对比D、标准差6.构成比用来(C)A、反映某现象发生的强度B、表示两个同类指标的比C、反映某事物内部各部分占全部的比重D、表示某一现象在时间顺序的排列7.说明某现象发生强度的指标为(B)A、平均数B、率C、构成比D、相对比8.关于HFA的概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A、卫生保健进人家庭、学校、工厂和社区B、人们运用更好的方法去预防疾病C、人们健康地度过婴幼儿、儿童、青壮年和老年期,在平静温馨中告人世D、是指到2000年医护人员将为世界上每一个人治疗全部疾病E、是指到2000年就不再有人成为残疾9.疾病自然史就是(C)A、临床病人的自然转归过程B、病人接受临床治疗后的愈后过程C、疾病在人群中自然发展过程D、疾病在野生动物中自然发展过程,可传染给人10.生态健康模式是(D)A、环境-健康B、环境-人群C、环境-生物D、环境-人群-健康E、环境-生物-健康11.我国政府认为:实现HFA/2000的关键是(A)A、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B、培训足够的全科医生C、向农村增加更多的医疗投资D、建立更多的医疗机构12.二级预防是指(D)A、临床期预防B、病因预防C、病残预防D、临床前期预防13.预防医学的对象(E)A、个体B、病人C、健康人D、确定的群体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14.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卫生成就。
其中,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设立的三级机构是(D)A、省、市、县B、市、县、乡C、中央、省、市D、县、乡、村E、地、市、县15.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总目标中不包括(D)A、增加期望寿命B、提高生活质量C、获得可持续的卫生系统和服务D、提供免费服务E、在国家间和内部促进卫生水平D【解析】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总目标:①使全体人民增加期望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②在国家间和内部促进卫生水平;③使全体人民获得可持续的卫生系统和服务。
16.某医生选择适当资料计算相应指标,进行t检验。
进行t检验的资料应满足的条件是(D)A、负偏态资料B、正偏态资料C、偏态资料D、正态或近似正态资料E、以上都不是17.人体必需的脂肪酸是(E)A、油酸B、二十碳五烯酸C、棕榈酸D、二十二碳六烯酸E、a-亚麻酸E解析:人体的必须脂肪酸是亚油酸和a-亚麻酸两种。
18.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对资料的要求是(D)A、正态性、独立性、方差齐性B、资料具有代表性C、为定量资料D、以上均对19.对于成人不属于必需氨基酸但对儿童来说属于必需氨基酸的是(C)A、蛋氨酸B、亮氮酸C、组氨酸D、苯丙氨酸20.下列不属于情绪宣泄的是(D)A、倾诉B、哭泣C、写作D、转移21.膳食宝塔第二层是(D)A、谷类、署类B、肉类、水产品C、豆类、坚果类D、蔬菜、水果类E、油、盐22.在三大功能营养素中,只有蛋白质能为人体提供的元素是(A)。
A、氮B、碳C、氢D、氧23.体内不能合成的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的氨基酸是(A)。
A、苏氨酸B、甘氨酸C、精氨酸D、谷氨酸24.脂类的生理功能不包括(D)A、维持体温B、增加饱腹感C、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D、促进铁的吸收25.有关维生素B1功能的描述,(D)是错误的。
A、影响能量代谢。
B、维持正常食欲。
C、维持胃肠道正常蠕动。
D、参与凝血过程。
26.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07)建议的每人每天食物摄入量,不正确的是(A)。
A、谷类150~200g。
B、鱼虾类50~100g。
C、每天烹调油不超过30g。
D、相当于干豆30g~50g的大豆及其制品。
27.以下哪项措施属于第二级预防(D)A、儿童的免疫接种B、食品卫生法制定、食物中毒、病人抢救C、通过国际检疫防止埃博拉病毒的传入D、高血压的普查E、伤残病人的康复护理D解析:二级预防里面,早期发现疾病可通过普查、筛选、定期健康检查、高危人群重点项目检查及设立专科门诊等。
28.体内不能合成的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的氨基酸是(A)A、苏氨酸B、甘氨酸C、精氨酸D、谷氨酸29.以下哪项属于根本性预防的措施(C)A、儿童的免疫接种B、食品卫生法制定、食物中毒、病人抢救C、通过国际检疫防止埃博拉病毒的传入D、高血压的普查E、伤残病人的康复护理C解析:根本性预防,它是从全球性预防战略和各政府及政策角度考虑,建立和健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措施。
30.增加饱腹感5、提高膳食感官性状31.脂肪能促进(C)的吸收A、蛋白质B、糖C、维生素AD、铁32.对必需脂肪酸的描述,错误的是(D)A、人体内不能合成B、人体不可缺少C、必须从食物获得D、人体必需的脂肪酸有三种D【解析】人体必需的脂肪酸有2种33.缺乏维生素PP可引起(D)A、夜盲症B、坏血病C、脚气病D、癞皮病34.缺乏维生索C可引起(C)A、夜盲症B、坏血病C、脚气病D、癞皮病二\多选题35.预防医学是一门(C)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B、医学的基础学科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36.HFA的策略包括(ABCE)A、人权B、平等C、自力更生D、和谐E、高效ABCE【解析】HFA的策略:人权、平等、义务、责任、自力更生、协作。
37.关食物中毒,描述不正确的是(A)。
A、食品重金属污染属于食物中毒范畴。
B、食物中毒属于食源性疾病的范畴。
C、食源性肠道传染病不属于食物中毒。
D、是判断食品清洁状态的标志。
38.3.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A.良好的共情者能对来访者陈述的事实、观点、情况有准确的理解B.良好的共情者能通过来访者的言语和行为表现,准确了解她对此事的情感体验C.良好的共情能者对来访者情感程度的把握较为全面和准确。
D.良好的共情者会无条件满足来访者的要求。
D解析:良好的共情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内容,即对来访者所·陈述的事实、观点、情况等是否有准确了解;第二是来访者的感受,主要指辅导者能通过来访者的言语和握较为全面和准确。
39.关于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正确的是(A)A、患病率的分子为特定时间所调查人群是某病新旧病例数,发病率的分子为一定时期暴露人群中新发生的病例数B、患病率的分子为旧发病例数,发病率的分子为一定时期暴露人群中新发生的病例数。
C、患病率的分‘f为新发病例数,发病率的分了为一定时期暴露人群中所有病例数。
D、患病率的分子为新1日发病例数,发病率的分子为一定时期暴露人群中所有病例数。
40.关于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不正确的是(B)A、患病率的分子为特定时间点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和旧病例的人数总共所占的比例。
B、患病率的分子为旧发病例数,发病率的分子为一定时期暴露人群中新发生的病例数。
C、患病率是一种静态指标,发病率为动态指标。
D、患病率是由横断面调查获得的疾病频率,发病率是由发病报告或队列研究获得的疾病频率。
41.相对危险度(RR)是指(B)A、病例组中暴露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B、RR=Ie/Io,Ie:暴露发病率;Io:对照组发病率C、RR=Io/Ie,Io:对照组发病率;Ie:暴露发病率D、对照组发病率与暴露组发病率之差42.比值比(OR)是指(C)A、暴露组发病率与对照组发病率之比。
B、对照组发病率与暴露组发病率之比。
C、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
D、对照组中暴露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病例组中暴露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
43.比值比(OR)常用于(D)A、队列研究B、群组研究C、现况研究D、病例对照研究第八章心理健康44.最高层次的需要是(C)A.生理需要B.精神需要C.“自我”的表达D.物质需要45.不属于筛检评价指标的是(B)A、可靠性B、正常值C、灵敏度和特异度D、真实性E、阳性预测值B【解析】筛检评价指标计算方法与诊断试验评价指标相同:1.真实性:灵敏度、特异度、假阴性率、假阳性率、似然比、正确诊断指数;2.可靠性:变异系数、符合率、诊断试验的一致性分析;3.收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46.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E)A.共情是一种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的能力B.共情是一种换位思考的能力C.共情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D.共情是所有心理咨询的基础E.共情作用不大E解析:共情也叫同情心、同感、共感······它是一种设身处地从别人的角度去体会并理解别人的情绪、需要与意图的能力。
简言之,就是一种换位思考的能力。
共情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
咨询关系的好坏对咨询效果至关重要,而在建立咨访关系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让来访者感受到自己被理解和接纳,共情就是实现这一切的前提,因此共情是所有心理咨询的基础,它的作用至关重要。
47.率的标准化的主要目的是:(A)A、消除内部结构的影响,使合计率具有可比性B、使率变成实际水平C、使率在任何情况下作对比D、使大的率变小E、以上均不对48.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A.强迫症的患者会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行为,并且因此而感到痛苦,却无法摆脱。
B.有些强迫症的患者并不为自己的强迫行为感到痛苦。
C.社会适应是一个毕生的过程。
D.应激障碍可以分为急性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B解析:强迫症状的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两者尖锐冲突使患者焦虑和痛苦。
患有此病的患者总是被一种强迫的思维所困扰,自己极力抵抗和排斥,但又无法控制,患者在生活中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患者自知力完好,知道这样是没有必要的,甚至很痛苦,却无法摆脱。
故B是错误的,强迫症的患者会为自己的强迫行为感到痛苦。
49.下列不属于心理健康标准的是(D)A、智力正常B、善于调控情绪C、良好的人际关系D、心理行为超越年龄特征D【解析】心理健康7个标准:智力正常、善于调控情绪、有完善的人格、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适应良好、有健全的意志品质、心理行为符合自身年龄特征.50.关于心理障碍特点,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A)。
A、心理障碍是普遍现象B、心理障碍者心理的完整功能遭到破坏,导致个体社会适应困难C、多数心理障碍者会感到精神痛苦D、以个体无法有效地适应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为其特征心理障碍特点:1.心理障碍者常常有偏离常态的行为、2.心理障碍者心理的完整功能遭到破坏,导致个体社会适应困难、3.多数心理障碍者会感到精神痛苦,以个体无法有效地适应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为其指征51.心理过程就是(C)对于现实反映的过程A、需要B、理想C、人脑D、信念52.(B)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