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阀校验机构评审作业指导书

安全阀校验机构评审作业指导书

安全阀校验机构鉴定评审作业指导书1 目的为了规范安全阀校验机构核准的现场鉴定评审工作,确保现场鉴定评审的工作质量,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安全阀校验机构的现场鉴定评审,包括首次核准、增项核准、换证核准。

3 引用文件3.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3.2 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管理与监督规则3.3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管理规定3.4 TSG Z7001—2004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规则3.5 TSG Z7002—2004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鉴定评审细则3.6 TSG Z7003—2004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3.7《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规则》(TSG Z7001-2004)第1号修改单3.8《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规则》(TSG Z7001-2004)第2号修改单3.9《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规则》(TSG Z7001-2004)第3号修改单3.10《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鉴定评审细则》(TSG Z7002-2004)第1号修改单3.11 TSG ZF001-2006安全阀安全技术监察规程4 术语本作业指导书采用TSG Z7003—2004《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的术语,以及以下术语。

4.1 专业技术人员:指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理工科专业的人员,或者具有技术员以上职称的人员。

4.2 持证人员:指持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即安全阀维修人员资格证的人员。

持证人员的资格证应在有效期内,方为有效。

4.3机构职工总数:指校验机构内与安全阀校验工作有关的人员,包括校验维修人员、相关管理人员的数量之和,也包括聘用人员(含合同工),不包括试用人员。

4.4 关键场所:是指安全阀校验、维修实施场地;样品接收、发放场所等。

4.5 关键岗位人员:是指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安全阀校验责任师。

4.6 新增核准项目:指换证核准或增项核准时,校验机构在上一个核准周期内没有的项目,或在上一个核准周期内虽然有相应项目但未从事过特定设备(限定的项目)的校验工作;或新成立的校验机构所申请的项目。

以上情况所涉及的项目,均视为新增核准项目。

5 换证核准(含首次核准)现场鉴定评审包括:评审前准备、预备会、首次会议、现场巡视、分组评审、评审组内部沟通、意见交流、末次会议等环节。

其流程见图1。

5.1 现场评审前的准备工作5.1.1 评审组成员接收《特种设备鉴定评审任务书》。

5.1.2 评审组长与评审员、申请机构沟通,明确抵达的时间等事宜。

5.1.3评审组长从鉴定评审单位接收如下评审用资料:a. 申请机构的《安全阀校验机构核准申请书》。

b. 申请机构的质量手册。

c. 申请机构的程序文件目录。

d. 现场鉴定评审记录表(含首、末次会议签到表)。

e. 评审人员工作纪律。

f. 有关文件(现场鉴定评审记录表、现场鉴定评审报告、整改报告等)的电子版。

g. 其它资料(如特种设备现场鉴定评审通知函、特种设备鉴定评审约请函、技术服务合同等)。

5.1.4评审组长对现场评审过程进行策划。

评审组长到达现场后,对申请机构和评审人员进行必要的了解,对评审工作日程安排、评审人员分工、抽样等事项作必要的策划。

鉴定评审的流程详见图1.5.2 预备会评审组成员在评审工作开始前一天应到达申请机构。

a. 预备会前的评审组内部沟通会。

评审组成员全部抵达后,评审组长组织全体评审组成员召开内部沟通会,协商评审人员的分工、评审日程安排等,向评审组成员传达评审要求、评审人员工作纪律等。

b. 内部沟通会议后,评审组长组织召开由全体评审组成员、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代表和申请机构有关人员参加的预备会,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代表通报情况,明确评审组成员分工(一般分为资源条件组、质量管理体系组和校验工作质量组)、评审计划、评审要求、评审方式、评审方法等。

在预备会上还应当明确校验工作质量评审中现场跟踪检查的项目及要求。

5.3 首次会议首次会议由评审组长主持,全体评审组成员、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代表和申请机构有关人员参加。

首次会议时间一般为30分钟,与会人员在《首次会议签到表》上签名。

具体内容如下:a. 与会各方代表介绍到会人员。

b. 评审组长说明评审依据、评审范围、评审程序、评审分工,以及末次会议的计划时间及内容,并征求申请机构的意见。

c. 申请机构负责人简要介绍鉴定评审准备情况和自查情况。

d. 评审组长与申请机构负责人明确需要澄清的其他问题。

e. 评审组长与申请机构明确评审组的工作场所、工作条件以及联络与配合人员。

f.评审组长代表评审组做出客观、公正、保密的承诺。

g. 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代表提出安全监察的有关要求。

H.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风险共担的认识)。

图1:现场鉴定评审流程图5.4 现场巡视首次会议结束后,评审组巡视申请机构关键场所及办公场地(包括办公室、档案室、设备库、资料室等),以增加评审人员对申请机构的直观认识,初步核查申请机构的环境、设施,了解相关人员的情况。

5.5 分组评审5.5.1 资源条件的评审5.5.1.1 概述资源条件组对申请机构资源条件进行评审,评审的内容包括:申请机构的法律地位、人员、仪器设备、场地与设施等。

评审方法包括查阅见证、查看实物、交谈、观察所涉及领域的活动等。

评审组应及时填写《资源条件评审记录》(附录D),填写要求见《评审记录填写规定》(附录G)。

申请机构应当具备的资源条件见附录A。

5.5.1.2 需要审查、核实的资料a.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书)。

b. 机构负责人任命或者聘用文件。

c. 现有核准证书(原件)。

d. 资质延期申请的批复或延期核准证书。

e. 校验收费标准。

f. 人员名录。

g. 机构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与质量负责人(含技术职称)、校验责任师、校验人员的安全阀维修人员资格证书等(原件)。

h. 人员聘用(含合同工)合同等(原件)。

i.仪器设备台帐、档案等。

j. 土地使用证、房屋产权证、租赁合同等(原件)。

k. 检验责任过失的赔付能力见证资料(原件)或其他相应证明文件(原件)。

5.5.1.3 需要查看的设备设施a. 校验仪器设备及状态。

b. 校验场地等关键场所。

c. 办公场地(办公室、设备库、档案室、图书资料室等)。

d. 办公设施(如计算机、软件等)。

5.5.1.4需要考核的人员通过座谈、现场跟踪、查阅相关见证等方式,对申请机构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校验责任师、校验人员的能力进行考察、评价。

5.5.1.5具体的评审内容及评审方法见《资源条件评审记录》(附录D)。

在现场鉴定评审前,由鉴定评审单位通知申请机构接收《资源条件附表》(附录B)的电子版,由申请机构先行填写有关信息;现场评审时,评审人员应对申请机构的填写情况进行核实,并与申请机构签字确认,填写要求见《资源条件附表填写规定》(附录C)。

5.5.2 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5.5.2.1 概述质量管理体系组对申请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评审。

评审时应及时填写《质量管理体系评审记录》(附录E),填写要求见《评审记录填写规定》(附录G)。

5.5.2.2评审内容及方法通过查阅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管理制度、作业指导文件、记录以及与申请机构沟通交流等方式,评审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及实施情况。

具体的评审内容及评审方法见《质量管理体系评审记录》(附录E)。

5.5.3 校验工作质量的评审5.5.3.1 概述校验工作质量组对申请机构的校验工作质量进行评审。

评审时应及时填写《校验工作质量评审记录》(附录F),填写要求见《评审记录填写规定》(附录G)。

5.5.3.2 评审内容与评审方法通过查阅有关文件资料、抽查校验报告(含相应的记录)、现场跟踪检查校验实施过程,以及与有关人员交流等方式,对校验工作质量进行评审。

5.5.3.3 校验报告(含相应的记录)抽查原则a. 所抽取的校验报告(含相应的记录)应当覆盖所受理的全部校验项目和相应的品种。

b.凡涉及新颁布或修订安全技术规范的,应尽可能抽查其实施后,所出具校验报告(含相应的记录)。

c. 所抽查的校验报告(含相应的记录)尽量涉及不同的校验人员。

评审组根据所抽取校验报告(含相应的记录)的情况,确定重点审查的校验报告(含相应的记录),一般每个项目校验报告(含相应的记录)不少于3份。

5.5.3.4现场跟踪评审现场跟踪可以全过程跟踪,亦可以选取若干个有代表性的环节进行跟踪。

现场跟踪的数量应满足如下要求:a.申请全项的,优选FD1项目。

b.含在线校验的,有条件时优选FD1项目;也可以模拟进行。

C.跟踪总数量不超过2只。

5.5.3.5试校验如果有新增核准项目,在约请鉴定评审之前,申请单位应当在具有相应检验检测资格的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督指导下,独立完成申请项目的试校验工作,且得到该机构出具的对申请单位校验能力评价文件。

试校验应当符合以下要求:a.每个项目不少于5只;含在线校验的,其中在线校验大于等于1只。

b. 试校验报告应加盖了监督指导机构的公章,且有监督指导人员的确认签字。

c. 约请时应当提交试校验报告。

5.6 评审组内部沟通5.6.1 每日评审工作结束后,评审组应进行内部沟通,小结评审工作情况,必要时,可针对具体情况调整工作计划。

5.6.2 分组评审结束后合议,对各小组发现的问题集中讨论,应取得一致意见,当出现不一致意见时,由评审组长作出最后决定,对于不一致的意见,应在现场鉴定评审报告中予以说明。

评审组内部沟通后,由评审组长组织起草《特种设备鉴定评审工作备忘录》,拟定评审组的建议结论,并经全体评审组成员讨论通过。

评审组的建议结论分为符合条件、需要整改、不符合条件三种。

5.7 与监察机构及申请机构沟通评审组内部合议后,评审组成员、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代表和申请机构有关领导交流评审工作情况。

评审组长主持交流会议,各评审小组简要介绍分组评审情况,并逐项说明存在的问题,就这些问题应征询申请机构的意见。

取得一致意见后,评审组长与申请机构负责人签署《特种设备鉴定评审工作备忘录》(一式三份,评审组长、申请机构、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代表各执一份)及《安全阀校验机构核准项目确认表》。

若申请机构拒绝签署《特种设备鉴定评审工作备忘录》及《安全阀校验机构机构核准项目确认表》,评审组长应要求申请机构书面陈述理由,并加盖申请机构印章(公章)后由评审组长带回。

意见交流会也可以与末次会议合并进行。

5.8 末次会议末次会议由评审组长主持,评审组全体成员、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代表、申请机构有关人员参加。

末次会议时间一般为30~50分钟,与会人员应当在《末次会议签到表》上签名。

5.9现场评审过程中,如遇到以下情况,评审组需及时请示鉴定评审单位评审负责人和评审技术质量负责人,并根据相应的要求予以处理。

a. 现场不具备评审条件,评审无法进行下去或因其他原因需中止现场评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