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色小镇建设现状及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特色小镇建设现状及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特色小镇建设现状及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引言:特色小镇并非行政区划概念,而是在一个限的空间范围内,由一个或若干个企业牵头建设的经济体,其基本特征是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三生融合”,有产业、有文化、有旅游、有社区的“四位一体”,最终目标是建成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新型发展平台。

一、X特色小镇建设现状
当前X特色小镇建设主要集中在北区和南区,主要有:
(一)X北区的X特色小镇,该镇总规划面积X平方公里,将建成以X为轴心的X小镇,建成后将成,项目一期总投资X亿元,目前已投入使用。

发展目标是承当地优秀历史文化、提升集镇文明形象。

(二)XX南区的XX特色小镇项目,总投资X亿元,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该项目计划通过X年时间,建成一个涵盖多种文化复合的文化体系,具有XX文化特色的景区。

(三)XX南区的XX特色小镇,是以农、旅、文、商、康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规划面积X平方公里,总投资X亿,占地面积X亩。

发展目标为实现现代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贸易、农技服务、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机融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二、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XX特色小镇建设的成绩需要肯定,但同样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特色小镇名不副实。

由于特色小镇是新生事物,对其概念的理解及实际建设需要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存在概念混淆和负面舆论、对产业论证不到位,主导产业的特色不鲜明、规模小、链条短、技术差,缺少主导领军企业,没有形成集聚效应等问题。

二是特色小镇质量不高。

特色小镇应当结合当地实际,采取多种形式、类型多样的小镇,农业、康养、文旅等产业类型的小镇是必要的,但并不是绝对的,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顺应市场需求来建设,数量过多则可能出现同质竞争和资源浪费。

三、特色小镇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推进特色小镇健康有序发展,必须正确认识特色小镇建设的初衷,赋予特色小镇应承担的使命,正视特色小镇建设的成效和问题;在此基础上,确立特色小镇发展目标,并制定有利于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

一是高站位,坚持问题导向。

要从发展大局和发展大势出发,进行分析和理解。

当前外部最大问题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是中美经贸摩擦,内部最大问题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也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最重要的是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高
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释放经济增长潜力、畅通经济循环。

二是担使命,坚持目标导向。

特色小镇在一个有限的土地、空间内,做精做强一个基础和潜力的产业,或推动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或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从产城融合发展来看,很多特色小镇位于产业园区内,其“三生融合”“四位一体”的先进理念,可以有力带动整个园区向产城融合的方向前进、从单一的生产功能向城市综合功能转型。

从文化保护来看。

特色小镇的建设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

以特色小镇为载体,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保护、创新性发展。

三是明主体,坚持责任导向。

要把企业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主力军,政府负责特色小镇的发展与规范。

要强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作为发展原则,引导企业进行有效投资,培育特色小镇投资运营商,激发企业家的创造力和活力,防止政府债务风险的累积。

四是找定位,坚持效果导向。

特色小镇最重要的是要打造鲜明的产业特色,要立足自身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积淀,以发展特色产业为核心,兼顾发展特色文化、特色环境、特色建筑。

特别是要聚焦于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方向,吸引人才、技术和资金等先进要素集聚,发展优势主导产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要科学规划特色小镇的空间布局,促进产城人文融合发展,增强
生活服务功能,提高集聚人口的能力和人民的幸福感。

五是强制度,坚持结果导向。

特色小镇的立项和建设不能想当然,也不能顺其自然。

要坚持市场主导、防止政府大包大揽,并提出了若干项引导性措施。

要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准确把握特色小镇内涵、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等规范性的管理措施。

要推广典型经验,建立负面清单,做好不符合要求的特色小镇淘汰整改工作。

特色小镇不是各种产业和功能的简单相加,也不是汇集各种风景的大拼盘,只有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做到产业上“特而强”、功能上“有机合”、形态上“小而美”、机制上“新而活”,才能真正实现特色小镇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