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设计1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案一)1. 1 路面交通等级公路混凝土路面设计基准期参考值见下表表1.1 设计基准期参考值本路段设计基准期是20年。
1. 1.1 标准轴载及轴载当量换算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以100kN 单轴-双轮组荷载为标准轴载。
不同轴-轮型和轴载的作用次数,应按式(1.1)换算为标准轴载的作用次数。
161100ni s i i i P N N δ=⎛⎫= ⎪⎝⎭∑ (1.1)式中: N s ——100KN 的单轴-双轮组标准轴载的作用次数;P i ——单轴-单轮、单轴-双轮组、双轴-双轮组或三轴-双轮组轴型i 级轴载的总重(kN);n ——轴型和轴载级位数;i N ——各类轴型i 级轴载的作用次数;i δ——轴-轮型系数。
单轴-双轮组: i δ=1.0 (1.2) 单轴-单轮组: i δ=2.22 (1.3) 双轴-双轮组: i δ=1.07 (1.4) 三轴-双轮组: i δ=2.24 (1.5)轴载当量换算见下表:表1.2 轴载当量换算注:前轴重小于40kN不计。
1.1.2 交通调查与轴载分析设计基准期内混凝土面板临界荷位处所承受的标准轴载累计当量作用次数,可以通过下式计算确定式中:——标准轴载累计当量作用次数;t——设计基准期(年);——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临界荷位处的车辆轮迹横向分布系数,按表1.3选用。
表1.3 混凝土路面临界荷位处的车辆轮迹横向分布系数二级公路的设计基准期为t=20年,临界荷载位处的车辆轨迹横向分布系数取0.54,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6%。
设计基准期内设计车道标准荷载累计作用次数为:由下表可知此段交通等级为特重交通表1.4 公路混凝土路面交通分级1. 2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安可靠度方法进行设计,不同等级公路的路面结构设计安全等级及相应的设计基准期、可靠度指标和目标可靠度见表1.5表1.5 可靠度设计标准混凝土面层板的厚度决定于公路和交通等级,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板所需的厚度可参考表1.6表1.6 水泥混凝土面层厚度的参考范围初步确定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厚度为240mm,碾压混凝土基层160mm,底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粒料(水泥用量5%),厚180mm,垫层为150mm低剂量无机结合料稳定土。
水泥混凝土面层板的平面尺寸长为4m,宽为3.5m。
纵缝为设拉杆平缝,横缝为设传力杆的假缝。
碾压混凝土不设纵缝,横缝设假缝,间距(板长)4m。
1.3 路面材料参数确定根据规范查表可得路面材料的参数,数据统计填入下表1.7表1.7 路面材料参数新建公路的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值:式中:——路床顶面的回弹模量(Mpa);——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当量回弹模量(Mpa);、——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回弹模量(Mpa);——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当量厚度(m);——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当量弯曲刚度(MN·m);、——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厚度(m);a、b——与有关的回归系数。
按式(1.9)~ (1.12)计算底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如下:1.4 荷载疲劳应力普通混凝土面层与碾压混凝土基层组成分离式复合式面层。
双层板的临界荷位处仍为板的纵向边缘中部,标准轴载在临界荷位处产生的上层和下层混凝土板的荷载疲劳应力和分别由(1.13)~ (1.14)计算确定:(1.13)(1.14)式中:、、——应力折减系数,荷载疲劳应力系数和综合系数,确定方法与单层混凝土板相同;、——结合式或分离式双层板上层板和下层板的弯拉应力(Mpa),可有(1.15)~ (1.16)计算确定。
式中:、——双层板混凝土上层和下层板的弯拉弹性模量(Mpa);、——双层板混凝土板上层和下层板的厚度(m);、——上、下层板中性面至结合式双层板中性面的距离(m),或有下式(1.17)~ (1.18)计算;——层间结合系数,分离式,结合式;——双层混凝土板的截面总刚度(MN·m),按(1.19)计算确定。
——双层混凝土板的相对刚度半径(m),按式(1.20)计算确定。
此时,复合式混凝土面层的截面总刚度为:=44.928MN·m复合式混凝土面层的相对刚度半径为:标准轴载在普通混凝土面层临界荷位处产生的荷载应力计算为:=0.895Mpa=0.520Mpa普通混凝土面层,因纵缝为设拉杆平缝,接缝传荷能力的应力折减系数=0.87;碾压混凝土基层不设纵缝,不考虑接缝传荷能力的应力折减系数。
水泥混凝土面层,考虑设计基准期内荷载应力累计疲劳作用的疲劳应力系数===2.775;碾压混凝土基层,考虑设计基准期内荷载应力累计疲劳作用的疲劳应力系数===3.203。
根据公路等级,考虑偏载和动载等因素对路面疲劳损坏影响的综合系数=1.20。
普通混凝土面层的荷载疲劳应力计算为碾压混凝土面层的荷载疲劳应力计算为1.5 温度疲劳应力加铺混凝土双层结构板的温度疲劳应力原则上按下式计算确定:式中:——临界荷位处的温度疲劳应力(Mpa);——最大温度梯度时混凝土板的温度翘曲应力(Mpa)。
对于双层板,应分别计算上、下两层板各自的温度疲劳应力。
从实际应力分析结果看,分离式双层板仅需计算上层板的温度疲劳应力。
温度疲劳应力系数的确定方法与单层板相同。
式中:——考虑温度应力累计疲劳作用的疲劳应力系数;a、b、c——回归系数,按所在地区的公路自然区划查表1.8;表1.8 回归系数a、b和c——分离式双层混凝土板上层的最大温度翘曲应力(Mpa);——混凝土的温度线膨胀系数(1/℃),通常可取为1x/℃;——最大温度梯度;——分离式双层混凝土板的温度应力系数;——综合温度翘曲应力和内应力作用的温度应力系数;——混凝土板的温度翘曲应力系数。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本设计路段所在的自然分区为Ⅳ,最大温度梯度取92(℃/m)。
普通混凝土面层板长4m,l/=4/0.751=5.33,根据规范查下图可知普通混凝土面层=0.24m,=0.53,=0.98。
图1.1 温度应力系数最大温度梯度时普通混凝土上层板的温度翘曲应力计算为:()查表可知回归系数a=0.841,b=0.058,c=1.323,普通混凝土面层的温度疲劳应力系数为:因此,温度疲劳应力为:分离式复合式路面中碾压混凝土基层的温度翘曲应力可忽略不计。
路面板的综合疲劳应力应满足以目标可靠度为依据的极限平衡方程式,即二级公路的安全等级为三级,目标可靠度为85%,相应的变异水平等级为中。
据此查表可知可靠度系数=1.13。
普通混凝土面层:碾压混凝土基层:因而,拟定的由厚度0.24m的普通混凝土上面层和厚度0.16m的碾压混凝土基层组成的分离式复合式路面,可以承受设计基准期内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的综合疲劳作用。
2 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案二)2.1 路面交通等级2.1.1 标准轴载及轴载当量换算我国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
当以弯沉值和沥青层的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按下式完成轴载当量换算式中:N——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日);——各种被换算车辆的作用次数(次/日);P——标准轴载(kN);——各种被换算车型的轴载(kN);——轴载系数;——轮组系数,双轮组为1,单轮组为6.4,四轮组为0.38。
当轴间距大于3m时,按单独的一个轴计算,此时轴数系数为1;当轴间距小于3m 时,双轴或多轴的轴数系数按下式计算:式中:m——轴数。
本路段通过的车辆轴载当量换算见下表2.1。
表2.1 轴载当量换算注:轴载小于40kN忽略不计。
2.1.2 设计年限累计当量标准轴载数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通过的累计当量标准轴次数按下式计算:式中:——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通过的累计标准当量轴次(次);t——设计年限(年),二级公路设计年限为12年;——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次/日);r——设计年限内交通量平均增长率(%),r=6%;——与车道数有关的车辆横向分布系数,简称车道系数。
双向两车道的车道系数取0.70;设计年限累计当量标准轴载数为:2.1.3 交通等级分析沥青路面交通等级见下表由下表可知,本设计路面属于重交通。
表2.2 沥青路面交通等级2.2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二级公路一般采用双层式沥青面层,即上面层和下面层。
初步拟定4cm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和8cm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作为上下面层;30cm水泥稳定碎石的基层,以及底基层采用石灰土。
2.3 路面各层材料参数确定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得到各层材料的抗压模量和辟裂强度。
各值均取规范给定范围的中值,该地质自然划分Ⅳ且土基为中湿状态的砂类土。
结果列入表2.3即设计资料汇总表。
表2.3 材料参数设计资料汇总表2.3.1 设计指标与极限标准路面设计弯沉值由下式计算:式中:——设计弯沉值(0.01mm);——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累计当量标准轴载通行次数;——公路等级系数,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为1.0,二级公路为1.1,三、四级公路为1.2;——面层类型系数,沥青混凝土面层为1.0,热拌沥青碎石、冷拌沥青碎石、上拌下贯或贯入式路面、沥青表面处治为1.1;——路面结构类型系数,刚性基层、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为1.0,柔性基层沥青路面为1.6。
若基层由半刚性材料层与柔性材料层组合而成,则介于两者之间通过线性内插决定。
沥青面层和基层层底拉应力作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第二项设计控制指标有如下公式:式中:——路面结构材料的极限抗拉强度(Mpa),由实验室按标准试验方法测得;——路面结构材料的容许拉应力,即该材料能承受设计年限次加载的疲劳弯拉应力(Mpa)——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根据结构层材料不同,按以下公式计算值。
沥青混凝土面层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贫混凝土①设计弯沉值(0.01mm)②各验算层材料的容许拉应力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水泥稳定碎石石灰土2.4 石灰土层厚度的确定(1)将路面结构换算为三层结构体系,如图2.1所示h=4cm =1400MpaH=?=1200Mpa土基=31Mpa图2.1 三层体系表面弯沉系数等效换算示意图(2)求弯沉综合修正系数:取(0.01mm)式中:——弯沉综合修正系数;——路表弯沉(0.01mm);p、——标准车轴载轮胎接地压力(Mpa)和当量圆半径(cm),p=0.70Mpa,=10.65cm;按式(2.10)可得:(3)计算实际弯沉系数和理论弯沉系数式中:——理论弯沉系数;——结构层回弹模量;所以(4)按设计弯沉值计算石灰土层厚度查三层体系表面弯沉系数诺谟图得到:查三层体系表面弯沉系数诺谟图得:H/δ=4.8则H=4.8×10.65=51.12cm石灰土层厚度:解得 =14.1cm ,可取 =15.0cm 。